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集權:宋仁宗vs後宮,與太后博弈、廢黜皇后、弱化公主勢力

導讀:

《清平樂》以宋代為背景,主線是宋仁宗的一生,呈現北宋朝堂風雲,劇中大量的情節來自於正史,注重細節考據,並非單純的言情小說,頗有幾分通俗史書的味道,但卻比傳統正劇更加有趣,作為一部影視作品,《清平樂》絕對難能可貴的一股清流。

《清平樂》一方面講述了宋仁宗的雄才大略,另一方面也講述了他不為人知的家庭瑣事,在宋仁宗執政的四十一年中,他先後與章獻太后劉娥、郭皇后、曹皇后、兗國公主四個女人之間有過親情與政治上的博弈。而這幾場博弈,宋仁宗都獲得了最終的勝利,樹立了自身威望,達到了政治目的。

步步集權:宋仁宗vs後宮,與太后博弈、廢黜皇后、弱化公主勢力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正史之中的宋仁宗,看看他是如何與這幾位女人相處,並一步步樹立皇威,加強皇權的。

一、宋仁宗其人

“仁”是對帝王最高的評價,宋仁宗的時期的北宋,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繁榮、文教最發達、科技最興盛、政治最廉潔、春秋以降言論最開放的時期之一。仁宗盛治堪稱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

宋仁宗的一生,他的納諫、節約、勤政,比唐太宗少了一份權宜,多了一份真誠。宋史上關於他的仁慈、節約,字裡行間可謂隔三差五不勝枚舉。

如果僅以文韜武略為標準,宋仁宗不是最“偉大”的皇帝。才華、謀略、經歷、軍功都算不上十佳。且他的盛世,士大夫和制度起到的作用很大,不像李世民對貞觀之治的強大影響。但人格上,可以說宋仁宗是中國少有的“好”皇帝,他創造的盛世也是古代最成功的盛世之一。

步步集權:宋仁宗vs後宮,與太后博弈、廢黜皇后、弱化公主勢力

二、通過與劉太后政治及親情的博弈,初掌大權

宋仁宗是宋真宗唯一繼承人,從出生後就被劉娥據為己子,劉娥在宋仁宗的成長道路上扮演的是一個嚴母的形象,處處保護著小皇帝。並視其為全部的希望和依靠,成長過程中的宋仁宗對這位“大娘娘”充滿了敬畏之心,特別是從宋仁宗登基到劉太后去世的十一年中,宋仁宗壓抑著自己的情感,所以劉太后去世後。宋仁宗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政治變革,對劉太后生前的內外勢力進行了打壓,從而既表達了對劉太后的不滿,也樹立了自己的威信。

然而衝動過後,宋仁宗回想起從宋真宗病重到劉太后去世的十幾年來,國家沒有發生過動亂,自己也沒受到威脅,不由又對劉太后產生了感激之情

1、 親情博弈

大中祥符三年,宋仁宗降生,劉太后視宋仁宗為己子,憑藉著母以子貴,劉娥在大中祥符五年晉封為德妃,同年十二月被立為皇后。

乾興元年二月十九日,宋真宗“崩於延慶殿”,遺詔尊皇后為皇太后,淑妃楊氏為皇太妃,軍國事權取皇太后處分,從此時到明道二年去世,劉太后一直掌握宋朝的最高權力。劉太后將宋仁宗視為己子,在宋仁宗的生活和教育等各方面盡心盡力。

步步集權:宋仁宗vs後宮,與太后博弈、廢黜皇后、弱化公主勢力

其一、劉太后照顧宋仁宗起居

劉太后讓宋仁宗未納皇后之前都居住在自己宮內,細心照顧宋仁宗起居和保護其安全,十幾年的朝夕相處中劉太后和宋仁宗也培養了很好的母子感情,司馬光言:

“章獻明肅太后保護仁宗皇帝,最為有法,自即位以來,未納皇后以前,仁宗居處不離章獻臥內,所以聖體充實。在位最為長久”

其二、劉太后注重宋仁宗飲食

劉太后禁止宋仁宗吃蝦蟹也是為了保護宋仁宗的飲食安全,宋仁宗能成為宋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可能與其幼年的健康飲食不無關係。

“章獻禁蝦蟹海物不得進御”

“章獻臨朝,仁宗起居飲食ꎬ,章惠必與之俱,所以保佑扶持,恩意勤備,然則章惠保護仁宗,乃章獻太后之意也”

其三、劉太后重視對宋仁宗的教育

宋仁宗剛剛即位,劉太后挑選近臣給宋仁宗講讀儒家經典,劉太后也親自對宋仁宗進行教育。

“皇帝聽斷之暇,宜詔名儒講習經史,以輔其德”


步步集權:宋仁宗vs後宮,與太后博弈、廢黜皇后、弱化公主勢力

2、 政治博弈

劉太后垂簾時,宋仁宗對她來講不僅具有親情意義,更具有政治意義。劉太后“襁褓而孤”先跟隨龔美,又跟隨宋真宗,但一直沒有生子,只有養子宋仁宗,宋仁宗成為劉太后政治地位合法性的主要依據。也就是說劉太后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就必須保護宋仁宗的安全。

劉太后讓少年宋仁宗逐步地參與朝政,使輔政大臣陪同解答疑惑,逐漸提高宋仁宗的執政能力和辨察力。這裡包含著政治博弈,宋仁宗是劉太后身後榮辱的有力保證。如果宋仁宗執政能力較弱被近習讒言所惑。那麼劉太后的外戚家族將處於非常不利的境地。

“昔章獻明肅有保佑先帝之功,特以親用外戚小人,負謗海內。”

司馬光對劉太后的評價,既肯定了劉太后保護宋仁宗的功勞,也指出了內降任人的缺點,不光是“外戚小人”,甚至宰執的任免都出於劉太后之手。

“王欽若於天聖三年歿,王曾繼為首相,張知白入為次相,陳堯諮出鎮天雄軍,又遷升於己有恩的張耆為樞密使。”

宋仁宗在劉太后的背後經過了十餘年的歷練,“益習天下事”,學到很多處理事務的方法,並對一些事件的處理提出自己意見。對朝中大臣忠奸也很清楚,宋仁宗曾對章得象說:

“曏者太后臨朝,群臣邪正,朕皆默然識之。”

也就是說這時的宋仁宗對朝廷大事已有了很好的把握,在劉太后的指引下,宋仁宗已經擁有了很強的執政能力。這也是劉氏外戚沒有受到嚴重打壓的關鍵原因。

步步集權:宋仁宗vs後宮,與太后博弈、廢黜皇后、弱化公主勢力

3、劉太后死後,宋仁宗的清除計劃

明道二年三月二十五日,章獻明肅皇太后崩,宋仁宗正式親政。宋仁宗親政後首要任務就是展開對劉太后的政治博弈,即打壓劉太后重用之人,提拔劉太后貶謫之人,以此證明自己才是大宋帝國真正的主人。

其一、更換劉太后執政時期的宰執

宋仁宗清除劉太后時期的宰輔勢力,任命完全忠於自己的新一屆宰輔,可以親自處理國家大事。

“帝與夷簡謀,以耆、竦等皆太后所任用,悉罷之。”

其二、清除劉太后的宮中勢力

劉太后去世後,參知政事薛奎認為應該儘快清除劉太后的宮中勢力,避免發生不必要的動亂。至此,宋仁宗擺脫劉太后生前所遺留下來的殘餘勢力。

“供備庫副使楊安節、東染院使張懷德併除名,配隸廣南,技術人張永信杖脊配沙門島,婁文恭配儋,又降內侍高品陳思忠為西京高品,上清宮道士韓文成配廣南”


步步集權:宋仁宗vs後宮,與太后博弈、廢黜皇后、弱化公主勢力

其三、打壓劉氏外戚

宋仁宗取消了避劉太后父親劉通名諱。

“國子監說書賈昌朝言:‘禮,母之諱不出於宮。今莊獻明肅太后易月制除,猶諱父名,非所以尊宗廟也。’甲辰,詔勿復避”

其四、提拔當年提出還政被貶責的官員

“以流人林獻可為三班奉職,明道初,獻可抗言請皇太后還政,太后怒,竄於嶺南,至是特錄之”

宋仁宗對這些人的提拔,不僅是感謝他們要求劉太后還政,更是向外界發出一種政治信號。

劉太后和宋仁宗的權力交接中沒有出現流血事件,這是因為雙方在這場親情和政治博弈中實現了雙贏,劉太后執政十一載。在滿足自己權力慾的同時,也培養了宋仁宗的執政能力。身後家族也沒有受到屠戮。宋仁宗親政之後通過不流血的方式打壓劉氏勢力,樹立了自身威望,達到了政治目的。

步步集權:宋仁宗vs後宮,與太后博弈、廢黜皇后、弱化公主勢力

三、通過廢除皇后,進一步深化皇權

章獻太后垂簾聽政期間,已經成年的仁宗形同虛設,仁宗心中雖極為不滿,但懼於劉太后在朝中的權勢,只能隱忍。

明道二年(1033)三月甲午,皇太后劉氏崩,遺誥尊楊太妃為皇太后。此時仁宗已24歲,可以自行處理軍國政事,而章獻太后遺詔還讓楊太妃與仁宗同議軍國事,御史中丞蔡齊對執政說:

“上春秋富,習天下情偽,今始親政事,豈宜使女後相踵稱制乎?”

此時的仁宗已不可能再遵章獻太后遺詔。親政後的仁宗如欲掌控朝政,自如地施行皇權,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太后的餘威,廢黜章獻太后為其選立的皇后。

“初,莊獻太后稱制,郭後恃太后勢,頗驕橫,後宮多為太后所禁遏,不得進。太后崩,上始得自縱。適美人尚氏、楊氏尤得幸。尚氏父自所由除殿直,賞賜無算,恩寵傾京師。郭後妒,屢與之忿爭。尚氏嘗於上前有侵後不遜語,後不勝忿,起批其頰,上自起救之,後誤批上頸,上大怒。閻文應勸上以爪痕示執政大臣而謀之。上以示呂夷簡,且告之故,夷簡因密勸上廢后。……十二月乙卯,稱皇后請入道,賜號“淨妃”,居別宮……上直以一時之忿,且為呂夷簡、閻文應所譖,故廢之。”

以上史料傳遞給我們如下信息:

第一,章獻太后去世後,仁宗寵幸尚、楊二美人,而郭皇后因與尚楊二美人爭寵誤打仁宗脖頸,仁宗大怒,由此招致被廢。

第二,仁宗廢郭皇后是因為一時之忿,而呂夷簡、閻文應則起了主導作用。

從事情的表面看,確實這樣,但事實果真如此?廢后僅僅只是為了消除太后的餘威嗎?宋仁宗廢除皇后到底意欲何為?

步步集權:宋仁宗vs後宮,與太后博弈、廢黜皇后、弱化公主勢力

1、 仁宗藉助廢后籠絡朝廷重臣

明道二年(1033),仁宗親政後,宰相呂夷簡對朝廷積弊手疏陳八事,“曰正朝綱、塞邪徑、禁賄賂、辨佞壬、絕女謁、疏近習、罷力役、節冗費,其勸帝語甚切”。呂夷簡提出的絕女謁、正朝綱,正中仁宗下懷,仁宗親政後,對呂夷簡信賴有加,並和其謀劃罷黜張耆、夏竦等太后所用之人,呂夷簡對仁宗做法亦表示贊同。

當呂夷簡得知郭皇后與尚、楊二美人爭寵,誤批仁宗頸,仁宗大怒,有廢后意後,提出兩條有利說辭支持仁宗廢后,一是立後九年無子當廢,二是古亦有之,廢之未損聖德。而呂夷簡在仁宗廢后過程中發揮的主要作用就是幫仁宗封堵言路,減弱朝野輿論壓力。

呂夷簡附和仁宗廢黜郭皇后,除了因第一次罷相私怨,更主要的是不希望再次失去宰相之位。仁宗廢后過程中,宰相呂夷簡支持仁宗廢后之議,並幫助仁宗封堵言路,有效控制檯諫。而與呂夷簡同在相位的李迪和參知政事宋綬等人亦支持仁宗廢后,仁宗在宰相呂夷簡等宰輔大臣的支持下,郭後最終被廢黜。

步步集權:宋仁宗vs後宮,與太后博弈、廢黜皇后、弱化公主勢力

2、 仁宗通過廢后打壓控制檯諫勢力

仁宗在廢后過程中,深感臺諫勢力的龐大及其擁有的巨大影響力,意識到如果想加強皇權,有力控制朝政,就要對反對自己的臺諫勢力進行壓制。這樣,才能樹立親政後的皇帝權威。

明道二年(1033),仁宗親政後,四月范仲淹出任右司諫,十二月因伏閣諫請仁宗不要廢后遭貶。仁宗廢后理由不充分,無法說服臺諫官,就將范仲淹、孔道輔等人貶黜出朝。但仁宗明白范仲淹等人並沒有錯。

為消除章獻太后影響重掌政權,仁宗廢黜郭皇后是親政後第一次強行貫徹自己意志,卻受到臺諫勢力阻礙。仁宗自即位起,章獻太后垂簾聽政十餘年,太后去世後,始親政的仁宗急於在前朝後宮貫徹自己意志,但廢后事件臺諫官員的反對,讓仁宗知曉,這一時期臺諫勢力是其親政後樹立皇帝權威的一大阻礙。對臺諫官員在執政上設限反對行為,仁宗是不滿的。親政之始的仁宗,需要朝政上的支持者,而不是反對者。

於是,仁宗為有效控制朝政借廢后事件,打壓臺諫勢力,樹立皇威,加強皇權。

反對仁宗廢后的臺諫官范仲淹、孔道輔分別被貶於睦州、泰州,和他們一起伏閣請對的知諫院孫祖德,侍御史蔣堂、楊偕、郭勸等人皆被懲處。

三、肅清後宮風氣、弱化後宮權力、尤其是公主的權力

宋仁宗執政期間,通過與章獻太后博弈、廢黜郭皇后等行為,逐漸肅清了後宮的風氣,後宮干政的現象得到了消除。在此基礎上,宋仁宗更是主張削弱公主的權力,使宋代公主的權力弱化。

步步集權:宋仁宗vs後宮,與太后博弈、廢黜皇后、弱化公主勢力

1、加強“家法"管束

宋代皇帝一般都不嬌縱自己的子女,開國之君尤其謹慎。

“前代以來,皇子娶婦,皇女出降,固自有典禮,乃為奢僭,豈所宜也。唐太平公主置邑司,備官屬;成通、同昌恩澤隆厚,不可勝言;懿宗惑於邪說,窮奢極侈;皆朕所鄙而不取者。當令禮官博士參酌奢儉之宜,著為永制,以示後世。”

宋太祖、宋太宗的言論從“家法”層面對皇室管理皇子、皇女提出了具體意見。宋太宗特別指出皇室子女享有的禮節儀制、官員配備不可奢靡僭越。這一意見對後世影響深遠。

所以,當宋仁宗要給女兒舉行“冊封禮”時,遭到大臣的極力反對。

“公主受封,降制有冊命之文,多不行禮,惟以綸告進內。至嘉祜二年(公元1057年),封福康公主為兗國公主,始備禮冊命。”

宋代公主出生後第二年可得到以嘉美之字命名的封號,如兗國公主生於寶元元年(公元1038年),二年封“福康”;成年出嫁前以國名封之,福康於嘉祜二年六月進封兗國,七月行冊禮,八月出嫁盯。因開國以來從未有公主行冊封禮,翰林學士胡宿上書提出三點意見:

第一,大長公主——仁宗之姑——太祖、太宗的女兒們受封不曾行冊禮,且此時仍有健在者;仁宗之姊衛國長公主,亦不曾行冊禮,今施於兗國公主,在禮節上有以幼凌長之嫌。

第二,本朝沒有先例,不宜行此禮。

第三,因公主受封並即將出嫁,生母淑妃苗氏進封賢妃,卻並不舉行冊禮,只以綸告進內,母子之間一行禮一不行禮,理有未安。

兗國公主婚禮的花費也遭到後世皇帝、大臣的批評。其婚禮所費本傳未錄,整部《宋史》也無詳細說明,但可從一些零星記載中得知。熙寧中神宗與王安石議論財政問題說:

“今財賦非不多,但用不節,何由給足?宮中一私身之奉有及八十千者,嫁一公主至費七十萬緡,沈貴妃料錢月八百緡。聞太宗時宮人惟系皂納簷,元德皇后嘗用金線緣簷,太宗怒其奢。仁宗初定公主奉料,以問獻穆,再三始言初僅得五貫爾,異時中宮月有止七百錢者。”

這裡神宗提到“嫁一公主至費七十萬緡”,雖未言公主名號,但不難推猜,正是兗國公主。.宋代雖然出現了像兗國公主這樣冊封禮、婚禮方面都逾越一般規制的公主,但由於宋代整體上來說對皇室子女管束較為嚴格,多數公主也能以德自守而不任性妄為,故而並沒有形成難以約束的勢力。

步步集權:宋仁宗vs後宮,與太后博弈、廢黜皇后、弱化公主勢力

2、 公主在政治上貴而不驕

宋代的公主也會依照其年齡、身份被授予各種封號,地位尊崇,但不像唐代的公主那樣擁有很多實際權利,關鍵在於宋代公主“不開府”。兗國公主由於仁宗的寵愛,公主宅官員數量超過了當時朝廷允許的編制。於是就有臺諫官上疏彈劾:“主第內臣數多,且有不自謹者。”宋仁宗雖然“不欲深究其罪”,但公主宅10名官吏被全部貶逐,並下詔“省員更制”:

“兗國公主宅都監、入內供奉官梁全一以下九人,並遠小處監當,入位祗候梁懷吉配西京灑掃班,自今勿置都監,別選內臣四十以上、三班院使臣五十以上無私罪者二人在宅勾當,內臣年五十以下二人為入位祗候,並不得與駙馬都尉接坐。”

3、 宋代公主無法外權利

兗國公主也有驕橫之行,但並未如此漠視法紀,且在公主非常之舉前已有人及時諫止,如公主在處理與駙馬關係中的表現。駙馬李瑋為仁宗舅家子,仁宗因不及奉養母親李宸妃,故對李宸妃弟李用和褒寵特厚,然仍覺不足以彌補對母親的思念,

“既而追念不已,顧無以厚其家,乃以福康公主下嫁用和之子瑋”

李瑋“平生喜吟詩,才思敏妙,又能章草、飛白、散隸,皆為仁祖所知”¨。駙馬才情深得仁宗賞識,仁宗以為這門婚事於親於人皆稱意,應該和諧美滿,然而事與願違。李瑋雖才情不凡但相貌不佳,性格又質樸淳厚,不被公主所喜。

“梁懷吉等給事公主閣內,公主愛之。公主嘗與懷吉等閒飲,李瑋之母楊氏窺之。公主怒,毆傷楊氏”

此事發生後,公主受到責罰,故有“省員更制”之事。可見公主雖然驕縱,但並不敢超越朝廷法紀為所欲為,皇帝對公主超越常度的無禮請求也不會依從。

步步集權:宋仁宗vs後宮,與太后博弈、廢黜皇后、弱化公主勢力

4、 限制駙馬權利

很多情況下公主的婚姻作為政治棋子,是皇帝穩固自己與臣僚集團關係的一種手段,這種情況下駙馬的家世和能力大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公主的勢力與地位。

宋代整體上對駙馬都是封以寄祿官虛銜而不給予實際職事,只讓他們享受優厚待遇而少參與朝廷政務,仁宗朝以前曾有多位駙馬官至使相併擔任地方官、軍職或在樞密院任職,如高懷德、王承衍、石保吉、魏咸信、吳元康、柴宗慶、王貽永,太宗婿李遵勖雖未至使相但曾任地方官。

仁宗朝及以後只有潘正夫官至使相,李瑋曾任地方官,王師約官至樞密都承旨,楊鎮曾任提舉。一般擔任較高職務的駙馬,其家族整體影響也較大,公主也會得益於駙馬在政務中的建樹與功勞。兗國公主夫婿李瑋所任衛州知州,乃因與公主不和諧而貶之職。

結語:

回顧宋仁宗的一生,兒女情長也是朝堂大事。

正是通過宋仁宗的這些手段,章獻太后劉娥最終沒有成為“武則天”,兗國公主也沒有成為“太平公主”,他們對朝堂的影響,在宋仁宗正確的決策下,越來越小,最終宋仁宗得以全面掌控朝堂。

只是可憐了郭皇后,成為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步步集權:宋仁宗vs後宮,與太后博弈、廢黜皇后、弱化公主勢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