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起滴滴公司試運營全程錄音功能 司機和乘客須授權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 晉秦)從9月8日開始,滴滴公司在快車、優享、專車等網約車業務中試運營全程錄音功能。而乘客和司機都須先授權開啟錄音安全保護功能後,才可以正常使用網約車。

記者9月9日在滴滴公司官方微博上看到,公司表示在加密保存數據、保障司乘隱私的前提下,在網約車業務中(快車、優享、專車等)試運營全程錄音功能。今天上午,記者打開滴滴APP看到頁面上有一個安全中心的功能,點進去後顯示有行程分享和一鍵報警兩個選項,下面還有號碼保護、關懷寶和全程錄音保護三個功能。而對於滴滴公司推出的全程錄音保護的功能,大家也是看法不一。

西安市民張女士:“我覺得安全隱患是隨時隨地都有的,這是沒有辦法避免的,就算滴滴平臺管的再嚴,審核再怎麼嚴格,我覺得都沒有辦法避免有一些人可能會在某種情況下做出某種事情,如果它(錄音功能)對安全有保障的話,我還是會選擇繼續坐滴滴的。”

西安市民李女士:“我覺得錄音功能可以採用,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從根本上根治,對司機人員的審核比較重要一些,如果真的發生事的話,(錄音功能)完全也沒有用,只是說發生事了之後可以進行核實吧,那還是避免不了它會發生一些問題。”

西安市民魯女士:“(女性)還是自己要注意安全方面,儘量不要晚上獨自打車之類的,還是要家人接送有條件的話,比較好一點,不管是滴滴公司或者是其他公司,有其他更好的(安全防範)方法或者是不斷改善的(安全防範)功能,但是我們自身提升安全意識才是最重要的。”

記者瞭解到,錄音功能將在滴滴車主APP進行,而且須在車主和乘客用戶都同意的情況下才能開啟,如果乘客使用的滴滴出行APP版本未及時更新,也無法對錄音進行授權,則錄音不開啟。同時,滴滴公司表示為了保障車主與乘客用戶的隱私,錄音將實時上傳至滴滴服務器,車主或乘客用戶無法自行下載、調取或播放錄音。錄音保存期限為7天,如遇差評、投訴和尚未處理完畢的糾紛等,滴滴平臺將適當延長錄音保存期限。因為錄音功能是強制性的,所以一些市民表示可能存在洩露個人隱私的風險。

西安市民安先生:“我不知道它這個錄音功能範圍是多大,打電話的話把司機的隱私也洩露了,乘客的隱私也洩露了,所以很不方便。”

陝西恆達律師事務所律師趙良善:“如果全程錄音設置是強制性配置的話,就會侵犯司機或者乘客的隱私權,因為一些乘客在乘車當中,在車內打電話溝通的時候有可能涉及到一些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等一些問題,根據我國《民法》總則的第110條和《侵權責任法》第二條,關於隱私權的規定,滴滴平臺有可能就會觸犯這些規定。”

律師表示,強制性配置之後,滴滴平臺應當採取錄音錄音加密傳送,並且建立相應的等級保護制度,而錄音數據只有在涉案的情況下只能由公檢法的相關人員來調取,除此之外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調取,在這種情況下才能有力保障乘客和司機的個人隱私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