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除了閱讀還能做些什麼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基礎,除了讀萬卷書之外,我們還能怎樣幫助孩子學好語文?


語文學習,除了閱讀還能做些什麼


語文的學習時間很長,從出生開始就呀呀學語。第一任老師就是我們的父母,嬰兒第一聲”爸爸/媽媽“那是最動聽的語文單詞了;然後父母啟蒙唱兒歌,讀古詩,到幼兒園看圖說話,讀繪本;上了小學後語文是課時最重的一門功課,初中、高中依然如此。

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語文,可以說語文在生活中,貫穿人生。

即使經過漫長的學習時間,但總是把握不住語文的要領,從低年級的看圖寫話,到高年級的作文,直至讀書筆記、學習總結,畢業論文都是傷透腦筋的任務,臨下筆了,就覺得沒什麼東西可寫,或者不知道怎麼把想到的東西寫出來。

於是多讀書,廣泛閱讀可以加強語感,多感受不同題材的語言,以及文字的駕馭能力,以此幫助提高寫作能力。除此之外,幫助孩子學習語文不妨試試以下這兩種方式:


語文學習,除了閱讀還能做些什麼

給孩子說故事

或者理解為和孩子一起說故事,不一定要侷限時間、地點,只要是閒暇時光,不必當成一個作業來完成就可以了。

春節之際,看到春聯,可以談談《元日》,從春節對聯的書寫格式,到書寫的寓意,擴展到節日的由來,作者的背景,詩詞成文的時間,從不同角度讓思維慢慢擴散,不僅僅”我說他聽“,鼓勵孩子說說他所知道的,所理解的,把講故事變成故事會。

互動的過程是最有效的,父母和孩子交流時所使用的詞彙量和豐富程度,才會實實在在影響孩子的詞彙量和智商。

閱讀豐富了知識背景,但它儲藏在大腦中,還需要說出來,通過講話的形式把大腦中有印象的詞彙整理成句子說出來,輸出印證了所讀的內容,而且”說“的方式比寫成文章要相對容易一些,更容易讓孩子接受這樣的學習方式。


語文學習,除了閱讀還能做些什麼


讀詩作畫

古詩短小精悍,但意境深遠;讀一首詩,可以感懷詩人的情深意濃,也能想象那美麗的畫面。有山皆圖畫,無水不文章,自然也能讀詩作畫。小朋友都喜歡畫畫,拿著彩筆在白紙上塗塗抹抹也是一種樂趣。

因此把古詩與孩子喜歡的畫畫聯繫在一起,讓他們藉此發表自己的思想,同時又可以學到語言知識。

比如:杜甫寫的《絕句》,“一行白鷺上青天”,畫的時候,“青天”畫什麼顏色?青有綠色意思,青青草原;也有藍色的意思,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樣的說法;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用文字描繪的畫卷,經由孩子的畫筆呈現出來也別有一番情趣,況且只要準備妥當,從詩到畫的過程中,也可以雕琢出情景寓意,深入學習到詩詞的內容和含義。


語文學習,除了閱讀還能做些什麼


不論孩子的畫作如何,帶著他們用自己的理解和興趣來學習詩詞,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