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動土的季節

春天,動土的季節

春季,萬物復甦,新芽吐綠,花枝搖曳,生機勃勃。那麼,植物萌動勃發的力量是從哪裡來的呢?除了自身的養料儲存之外,就全靠大地土壤母親的滋養與哺育了。

栽花、種樹、養盆景,如果土壤不行,植株肯定好不到哪兒去。這就讓我們想到是時候翻盆、換土、施底肥了,下面我們就來談談“翻盆”這個話題。

絕對地講,任何一種植物都是可以在春天進行翻盆的,可謂“春來花發正逢時,陽光雨露潤花枝”。在這春風送暖,厚衣變薄的時刻,去查看一下您的花草吧。凡是在原盆土裡呆過了兩、三年的,都需要翻盆換土、修剪老根、再施底肥了。

為了方便操作,建議您等到盆土比較乾燥的時候再動手操作。端起花盆,先用手在盆體上用力拍拍或將盆底在木板上磕幾下,將盆裡的土震震松,方便整體將土團從盆中取出,如果遇到根已爆盆,像龜背竹那樣的大粗根就特別容易漲滿在盆裡,可以使用刀子沿著盆壁四周插下去,讓土團與盆壁分離。取出植株時要晃動鬆動了的土團,將盆底向上、植株向下倒扣,左手托住土團,用右手中指扣住盆底洩水孔向上一提,花盆就會與土團分離出來了。

植物的生長,主要是靠大量的毛細虛根在地表土層中向四周延伸,汲取養分供給枝幹,毛細虛根越多,所汲取到的營養也就越多;至於植株中央那條垂直向下的、長長的大粗根,它只是起到固定植株作用的,不但不汲取養分,反而消耗養分。因此,最好是將其剪掉,這也是為什麼又粗又大的樹樁盆景,可以種在只有10公分左右的淺盆裡而生長良好的原因所在。

土團取出後,應該先將表層土扒掉,將老虛根、枯死根、病爛根統統除去,剪除老虛根可以促使新虛根多發。在整理土團時,要儘可能地保留住植株主根中心部分的土壤(俗稱護心土)。

修剪環節結束後,就到了上盆的環節。這時可以考慮換一個大一些的盆,也可使用原來的盆,前提是植株的大小要與盆缽的大小相適宜,一般使用花盆的原則是,盆的大小應該是植株樹冠的2/3左右比較美觀,忌諱樹植株小,用花盆卻很大,這樣的比例是不合適的。

先將盆的底部洩水孔用擋土網蓋住(擋土網可以用紗窗上的紗網剪下一小塊來代替),防止營養土從這個洩水孔處直接流出來,放入拌好底肥的營養土,底肥最好能夠使用有機肥,如:腐熟發酵好的雞糞或羊糞,這種有機肥肥力持久,當然,也可以使用緩釋複合肥。底肥、底土放好之後就可以將植株裝進盆裡了,四周的填土一定要壓實,但也不必太用力,免得損壞虛根上的微小組織,可以用一根筷子向下捅,不給根系留下任何一點空間,所用的填土越乾燥種植的效果就越好,細小的土顆粒可以輕鬆地流淌進根系,將所有縫隙全部填滿。

最後一步是澆水,水一定要澆透,少量多次地澆,每次澆水間隔幾分鐘,讓水在盆裡充分地滋潤,澆過多遍小水之後,看見盆底下有水流淌出來,就說明是真正澆透了。也可以用浸盆法澆水,即:將盆整體浸入到水中,水面要沒過盆沿,這時土裡會有大量的氣泡冒出水面,當氣泡消失,說明完全徹底地澆透了,可以拿出來瀝乾並將植株放在背陰通風處進行過渡性養護了。

春天,動土的季節

春天,動土的季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