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得到了哥哥創造的基業,為何只給孫策王的封號?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盛世產庸吏”,每逢亂世,群雄爭霸,各路豪傑競相登場,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芒,最典型的莫過於戰火紛飛的三國時期,一部《三國演義》令一大批三國的英雄好漢後世留名!比如俠肝義膽、忠義無雙、亙古一人的關羽“關二爺”、比如“七進七出長坂坡”、渾身是膽的趙子龍,再比如嚇的曹操割袍斷須的馬超等等!

《三國演義》幾乎涵蓋了三國時期所有的猛將,然而有一人因為“出場時間”過短而沒有得到大篇幅的描寫,很多讀者也對此人沒有太為深刻的印象,然而此人實為三國一必不可少的“絕世猛將”,史料贊其“武勇猶如霸王項羽”!

孫權得到了哥哥創造的基業,為何只給孫策王的封號?

他就是“小霸王”孫策

孫策公元175年出生於吳郡富春,其父乃大名鼎鼎的破虜將軍孫堅,其弟就是後來執掌孫吳政權的吳大帝孫權,孫策少年有志,頭角崢嶸,威名遠揚,江、淮一帶的名士都來投奔他,孫堅去世後孫策投奔袁術,然而袁術此人胸無大志,反覆無常,實非明主,孫策對其倍感失望,決定“自立山頭”!

公元195年,孫策從歷陽渡江,擊敗揚州刺史劉繇,之後攻佔會稽,出任會稽太守,算是有了立足之地,公元197年,孫策與袁術決裂,正式出來“單幹”,公元198年,孫策平定丹陽,進擊陵陽、擒獲祖郎,又進擊勇裡,勢力猶如滾雪球一般迅速壯大,後來成為孫吳政權“頂樑柱”的周瑜和魯肅都是在這期間投奔孫策的!

公元199年,袁術病死,孫策襲取廬江,次年大敗黃祖、東進豫章,一統江東,成為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公元200年4月,孫策遇襲,身受重傷,不治身亡,年僅26歲,臨終之前命其弟孫權接管自己的勢力。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孫吳政權的基礎實際上是孫策一手開創的,周瑜、魯肅等肱骨之臣最初都是因為仰慕孫策才投身“孫吳集團”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孫策無異於孫吳的“開國之君”!

孫權得到了哥哥創造的基業,為何只給孫策王的封號?

那麼後來孫吳建國,孫權稱帝,有沒有追尊孫策為帝呢?

明確告訴你,沒有!據《三國志》所載,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改元黃龍,立國號為吳,大赦天下,之後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你沒看錯,孫策作為孫吳政權的實際奠基者,卻在孫權稱帝后僅僅得到一個長沙恆王的稱號,說出去都沒人敢信,孫權也因為這件事背上了薄情寡義的罵名,被後人詬病不已,那麼孫權為何要如此行事呢?

現在看來,最起碼有三個原因:

第一:孫權如此行事是為了孫吳政權的穩定,孫策雖然英年早逝,卻留下三女一子,其子孫紹順利長大成人,如果孫權追尊孫策為帝,那麼孫紹就順理成章的擁有了皇位繼承權,而對孫權來說,他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繼承皇位的,此外孫吳政權的很多大臣包括周瑜和魯肅都是孫策的舊臣,他們在感情上難免會偏向所紹,這樣就會在皇位繼承人的問題上出現分歧,從而埋下不安定的因素。

所以孫權就乾脆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這樣孫紹就沒有了皇位繼承權,不安定的因素就被扼殺在了搖籃裡,據史料所載,孫權稱帝后封孫紹為吳侯,後改封上虞侯。

第二:三國之中,孫吳政權的形成是最早的,而孫權稱帝則是最晚的,早在孫權之前,曹丕和劉備就相繼稱帝,而孫權的稱帝則標誌著“三國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在孫權的心中,與其地位對等是魏、蜀的開國君主,蜀國自然是劉備,魏國雖是由曹丕稱帝。

孫權得到了哥哥創造的基業,為何只給孫策王的封號?

但曹丕追尊曹操為武皇帝,這意味著魏國的開國皇帝實際上還是曹操,孫權若是追尊孫策為帝,就相當於他“自降輩分”,承認孫策才是吳國的開國君主,而他則成了“撿便宜”的皇帝,與曹丕處在同一等級,開國君主與繼任的君主可不是同一個“量級”,以孫權的心高氣傲,他自然不願屈居於劉備與曹操之下。

第三:這也是孫權的個人私心使然,人非聖賢,哪能做到無慾無求,對於皇帝而言,既然登上了至尊之位,斷然沒有隻傳一世的道理,孫權也希望他這一脈能夠永久傳承下去,所以才在稱帝后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立兒子孫登為太子,這樣就徹底斷絕了孫策一脈染指皇位的可能。

若是追尊孫策為帝,就算孫紹沒有爭奪帝位的可能,但孫策這一脈始終存在染指皇位的可能,畢竟他們也擁有皇位的繼承權,登基為帝也是名正言順,說不準哪一代就會出來一個人傑,搶了孫權這一脈的帝位,孫權何等人物,哪會允許這等隱患存在。

綜上所述,正因為這三點原因,孫權才寧願背上薄情寡義的罵名,也不肯追尊孫策為帝,千萬不要說什麼手足情深,親兄弟還要明算賬呢,更不用說涉及到皇帝這一至尊之位,縱觀中國古代史,也只有宋太祖趙匡胤才如此“心大”,在有儲君存在的情況下將帝位傳給了自己的兄弟!

孫權得到了哥哥創造的基業,為何只給孫策王的封號?

小結:

客觀來說,孫權不肯追尊孫策為帝也說的過去,我們暫且拋開孫權的私心不說,就說“孫吳集團”的雛形確實是孫策一手開創的,但他實在去世太早了,後來與劉備以及曹操爭霸的主要還是孫權,是他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並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是他派呂蒙成功襲取荊州,使孫吳勢力範圍急劇擴大,還是他最終於黃龍元年稱帝,使得三國鼎立的局面最終形成,從這個意義來說,孫權對孫吳政權的貢獻並不比孫策小,畢竟有些時候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難啊!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三國志》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