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读史 | 上海联合征信所成立前后

周末读史 | 上海联合征信所成立前后

编者按

《IMI财经观察》每周末带您聆听名家解读中外金融的发展兴替和制度演变,在史海钩沉之中领略大金融的魅力!经《金融博览》杂志授权,“周末读史”栏目将陆续刊登原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主任资耀华先生的文章。您将看到老一代银行家对于时局、对于经济的独到见解,也将看到一代金融人没有硝烟的抗战。中国经济的复兴、金融制度的变革、商业银行的使命……一字一句中,记忆泛起,那是一场时代的危机,也在危机里重生。资耀华先生的一生,几乎跨越了整个20世纪,他用充满历史感的笔触,再现了金融人振兴中华的探索之路。

本文为系列第八篇。

以下为文章全文:

到1931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调查部已办得有相当成绩,对银行业务帮助很大。其他几个大银行也纷纷办起类似调查部的组织,从事工商业的信用调查和市场经济调查。但是上海是这样大,要调查的项目是这样多,一家银行是很难把任务全部负担起来的。当时张禹九在中国银行,章乃器在浙江实业银行(后来改为浙江第一银行),同我在上海银行一样,担任调查工作。我们三个人碰在一起,交换经验,认为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力量就大得多了。章乃器当时勇气很大,说我们银行也要革命,不能老是墨守成规,于是大家想出一个联合的办法,就建议由我们三家发起,成立上海联合征信所。当时上海最大的信用调查征询组织是日本人办的日本帝国询讯所,而所有职员几乎都是中国人,很多银行投资和抵押放款等业务都向它请教,要付出很高的费用。日本人尚能办好,我们是在本乡本土,情况终比日本人熟悉,而且各行对这项业务都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所以,我们对办好联合征信所是有信心的。开办时需要相当大的一笔经费。上海银行陈光甫、浙江实业银行李馥荪和中国银行张公权对我们的计划非常赞成,同意拨付资金。中国和浙实两行负担资金较多。就这样,上海联合征信所办起来了。

征信所办公地点设在仁记路通商银行出租的大楼上。筹备和开办初期,我和章乃器、张禹九每天都到征信所,三人轮流值班,一人一天。张禹九多数是由祝仰辰作代表,我同章则每天必到,即使不是轮到自己值班,也一定在那里吃午饭,利用吃饭时间商谈决定有关的事情,如审阅调查员的报告、安排工作步骤等。当时我们的情绪很高,业务开展也很快,其他银行先后参加进来做会员,新华银行的孙瑞璜也成为主要负责人之一。不久,何萼梅、寿进文、吴承禧、杨荫溥等也都参加征信所工作,我们的阵容逐渐扩大。

各银行参加征信所做会员,根据付会费多少而分等级,有基本会员和一般会员。我们调查所得的材料编成报告,分机密的、重要的和一般的几种。机密材料只有少数人可看,对一般会员则分送一般的材料。但在这些材料中可以看出市场动向、行情涨落、进出口贸易趋势,以及其他有关的经济事项,对于会员银行的业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会员银行可以提出单独的项目,托我们调查,我们收取一定的费用。我们的工作受到金融业以至工商企业的重视,委托我们调查的客户不断增加,不少外国商行也来委托。由于我们联合征信所的兴起,日本人办的同样机构不久就收歇了。

由于征信所业务日益扩大,需要专人负责,我们请来潘仰尧担任经理,减轻了我们三人的工作。随着各项制度的建立,人事配备的完成,日常工作有条有理,很快就成了各银行的有力助手,有如现在我们所说的咨询机关。

1933年上海银行派我到美国接洽业务,回国后改任天津分行经理,不再承担联合征信所的工作。但我在天津任内,每年总要回到上海五六次,停留一段时间,到征信所去同大家商谈重要的业务。本来决定由我在天津也把联合征信所办起来,但这个时候金融界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对我国国民经济影响重大的问题,是白银外流。联合征信所对这个问题倾注了很大力量来分析研究。当时,美国大量收购白银,我国本是银本位制,以白银为发行纸币的准备基金。由于国外白银价高,投机商纷纷把白银偷运出国,以致我国白银库存枯竭,银根奇紧,影响了正当工商企业。例如,当时我们天津分行的存款有数十万元,而库存白银只有八九万元,如果发生挤兑,就无法应付,这就迫使我国进行币制改革。南京政府求助于英国人,英国政府派出以李滋罗斯为首的代表团,到我国进行调查,决定废弃银本位制,改用外汇本位,即1元法币作12便士,把基金存放在英国伦敦。这样,英国就控制了我国财政金融,法币成了不能兑现的纸币。

包括陈光甫在内的金融界几位大头头企图把死的财产予以活用,办一个“不动产抵押银行”,使各大银行的所有地产能够发挥金融流通上的作用。这种银行应该怎么办,我们没有经验。听说日本的劝业银行就是办理这种业务的,陈光甫和联合征信所就叫我做代表,到日本去考察。我认识日本三井银行的总经理池田成彬,由他介绍,到劝业银行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拟出了具体建议。本已内定由我担任这个银行的经理,但宋子安看中了这个银行,推荐宋子良当经理,陈光甫、李馥荪、徐新六等都很生气,就叫我提前回国,不再搞了。

我回国后,1935年春我国就实现了货币改革,纸币贬值,市场震动。这时联合征信所由孙瑞璜主持,我仍回到天津担任上海银行分行经理。1937年日军侵占上海,联合征信所被迫停止。

抗日战争胜利后,联合征信所曾经恢复,上海解放初期改名为上海工商调查所,不久又恢复联合征信所名称,后来金融全行业公私合营,联合征信所就结束了。

原载于《文史资料选辑》第117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出版

作者简介

资耀华(1900~1996),中国金融界耆宿,被列入近代天津九大银行家之一,金融理论建树者。

1900年出生于湖南耒阳县,1917~1926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经济学院。归国后短期在大学任教,1928年由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创办人陈光甫招聘,入该行工作,曾派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工商管理学院进修,并考察欧美金融。1935年在天津开办上海银行分行,历任分行经理、华北管辖行总负责人。1950年上海银行公私合营后先后任总经理、公私合营银行总管理处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共同纲领》草案整理委员会成员。1959年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首任主任。中国金融学会创始人之一,并长期担任副会长、顾问。

自留学归国后,实践与研究并重,在金融杂志发表大量文章。著作有:《货币论》、《国外汇兑之理论与实务》、《英美银行制度论》、《信托及信托公司论》(专著)、《清代货币史资料》、《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清代外债史资料》(主编)等。

周末读史 | 上海联合征信所成立前后

编辑 李锦璇

来源 《金融博览》

责编 金天、蒋旭

监制 朱霜霜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周末读史 | 上海联合征信所成立前后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周末读史 | 上海联合征信所成立前后
周末读史 | 上海联合征信所成立前后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