人物 | 人人會唱《夜來香》,卻無人識李香蘭


以下文章來源於十點讀書 ,作者十點邀約作者


人物 | 人人會唱《夜來香》,卻無人識李香蘭


人物 | 人人會唱《夜來香》,卻無人識李香蘭

文 | 怪怪

十點讀書邀約作者

人物 | 人人會唱《夜來香》,卻無人識李香蘭

她,國色天香,歌喉婉轉,以一曲《夜來香》名震上海灘,傳唱至今。


她,13歲出道,23歲達到事業巔峰,卻在25歲時被判死刑,險些喪命。


她是張學友以一曲《李香蘭》動情細訴的佳人,但她神秘而傳奇的故事卻鮮有人知。

她曾在年少無知時,成為偽滿迷惑民眾的“糖衣炮彈”,拍攝親日電影;在日本戰敗後,又鋃鐺入獄,被判死刑。


直到審判時, 她身為日本人的真實身世才被公之於眾, 舉世譁然。


被遣返回國後,她傾其餘生致力於中日關係的改善。


人物 | 人人會唱《夜來香》,卻無人識李香蘭


54歲步入政壇,進入國會外交委員會。


85歲公開發表長文,勸誡日本首相切勿參拜靖國神社。


她,究竟是被命運掌控的無知傀儡還是奮然改命的鏗鏘薔薇。


今晚,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像花雖未紅、如冰雖不凍”的一代歌后——李香蘭的一生。


人物 | 人人會唱《夜來香》,卻無人識李香蘭


1920年臘月,山口淑子出生在遼寧奉天,即今天的瀋陽。


她的父親山口文雄因仰慕漢學文化,於十四年前來到中國東北,在滿鐵會社任職,負責教授員工中文。


在父親的薰陶下,山口淑子從小就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能說一口非常流利的漢語。


12歲這一年,父親因為親華舉動,被懷疑與抗日英雄勾結,被偽滿拘留並撤銷職務。


也是在這黑暗的一年,平頂山慘案給山口淑子的童年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三千餘名無辜的中國百姓被日軍屠殺,兒時最好的玩伴也在慘案中死去。


中國的反日情緒日益高漲,為了女兒的安全, 山口淑子的父親讓她認其好友——時任瀋陽銀行行長的李際春為養父。


人物 | 人人會唱《夜來香》,卻無人識李香蘭


從此,山口淑子有了一個頗有韻味的中文名字——李香蘭。


年少的她已開始懵懂地意識到:自己是日本人這件事,不能輕易向外人提起。


13時李香蘭染上了肺病,為了恢復肺部的健康,她的白俄羅斯摯友柳芭,將她引薦給蘇聯大劇院的女高音歌唱家波多列索夫夫人學習聲樂。


波多列索夫夫人每年秋天都會在奉天舉行獨唱會。


這一天,正值豆蔻年華的李香蘭初次登臺,為老師做暖場表演。一亮相便驚豔四座,被廣播電臺的工作人員相中。


當時,為了宣傳在滿洲推行所謂“五族協和”的親善政策,奉天廣播電臺正計劃創作、推出一批國民歌曲。


李香蘭外貌出眾,歌聲甜美且通曉兩國語言,是被塑造成民眾偶像的不二人選。


人物 | 人人會唱《夜來香》,卻無人識李香蘭


但前提是,這個偶像必須得是中國人。


起初,山口文雄並不願意女兒為有偽滿背景的廣播電臺工作,他一直希望女兒能成為一名外交官,為中日文化交流、關係改善做些貢獻。


但敵不過有軍方背景的滿鐵公司高官親自登門拜訪,名為邀請,實為施壓。


李香蘭只能點頭答應,並以中國女孩的身份被寫進了節目單裡。


她為電臺演唱了《漁家女》《昭君怨》《孟姜女》等經典歌曲,天籟般的歌聲打動了無數聽眾,節目飽受歡迎。


小學畢業後,李香蘭離開東北,前往北平,住在另一位義父——時任天津市長的潘毓桂家中,以“潘淑華”為名在北平翊教女中唸書。


除了潘家的兩個女兒和一位密友,無人知道她是日本人。一口流利的京片子,顯然是一個地道的北京人。


而此時的中國,東三省陷落。


一次,李香蘭無意間參加了一個抗日聚會,會上討論的主題是:“如果日本人打進北京城,要是你,該怎麼辦?”


人物 | 人人會唱《夜來香》,卻無人識李香蘭


在場的每個人都熱血激憤地表達著戰鬥決心,輪到李香蘭的時候,她沉默了。


一邊是養於廝、生於廝的土地,一邊是遙遠的祖國,她彷彿被撕裂成兩個水火不容的靈魂,無所適從,痛苦不堪。


最後,思慮良久,李香蘭堅決地說道:


“我希望站到北平的城牆上去,死在日本和中國雙方的槍彈之下。”


因為只有這樣,不論是被哪一方打中,她都能從這非中非日的尷尬身份裡永遠解脫了。


人物 | 人人會唱《夜來香》,卻無人識李香蘭


從北平的中學畢業後,17歲的李香蘭回到了東北,經人介紹進入滿洲映畫協會工作,俗稱“滿映”。


原本說好是來唱歌和配音,但李香蘭一進片場就被安排上化妝、換戲服、做造型。她這才知道自己被騙了,就這樣稀裡糊塗地拍完了人生中第一部電影《蜜月快車》。


拍攝結束後,她原本打算立刻離開滿映,卻不料父母早已為她簽下了合同。


李香蘭就像被人隨意擺弄的美麗玩偶,毫無還手之力。就這樣,她成了關東軍推行戰爭政策中的一枚“糖衣炮彈”。


人物 | 人人會唱《夜來香》,卻無人識李香蘭


此後,她陸續參演了一些表現“中日親善”的電影。這些影片千篇一律地講述著中國少女是如何愛上了“為滿蒙做貢獻”的日本青年,其險惡用心,意圖可怕,不言而喻。


這些影片不僅使她飽受中國觀眾的謾罵,也為她的人生埋下了最為黑暗的伏筆。


但在日本本土,李香蘭憑藉出眾的美貌及動人的歌喉,21歲時已處在盛名之下。


她的高漲人氣,在著名的“日劇7圈半事件”中可見一斑。


當時,她以“日滿親善歌唱大使”的身份,前往東京參加慶典,連續一週在日本劇場內進行表演。演出首日,排隊購票的隊伍將整個劇場圍了整整七圈半。


可只要一踏上中國的土地,李香蘭內心就煎熬不堪,她開始盤算著離開滿映。


人物 | 人人會唱《夜來香》,卻無人識李香蘭


軍國主義利用她來粉飾侵略,偽滿政府利用她來拉攏外交,她受夠了!


她痛心地發現所謂的“和平共處”是一個多麼譏諷的謊言,這個精心編織的謊言背後是中國人民的累累白骨、家破人亡。


促使李香蘭下定決心離開滿映的是一位記者。


在一場電影發佈會上,一名記者問她:


“你是不是已經喪失了民族的自尊?你是中國人嗎?竟然出演《白蘭之歌》那種侮辱中國人的電影?”


面對這樣的拷問,李香蘭無言以對。處在巨大的壓力下的她無法坦誠自己是日本人,唯有深深地鞠躬致歉。


她痛苦萬分地回應:“那時我還年輕,什麼都不懂,現在已經後悔,在此向各位道歉。”


在座的人們紛紛為她勇敢承認過去的錯誤而鼓掌,李香蘭卻始終抬不起頭。


她心中那個壓抑多年的秘密,那個裹挾在雲端的真實身世,令她煎熬不堪。


1944年,她終於與滿映解約。

人物 | 人人會唱《夜來香》,卻無人識李香蘭


李香蘭真正受到中國人的喜愛,源於那部在上海拍攝的電影《萬世流芳》。


該片講述了鴉片戰爭時期,林則徐英勇抗英的事蹟,李香蘭在片中飾演了一位純真善良的賣糖姑娘,她在鴉片館中唱著《賣糖歌》《戒菸歌》勸誡國人遠離鴉片。


這兩首電影插曲被髮行為唱片,暢銷國內。


而她的爆紅,還要從1944年一個初秋的夜晚說起。


這晚著名作曲家黎錦光正在為上海的京劇名角黃桂秋錄製唱段,錄音棚內悶熱難耐,他在錄製間隙出來透口氣。


南風吹來陣陣涼爽,全身的乏意頓時消散,風中夾雜著陣陣花香,不遠處,夜鶯啼唱。


多麼美妙的時光,這位音樂家的靈感瞬間被點燃。回到家中,他一宿未眠,激盪在心中的旋律噴湧而出,躍然紙上。


人物 | 人人會唱《夜來香》,卻無人識李香蘭


這正是,“我愛這夜色茫茫,也愛這夜鶯歌唱”的《夜來香》。


歌曲完成後,他邀請周璇等幾位大牌歌星前來試唱,然而由於這首歌音域太寬,近兩個八度,她們都不太合適,只得作罷。


巧合的是,這天李香蘭前來錄製影片主題曲,無意中看到了《夜來香》的歌譜,當即試唱。在場所有人欣喜若狂:這首歌完全是為她量身定製。


此曲一經發布,在上海灘乃至全國火速傳唱開來,李香蘭達到了她藝術生涯的巔峰。


從此,她與龔秋霞、周璇、姚莉、白光、白虹、吳鶯音齊名,成為上海灘“七大歌后”之一。


她幾度想要找機會公開身世,卻始終沒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觀眾的指責和謾罵。


猶豫和恐懼迫使她走進了一條死衚衕裡,人生的至暗時刻也隨之來臨。


1945年8月9日這天,上海國際賽馬場正舉行著一場華麗的音樂會,會上座無虛席,各國名流匯聚一堂,欣賞紅極一時的歌星李香蘭演唱時下最流行的歌曲:《夜來香》。


也正是在這一天,美國在日本長崎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


一邊是歌舞昇平,一邊是殺氣騰騰,亂世中的荒誕一幕就這樣上演著。


短短6天后,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幾個月後,這朵在舞臺上搖曳生姿、沁人心脾的“夜來香”,站在了上海法庭的被告席上,以“文化漢奸”罪被判死刑。


人物 | 人人會唱《夜來香》,卻無人識李香蘭


李香蘭在滿映期間拍攝的親日影片,將她推到了刑場之上。


消息一出,震驚世人。風華絕代的佳人,轉眼間竟淪為階下囚,眼看就要身首異處。


在這命懸一線之際,李香蘭終於說出了壓在心裡多年的秘密:“ 我不是中國人,我是日本人。”


既然是日本人,“漢奸”的罪名自然無法成立。但此時的她身陷囹圄,父母遠在北平,手裡又沒有任何可以證明身份的文件。


口說無憑,她只能眼睜睜看著行刑之日一天天逼近,絕望地倒數著。


就在這萬般煎熬的時刻,消失多年的兒時好友柳芭聞訊趕來。


她的到來,將李香蘭從死亡的邊緣重新拉回人間。


當時的柳芭在蘇聯駐滬領事館工作,由於這個特殊的身份讓她得以進監獄探視。當得知李香蘭沒有證明文件後,柳芭冒險前往北平尋找李香蘭的父母。


柳芭將戶籍抄本縫在李香蘭幼年的一個日本玩偶的腰帶內,裝進一個木箱子,輾轉交到了李香蘭手中。


就在死刑執行的前三週,李香蘭的日籍身份終於得到證實。法院改判其無罪,將她遣返回日本。


人物 | 人人會唱《夜來香》,卻無人識李香蘭


李香蘭在自傳中將中國比喻為她的“母國”,將日本比喻為“父國”。


1946年,她離開了這片生活了二十六年的“母國”,回到了“父國”。


儘管自己並非漢奸,但在道義上,她欺騙了人們,這始終令李香蘭深感罪惡。


她永遠忘不了法官宣判無罪時,旁觀席上的民眾紛紛憤怒地起身抗議,要求重判她死刑。


李香蘭暗下決心,要為曾經的無知與怯懦贖罪,傾其餘生,她一定要為改善中日關係做些什麼。


人物 | 人人會唱《夜來香》,卻無人識李香蘭


回到日本,這個陌生又熟悉的祖國,她改回原名山口淑子,繼續從事著演藝事業。


至此,從少女時期一直深深困擾著她的雙重身份,終於得到了解脫。


50年代初,她曾來到好萊塢以“山口香蘭”為藝名闖蕩,也曾前往香港再次以“李香蘭”之名為邵氏兄弟拍攝過影片。


在山口淑子的心中,“李香蘭”這個名字是她一生的烙印,它代表著鮮花、掌聲、鎂光燈,代表著愛與崇拜,也代表著恨、唾棄與死亡。


人物 | 人人會唱《夜來香》,卻無人識李香蘭


在結束了第一段短暫的婚姻後,她嫁給了外交官大鷹弘,至此闊別20年的電影生涯,一度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1969年,她成為了富士新聞臺的主持人兼記者,採訪過曼德拉等國際風雲人物,始終保持著對動盪時局、天下大事的敏銳關注。


1974年,54歲的山口淑子受時任首相的邀請,接受提名,參加參議院議員選舉,併成功當選。


憑藉突出的才能,她兩次連任,官至參議院外務委員會委員長。


在此期間,她曾多次訪問中國,為推動中日關係的改善貢獻著力量。經歷了漫長的演藝道路,她最終還是實現了父親當年的期望。


山口淑子,不再是那個被人擺弄的美麗玩偶,而是一名獨立、正義、有良知、有能力的女性。


從政界引退後,她成為亞洲婦女基金會的副董事,致力於推動慰安婦問題的道歉與賠償工作。


2005年,她公開發表長文,勸誡時任首相不要參拜靖國神社。她說,因為“那會深深傷害中國人的心。”


2014年,94歲的山口淑子因心臟衰竭在家中去世。


人物 | 人人會唱《夜來香》,卻無人識李香蘭

消息傳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


“李香蘭女士戰後支持和參與中日友好事業,為此作出積極貢獻,我們對她的逝世表示哀悼。”


這朵在亂世中盛放的夜來香,她吟唱著中國的民歌,穿著中國的旗袍,演繹著中國的女子。


她曾是無數國人心目中的白月光,她也曾渴望像鍾愛的中國文化一樣百世流芳,卻最終淪為了侵略的犧牲品。


但她最終勇敢把握住了自己的命運,逆天改命,贏回了中國的認可與尊重。


從此,再哼那曲《夜來香》,願你會記得,曾在晚風中的佳人:

李香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