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爺關羽並沒有那麼神,華雄不是他殺的、出五關斬六將也是虛構的

作為《三國演義》中最被推崇的人物之一,關羽的奇妙之處在於,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不僅從一個人變成了一個神,而且還成了一個跨國的神。不僅中國人崇拜關羽,在整個朝鮮半島關羽廟也是遍佈。

不過,拋開《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僅就史料記載來看,關羽確實沒有資格獲得如此大的榮耀。據正史記載,關羽勇如莽夫、謀略不及人、心胸狹窄、不識大體,還不識抬舉。因此可以說,我們所尊奉的關羽,完全是在歷史長河中被虛構出來的人物。

二爺關羽並沒有那麼神,華雄不是他殺的、出五關斬六將也是虛構的

一、 關羽被虛構的事件

l 桃園三結義——《三國志》上只是說他們情若兄弟,並且按實際年齡關羽排老大、劉備排老二。

l 青龍偃月刀——正史記載,關羽使得是長矛。

l 三英戰呂布——事實上,公孫瓚並有參加討伐董卓的聯盟,所以當時隸屬公孫瓚的劉、關、張三人也就不會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的事蹟。

l 溫酒斬華雄——正史記載,華雄是被江東猛虎孫堅所殺。

l 徐州誅車胄、古城斬蔡陽——這兩人均為劉備所殺。

l 斬顏良、誅文丑——斬顏良確有其實,文丑則死於亂軍之中。

l 過五關,斬六將——此事純屬虛構。

此外,如華容道放曹操、戰長沙、單刀赴會、水淹七軍等要麼是虛構,要麼是其他人所幹,然後嫁接於關羽。

二爺關羽並沒有那麼神,華雄不是他殺的、出五關斬六將也是虛構的

二、真實的關羽

謀略平平,昏招迭出

在《三國演義》裡,關羽作為主帥只打過一場勝仗,就是鎮守荊州,出兵攻打曹軍,斬龐德,擒于禁,水淹七軍。但勝利之後仍不能攻克樊城,等到徐晃前來增援後,又打不過徐晃,只得解除樊城之圍,這說明他不是一個成功的軍事家。即使如此,此時的關羽軍隊元氣未傷,如果安然返回荊州,還有機會。然而,卻突然被東吳的呂蒙使了一招白衣渡江,奪了荊州。這當然與關羽的失策有極大的關係。

最能顯示關羽低能的是,他竟然將後方基地託付給恨他入骨而又被他輕視的兩位將領。當初,在荊州誓師出征時,關羽處罰糜芳、傅士仁兩個留守基地的統帥,即播下了危機的種子;待到進攻樊城時,關羽又因為這兩位統帥不能完成供應軍糧的任務,派使者去威脅他們:“如期把兵員、糧草準備好,要不然我回來就斬了你們。”關羽此舉就如將基地建立在沙灘上。他的行為完全不像是一個經滄桑的大將,反而像是一個縱情任性的暴發戶。結果呂蒙稍一策反,他們就叛變了。

二爺關羽並沒有那麼神,華雄不是他殺的、出五關斬六將也是虛構的

心胸狹窄,不識大體

在關羽眼中只有一個主子和一個小圈子。當年劉備從隆中請出諸葛亮後,關羽就處處排擠諸葛亮。馬超歸降劉備後,因為馬超聲名極響,關羽不滿,一定要跑到成都與馬超比武,還好諸葛亮故意把馬超比作黥布、彭越之流(二人均是秦末漢初的名將)然後 拍馬屁說你關二爺絕倫超群,關羽這才作罷。劉備進位漢中王后,封關、張、馬、黃、趙為五虎上將,關羽又開始排斥黃忠,嫌棄黃忠老邁,居然說出“天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這樣沒有涵養的話來。

二爺關羽並沒有那麼神,華雄不是他殺的、出五關斬六將也是虛構的

剛愎自用,不識抬舉

說關羽剛愎自用、不識抬舉。最顯著也是後果最嚴重的一個例子,就是以“虎女安肯嫁犬子”這樣的惡言,拒絕孫權為兒子的提親。在當時,孫權的權勢只有曹操與劉備可與之媲美,其又與劉備盟國關係,怎麼能以“犬子”來稱呼一個有國頭腦的兒子呢?就算不願意,也不應該惡言相向。關羽這一衝動,破壞了諸葛亮12年前的隆中對策,如果像隆中對策設計的,跟孫權保持和睦,吳、蜀堅持聯合對抗曹魏,局勢當可改觀。

這還不算,在關羽圍攻樊城時,孫權一方面派使者告訴關羽,他將派兵前來相助;一方面又命令軍隊慢行軍。關羽弄不懂孫權的心機,反而發脾氣罵道:“攻破樊城後,看我不把你滅了!”關羽的驕狂和吹牛,終於逼使孫權在兩難之中做出了選擇,主動寫信給曹操,請求出兵討伐關羽,為之效命。

二爺關羽並沒有那麼神,華雄不是他殺的、出五關斬六將也是虛構的

關羽鎮守荊州時,東吳年輕將領陸遜尚名不見經傳。他看透了關羽驕傲自大的缺點,於是讓大都督呂蒙假裝病退,自己接替其職。在與關羽的書信來往中,陸遜極盡奉承之詞,讓關羽心花怒放,對其不加提防,這給呂蒙實施白衣渡江之計打下了基礎。

關羽身後被追贈為壯繆侯,此封號頗耐人尋味。“壯”是武勇、功高之意,而“繆”是一個多義詞,包含有:同“絞”;假裝;深思狀;謬誤;同“巧”。在封號中使用歧義很多、褒貶均有的“繆”字,只能理解為包含了最高當局乃至滿朝文武對關羽既褒且貶的用心。因為,此字顯然不是取“絞”、“假裝”之意,縱觀關羽的一生,同“巧”字也沒有多大關係。以“深思”比喻似乎能說得通,但十分勉強,只有取“謬誤”之意更為恰當,因為關羽荊州之敗,給西蜀帶來的損失太大了。

二爺關羽並沒有那麼神,華雄不是他殺的、出五關斬六將也是虛構的

從以上事情中,可以看出關羽的軍事能力、智慧、心胸都有致命的缺陷,唯一可取的就是其對劉備的忠與義。然而,這個效忠並沒有讓劉備受益,而是替劉備把天下人得罪個精光,並且是導致劉備死亡的重要原因。關羽死後,劉備悲傷過度,不顧諸葛亮勸阻,執意攻打東吳,結果夷陵一戰為陸遜所敗,死於白帝城。此戰也使西蜀元氣大傷。

也許有人會說,如此一個滿身都是缺點的關羽,憑什麼在中國乃至世界上始終光芒四射呢?究其原 因,不是因為他的英勇,而在於他對劉備個人的效忠,這種效忠又被解釋為“道義”。

二爺關羽並沒有那麼神,華雄不是他殺的、出五關斬六將也是虛構的

羅貫中筆下的關羽成了武聖,這當然是因為羅貫中佩服關羽。而封建王朝的當權者們極力吹捧他,則是出於愚民的考慮。在民間,關老爺也依然備受恭拜,其原因很簡單:人們認可小說中所描寫的這種忠、義。儘管羅貫中筆下的關羽徒有虛名,甚至還有移花接木之嫌,但武聖的整個高大形象卻早已深植人心。“千里走單騎”的故事,更是讓人們被他的光明磊落所折服。

不過,讀歷史是為了發現真相,而民間傳說自有民間的意義,但不可將民間傳說與歷史混為一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