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什麼是截拳道?截拳道是什麼?

精武會


截拳道,指的是不拘於形式,思想上成熟的覺悟,以水為本質而攻擊,反擊;將一切化解於無形。是武術宗師李小龍生前創立的一類現代武術體系,由於李小龍的過早逝去,使得很多人並不瞭解截拳道。

截拳道融合世界各國拳術以詠春拳、跆拳道腿法、拳擊與擊劍作為技術骨幹,以中國道家思想為主創立的實戰格鬥體系構想,也是一種全新的思想體系。與多數武術不同,所創立的融合世界各種武術精華的全方位自由搏擊術。

"截拳道"意思就是阻擊對手來拳之法,或截擊對手來拳之道。截拳道倡導"搏擊的高度自由"。李小龍截拳道的本性是"拋棄傳統形式,忠誠地表達自我"。"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是截拳道的綱領和要義。它將東西方哲學理念運用於武術,是一種搏擊指導和方法論;最大特點是注重於"實用"拋棄了傳統武術複雜的形式套路。在對手攻擊的時候,格擋與反擊同時進行,甚至於不加格擋而直接憑藉快速有力的進攻壓制對手,先發制人。近代流行的搏擊比賽運動(綜合格鬥)及(MMA)更是尊崇李小龍為第一先驅者。


小古藝


截拳道是什麼?什麼是截拳道?這個問題就像禪宗公案裡的謎底,不能說,一說就錯。作為一個截拳道愛好者,如果你問我什麼不是截拳道?或者截拳道不是什麼?或許每個人都有百種答案給你,唯獨你問截拳道是什麼?即使有答案,也是一千個截拳道研修者的嘴裡有一千個答案給你,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截拳道。

2009年5月,李小龍親傳弟子巴斯帝羅師父來南京原本截拳道館講拳,他送個我的贈言,“你就是截拳道”,這也是李小龍一貫的教誨,這裡張安邦摘抄拙作《李小龍武打藝術與哲學》一書中的部分內容,跟大家談談截拳道的源起,也許能幫助各位更好的瞭解什麼是截拳道,不當之處,敬請批評!

“什麼是截拳道?”

李小龍用這句話開始了他那篇發表在1971年9月號《黑帶》雜誌上的題為《從傳統空手道中解放你自己》的著名文章——從而引發了武壇一些列的大地震,這一切又是怎麼來的哪?

關於截拳道的發展史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但是有兩個階段我想是大家都能接受的區分,一是李小龍時代,一是1973年之後。換言之,李小龍時代就是振藩截拳道;而1973年之後的截拳道發展,我稱之為“後截拳道時代”,這個“後截拳道時代”可以說是無限延期的,我寫的這篇文章就是“後截拳道時代”的產物。

這裡閒談李小龍時代的振藩截拳道,振藩截拳道是個很籠統的提法,涵蓋了李小龍不同時期講授的武學藝術。現在關於李小龍個人武學的發展軌跡產生了兩種普遍的說法:一是地域說,一是時間說。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而且較為被大家理解並接受。地域說就是按照李小龍在美國西雅圖、奧克蘭和洛杉磯開設振藩國術館的地點的地域變化來區分其武學體系體系的變化。還有一個和這個提法是“雙胞胎”——時間說,即李小龍在這三個地區的時間,沒有本質的區別。我這裡要推翻這兩個較為感性的說法,用理性的分析來闡述截拳道發展的內在軌跡而非時間與地域的外在表象。

李小龍的武術發展通常分為三個不同的時期:西雅圖,奧克蘭和洛杉磯。西雅圖時代通常稱為振藩功夫的時代,但是李小龍從來沒有這樣區分他的武術和前後時期的異同,也沒有在振藩國術館劃分“新舊”的教義。這些都是通過後人的研究補充而加上去的,這裡我提出的體系說,這根李小龍武學發展的主線可以幫助研修者更好的理解李小龍武學發展的理念,從而真正認識如百家姓般的諸多“截拳道”!

李小龍宗師所創建的第一個體系應該是振藩功夫——“破壞了的詠春”,是出於教學需要,迎合國外學員口味以及彌補自身掌握的並不系統的詠春拳體系,於是李小龍廣泛吸收各流派精華,以詠春拳為基礎針對剋制各流派武技而向外廣泛吸收去進行提升自我,這時的振藩功夫對詠春拳而言只是開始了變化或者僅僅是量的變化。無疑木村武之師傅已經成為振藩功夫的權威!這個時期的振藩功夫還保留了一些諸如小念頭、消打套路等拳套存在,振藩功夫就功夫層面而言應該是“黐緊核心”——“一拳僅僅是一拳”。

第二個體系就是“振藩拳道”,由於黃澤民挑戰事件,李小龍開始試圖跳出振藩功夫即以詠春拳為基礎來完善自我武技的原有理念的條條框框,這是質的變化,李小龍開始極力脫離詠春陣地戰為主的模式——邁向了以運動戰為主的方向,這樣更容易針對國外諸如拳擊、新興自由搏擊類武技的格鬥模式,李小龍積極完善這個龐雜的體系,這是一個為學日增的過程。這時李小龍開始就踢法、手法、封纏、擒鎖這四大類基本技術在遠、中、近三種格鬥距離中做自由轉換應用,以求發揮出整體武技之優勢,試圖涵蓋所有可能發生的格鬥情形,以變應變。這個體系有點概念的意思,但是不完全等同,因為李小龍就是李小龍,不是追隨其理念就可以取代他的。伊魯山度師傅應該是振藩拳道的全面繼承人,日本的中村賴永師傅也是筆者認可和欣賞的當今推廣李小龍武術最有效的人。李小龍原著《

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 》,國內編譯為《李小龍技擊法》,一開始的書名就是《振藩拳道》,振藩拳道應該是李小龍理論學說中的“從核心中解放”,這時“一拳不止是一拳”。

第三體系才是截拳道,這是一個為道日損開始,這是李小龍沒有結束的開始——運動戰的典範:簡單、直接、非傳統性。1969年李振藩告訴木村武之說:“黐手不要了。” 這是詠春拳附在截拳道上的最後一件外衣,李小龍脫離了詠春,從擺樁到警戒式,貌似詠春的經典技藝——這些基本技術的擊打發力方式和結構最後完全不同於詠春。截拳道“回返原本之自由”——三階段之最後,或者說“一拳只不過是一拳”。

振藩功夫的基礎是詠春部分技術的延續,打的是控制;振藩拳道更多是受拳擊類運動作戰武技的影響,打的是反應;而截拳道則是建立在擊劍技戰術結構基礎之上的無劍之劍,講求“終極一擊”的理想境界!這個不是本人主觀臆想,在我參加李小龍宗師頂峰門徒李愷大師(Sifu Daniel Lee)的研討會時他反覆告訴我:你的警戒式又錯了,前手要抬高,這樣才夠安全。而之前兩天黃錦明師傅的認證教練麥克師傅卻對我保持前手瞄準線的站姿直說“Good!”當然這不是說誰是截拳道誰不是截拳道,也許每個帶藝投師的弟子都無法徹底清空自己的杯子,又或者這恰好說明,李小龍武技結構的基礎正在從詠春——拳擊——擊劍之間發生著變化,每個時期每個武技在截拳道發展中佔的主導地位是不同的。

截拳道是“詠春、拳擊、擊劍”的完美組合,這個是有道理的!李小龍最初關於“截拳道”的定義——“截”,就是“攔截”,“拳”,就是“拳頭”,“道”,就是“方法”,“截拳道”的意思,就是“阻擊對手來拳之法”,或叫“截擊對手來拳之道”。防守和進攻合二為一,當對方出手的時候,在攔截中進行攻擊,變被動為主動,最終取得勝利。所提倡的正是“攻擊性防禦拳理”,也就是用積極的攻擊代替被動的防禦。這中解釋的原始版本最早出自李小龍那篇《從傳統空手道中解放自己》,既然是出自李小龍的手筆,自然就不會錯。但是那是李小龍對自己當時武學理念或者心得的解釋,他的武學是變化著的,解釋或者命名也應該是變化著的,也許名稱的變化跟不上武學發展的變化,後期或者這個名字提出之後的“截拳道”已經和最初的“截拳道”發生了新的變化,是量變或質變。這個我們可以從截拳道由來淵源的幾個階段中剖析。從截拳道開始,李小龍的武術思想確實是逐漸朝向簡單、直接、不墨守傳統的方向邁進!


張安邦


李小龍曾給予簡單的闡釋:“截”就是攔截或阻截;“拳”就是拳法;“道‘是普遍的規律方法和最終的實現方式。截拳道的基本概念就是:攔截拳法或者說任何攻擊的方法和原理。”

“請記住,取‘截拳道’這個名稱只是為了叫法上的便利,我並沒有讓它有特殊的含義。我感到欣慰的是他它本身的解放效應,因為它可以充當習武者自我檢驗的鏡子。”“與傳統武術不同,截拳道並沒有系列的規則和明確的格鬥的方法所組成的技術分類。截拳道沒有特殊情況的套路和僵化的哲理。它的格鬥看上去並不是來自一個單一的角度,而是來自所有可能的角度。截拳道利用所有的格鬥方式和方法去贏得一個滿意的結果,截拳道是自由的,它不被任何東西束縛。”


其實這種解釋幾乎完美,無論是從格鬥的境界還是終極目標都是正確。可是如果僅僅就是這樣發展截拳道,路是走不通的,必須借鑑同時代的,運動訓練學,運動生理學,生物力學,才有可能更完善截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