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六個種植細節,助力雙季茭白高質又豐產

茭白是有名的水生蔬菜,在我國長江以南地區栽培廣泛,它質地鮮嫩,味道鮮美,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被視為蔬菜中的佳品。茭白可以涼拌也可以熱炒,尤其適合在夏天食用,具有祛熱止渴的功效。

掌握六個種植細節,助力雙季茭白高質又豐產

茭白

茭白為禾本科菰屬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公元前2-3世紀,茭白由菰衍變而來,主要分佈在氣候溫暖,空氣溼潤的的江南地區。茭白平均株高2m,葉片互生細長,成披針形,短縮莖為葉鞘抱合,莖上生出的芽發育後,因為有菰黑粉菌寄生,所以能迅速增殖膨大,形成紡錘形的茭白。作為水生作物的茭白,喜歡生長在有機質含量豐富的粘土中,喜歡高溫多溼的氣候,萌芽期適合的溫度是10-20℃,分櫱期適合的溫度是20-30℃,孕茭期適合的溫度是15-25℃。

掌握六個種植細節,助力雙季茭白高質又豐產

茭白採收

茭白可分為一熟茭和兩熟茭,兩熟茭又稱雙季茭,種植一次可採收兩熟,整個生育週期為一年半,當然現在藉助大棚設施,生產茭白可做到一年兩熟,但頭一季的夏茭產量太低,綜合起來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故一般茭白多采用一年半的雙季種植模式。即第一年的3-4月份開始種植,第一熟為當年的8月份開始採收,這種茭白稱為新茭,也就是秋茭;第二熟在隔年4月底5月初採收,這種茭白稱為老茭,也就是夏茭。雙季茭白種植注意以下六個種植細節,可做到高質又豐產。

一、選地整地要細緻,基肥要下足

雙季茭白適合在水源方便,耕作層深,含有機質豐富的粘土或粘質土壤的深泥地塊種植,為了使土壤疏鬆肥沃,一般在茭白種植前15天左右對地塊進行一次水耕水整,旋耕整地前施入腐熟農家肥6000-8000斤作為基肥。旋耕深度要保持在25釐米,旋耕標準必須做到泥草耙爛,達到土活泥爛,下松上糊,旋耕耙平後,每畝再施入三元複合肥30公斤作為基肥。

掌握六個種植細節,助力雙季茭白高質又豐產

茭白種植田水耕水整

二、種苗選擇要優良

由於雙季茭白是用分櫱芽、分枝芽進行無性繁殖的,因此每年都要對種苗進行選擇,一般情況下種苗是從上一年的優良品種的老茭上選取,這樣才能保證優良品種的延續。

1.品種選擇要優良

我們選用品質好、有效分櫱多、灰茭和雄茭少、抗逆性強、產量高的品種栽培,如浙江麗水的麗茭1號,福建古田的鳳茭一號、二號,浙江寧波的六月茭等。

2.種墩選擇要優良

首先要對當年育有種苗的種墩進行挑選,要求育有種苗植株的株型整齊,苗高20cm,有3-4片葉子,其次要根據種苗的顏色選擇植株比較矮,葉色淡黃綠,抱莖葉子的高度相差不大,但最後1-2片新葉顯著縮短,葉片與葉鞘相接處所形成的三角形葉枕,能集中擠縮在一起的種苗準備移栽。

掌握六個種植細節,助力雙季茭白高質又豐產

茭白種苗

三、適時移栽,密度要合理

雙季茭白栽種時間一般為3月下旬到4月上旬,主要包括提取種苗和移栽兩個步驟。

1.提取種苗

把種墩上離種苗跟底部5釐米處的硬質部分切掉,再從底部把種墩分切成小墩,每小墩上要留2-3株種苗,如果葉片過長為避免風折,可將葉片頂端剪短。

掌握六個種植細節,助力雙季茭白高質又豐產

茭白種苗分墩

2.栽植密度以大行距為宜

移栽要選擇晴天下午進行,並按行距90釐米,株距60釐米進行栽植,確保每行成直線。種苗栽植的深度為5釐米,每畝栽植1100-1200墩左右。保持大株行距移栽茭白,有利於茭白通風透光,還便於田間管理。

掌握六個種植細節,助力雙季茭白高質又豐產

茭白栽植深度為5cm

四、移栽後田間管理要精細

移栽後的田間管理主要包括水肥管理、除草清棵和病蟲害防治三個方面的工作。

1.水肥管理:共分為分櫱期、長杆期、孕茭期三個階段。

(1)分櫱期水肥管理

茭白移栽後到分櫱前期,也就是梅雨季節期,要做到淺水勤灌,保持3釐米的水層,這樣有利於地溫升高後促進分櫱和髮根。茭白移栽10天后就會紮根返青,這時就可以施分櫱肥,每畝施有機無機復混肥30公斤。分櫱後期也就是從梅雨季節開始到小暑,水層逐步加深到10釐米左右,不要過深,過深會悶住茭芽。

掌握六個種植細節,助力雙季茭白高質又豐產

施分櫱肥

(2)長杆期水肥管理

在茭白移栽25天以後再追施長杆肥,追施長杆肥要根據茭白長勢來確定,每畝栽施有機無機復混肥15公斤,此時可以把水加深到20釐米,這樣不但控制了沒有用的分櫱,同時還起到降低地溫,減少病害的作用。如果茭白出現瘦小,短縮,葉色黃時,還要按每畝5公斤的標準追施尿素一次來促進生長和分櫱。如果這一時期植株生長過於旺盛,可以把水排幹,擱田三天,這樣既能抑制地上部分生長,又能促使根系發達,引根下扎,提高植株抗逆性。

掌握六個種植細節,助力雙季茭白高質又豐產

通過控制水深控制茭白的生長

(3)孕茭期水肥管理

在7月底8月初,新茭分櫱進入孕茭期,也就是假莖已經變扁開始膨大,這時需要追施一次孕茭肥,每畝施高濃度尿基行復合肥30公斤,尿素15公斤混合後撒施,追施孕茭肥要在下午3點後進行,防止燒苗。為了能讓茭白在採收期間變得潔白,需要進行一次灌水,孕茭期灌水要達到20cm左右,但千萬不要超過葉片與葉鞘相接處所形成的三角形葉枕,以保證茭白正常生長。

2.除草清棵,墩中壓泥

第一次中耕在定根植株開始返青以後五到七天進行。第二次在第一次中耕除草後七到十天,第三次是最後一次,就是在植株封行前進行。封行後因進田不便一般不再中耕。中耕採用深齒鐵耙,通過中耕,達到鬆土、除草的目的,並可提高土溫、加速肥料的分解,如遇有雜草,要用手拔除,踩入泥中作肥料。除草的同時還要進行清棵工作,針對分櫱苗數過多的茭白進行一次清棵,以促進茭白正常生長,要把茭白墩上長出的無效分櫱或瘦弱分櫱掰掉,然後踩進田裡做肥料的一項田間管理措施。同時進行墩中壓泥,即在墩中間壓入一坨泥巴,把苗均勻的分配到四周,他能使茭白植株均勻的利用空間,充分吸收陽光,提高通風采光效果,從而增強茭白植株的抵抗力,儲藏豐富的營養,為茭白豐收作堅實的鋪墊。

掌握六個種植細節,助力雙季茭白高質又豐產

除草清棵,墩中壓泥

3.做好病蟲害防治

病蟲防治主要包括孕茭前防治和孕茭期防治這兩個階段,由於雙季茭白的病蟲害在他生長的各個時期都可能發生,所以一定要做好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輔的防治工作。

(1)病害防治

在除草清棵40天后,要進行孕茭前防治,孕茭前防治主要以化學防治為主,這時雙季茭白的主要病害有鏽病和胡麻葉斑病,這兩種病主要危害茭白的葉片,有時在茭白的葉鞘上也發生,防治可以用72%錳鋅霜脲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均勻噴霧,每畝用藥量為0.5公斤,每隔10天防治一次,連續防治3-5次效果較好。

掌握六個種植細節,助力雙季茭白高質又豐產

茭白病害防治

(2)蟲害防治

孕茭前雙季茭白的蟲害主要有二化螟和夜蛾,針對二化螟和夜蛾的幼蟲蛀食茭白的葉鞘、莖和果肉的特點,防治時可每畝用18%殺蟲胺200克加5%氟蟲腈20克兌水50公斤均勻噴施,能有效殺滅6齡以下的二化螟和夜蛾幼蟲。

掌握六個種植細節,助力雙季茭白高質又豐產

茭白二化螟幼蟲

孕茭期為保證茭白生產的綠色無公害性,蟲害防治主要以物理防治為主,主要針對二化螟和夜蛾的成蟲進行防治,具體方法是將二化螟誘芯放入誘捕器中進行成蟲誘捕。

五、做好秋茭適時採收,並做好去雄茭、灰茭工作

1.做好秋茭適時採收

秋茭採收,從8月初開始持續2個月,採收時間最好早晨6點-8點進行,以便延長茭白的保鮮期。當茭白的一側有裂口並微露茭白肉1-1.5釐米時就可以採收了,採收秋茭要注意不要傷了茭白根系,以免影響茭白第二年的生長。

2.做好去除雄茭、灰茭工作

在茭白採收期,我們會發現有一種植株比一般茭白植株高大,而且葉色深綠,孕茭期沒有肉質莖形成,甚至抽穗開花,這一種茭白稱為雄茭。而還有一些植株,雖然結茭,但肉質莖較小,苞葉不開裂,尤其是把肉質莖剖開後,內部充滿灰色粉末狀,這類茭白稱為灰茭,不能食用。在正常的茭白田內,由於遺傳作用,都會產生雄茭和灰茭,我們需要人工清除。

3.秋茭採收結合來年夏茭管理

秋茭採收後要保留新的分櫱苗,同時對新孕茭白採取不採收的辦法,促使營養迴流,等霜後自然枯萎,齊泥割平老墩,清理枯枝,以減少病蟲害,並保持田間溼潤不開裂。

六、第二年夏茭管理在前年基礎上繼續做好幾個細節

第二年夏茭管理,主要要做的工作包括水肥管理、雜草清除、掘墩分苗、病蟲害防治和及時採收等,與前一年的管理基本類似,但追肥管理主要以速效複合肥為主,在前期苗期追施尿素15公斤/畝,並做到淺水勤灌。出芽後如遇寒潮,則可以灌深水進行保暖。在夏茭進入分櫱後期,為不影響茭白生長,要進行掘墩分苗,要去除老墩上一半以上的瘦弱苗,只留最好的健壯苗,最好保證每20釐米有一小墩,結合掘墩分苗還要人工除草一次。夏茭一般在5月初開始採收,採收時間為一個月。茭白生產不宜連作,在夏茭採收後則要種植其他作物進行換茬。

掌握六個種植細節,助力雙季茭白高質又豐產

茭白豐收

總之雙季茭白種植,主要做好水肥管理、除草中耕清棵、病蟲害防治以及適時採收等細節工作,就能做到高質豐產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