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都震不倒的四川古橋,被專家認定危橋,炸彈引爆都不倒

汶川地震都震不倒的四川古橋,被專家認定危橋,炸彈引爆都不倒

中國是橋樑的故鄉,自古便被稱為“橋的國度”。我國古代遺留下的諸多橋樑中,有不少堪稱世界橋樑史上的壯舉,如趙州橋等。如今我國和許多國家都有著基建方面的合作,在國際上亦有“基建狂魔”的笑稱,可見我國專家基建水平之高深得別國信任。

事無絕對,正如產品都有著次品率,並不是每個中國專家都有真才實學。現代便有座“危橋”,它以著自己的曲折經歷,親自上演了一出“打假”好戲,被數百斤爆破彈炸而不倒,炸出了一群讓人啼笑皆非的偽專家

汶川地震都震不倒的四川古橋,被專家認定危橋,炸彈引爆都不倒

“危橋”不炸不行

四川簡陽沱江大橋,始建於1967年,1996年經加寬改造,2006年經加固改造。幾十年來,這座橋為簡陽市新舊兩城的人民交流立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它不夠壯觀,在橋樑建築史上也不具什麼代表性,只是一座普通的,供人每天往來行走,充分發揮了己身作用的橋而已。可值得一提的是,這座大橋經加寬加固後,異常的牢靠堅固。

2008年,震驚中外的汶川大地震後,多少高樓大廈垮塌,多少鮮活的生命逝去,這座橋雖然矗立在沱江之上,不可避免也出現了裂縫。剛剛經歷了鉅變的四川絕對不能再出現人命事故了。雖然捨不得這座勞苦功高的橋,簡陽政府還是請專家對這座橋進行了鑑定。一些專家斷定其為“危橋”,必須要馬上爆破拆除。

爆破這座大橋比較困難,因為它長達690米,是座雙曲17孔拱橋。經專家計算,人們決定採用380公斤爆破彈爆破,還在橋上打了上千個孔來輔助。專家拆除這座橋的決心可謂再堅定不過。

這座橋在簡陽人民心中有著超乎尋常的意義,它的存在促進了人們的溝通,幫助了簡陽發展當地經濟。拆除這座有段歷史的橋對於簡陽人民來說,是件能寫入縣誌的事件,因此很多百姓都特意趕來見證歷史。隨著爆炸聲響徹天空,滾滾塵灰被蕩起,簡陽人民不禁紛紛嘆息,這座老橋還是沒了。

汶川地震都震不倒的四川古橋,被專家認定危橋,炸彈引爆都不倒

“橋堅強”

等鋪天蓋地的煙塵散盡後,人們卻驚訝地發現,沱江大橋依然堅強無言地矗立在那兒。儘管爆破點有些損壞,可整個橋體非常完整。不管是誤判此橋為危橋,還是爆破不掉危橋,專家的臉真可謂都有些疼。簡陽沱江大橋“橋堅強”的名號也不脛而走。

人民的生命高於一切。或許這座橋曾經不是危橋,經過一次爆破後,也沒人敢繼續在上面通行。儘管有人建議仔細修修繼續用,省下修建新橋的費用,可簡陽政府出於對民眾的生命安全負責,還是對這座橋進行了困難的拆除。

兩城人民的日常交流不能就此被阻斷,新的沱江大橋很快被當地政府修建起來了。每當行駛在這個現代化的新大橋上面,人們難免懷念過去那個勤勞樸實,不會偷工減料的時代。尤其當與另一件嚴重損害了人民生命安全的事故相比時,人們有多希望所有的橋都是“橋堅強”。

汶川地震都震不倒的四川古橋,被專家認定危橋,炸彈引爆都不倒

豆腐橋

沱江是長江頗有名氣的支流之一,它起源於簡陽,卻也流經其他地方。有水的地方怎麼少得了橋樑?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鳳凰縣,也有一座很有名的橋,名為鳳凰沱江大橋。它是一座大型四跨石拱橋,長度328米,還不及四川簡陽沱江大橋的一半,但投資卻達一千多萬元。

汶川地震都震不倒的四川古橋,被專家認定危橋,炸彈引爆都不倒

鳳凰沱江大橋是湘西自治州五十週年獻禮工程,卻在還未正式通車時出現了坍塌事故。這件事發生在2007年,數十人遇難,導致經濟損失近四千萬。無獨有偶,這件事發生的前兩個月,由鳳凰沱江大橋的建造方建設的另一座廣東九江大橋也被撞垮了。

汶川地震都震不倒的四川古橋,被專家認定危橋,炸彈引爆都不倒

根據時間上的先後順序,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可以猜想,

四川簡陽的政府正是吸取了此前這兩座豆腐大橋的教訓,才對當地沱江大橋的處理慎之又慎。只可惜所請專家知識技術水平不過關,這才鬧出了“橋堅強”的笑話。後來,四川這群專家果真被查出了問題,相關人員也被撤職。

汶川地震都震不倒的四川古橋,被專家認定危橋,炸彈引爆都不倒

從“危橋”說開去

時代在進步,2007年所建的兩座大橋卻不及40年前所建的簡陽沱江大橋穩固,甚至可以說和後者完全無法相比。這難道是我國的橋樑建造人才不及此前優秀嗎?是設備不夠先進?是原材料不及當初用的好?

均不是,顯然是人心。是有關人員沒有像此前的專家一樣將人民生命看得高於一切。哪怕“橋堅強”事件中水平不夠的專家也知道人命的可貴。他們縱然鬧出笑話,可終歸不是天大的紕漏,總好過對數十條生命的漠視。對於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公共設施,我們再重視都不為過。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人民利益高於一切,這是底線。

而且我國在國際上還有著“基建狂魔”的名聲,中國和國際上許多國家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基建合作。正是因為信任我國基建的質量,他們才會引進我國的專家和技術。若這樣“橋軟弱”的事件再發生,中國在世界上又會有著怎樣的國際形象呢?行走在中國參與建設的道路橋樑上,他們不會膽寒嗎?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有許多古老的橋樑山路歷經了千年的時光,至今仍在我國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今人所修築的橋樑建築也絕對不能是一錘子買賣,要經得起時間的磋磨和後人的檢驗。否則,若今後再出現類似事件,那人絕對會被人民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橋堅強”事件打假了一群珍視人民生命的“偽專家”,雖有不必要的較大經濟損失,雖貽笑大方之家,這些“偽專家”總好過對人民生命健康漠視的人。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無心之害甚於無能之輩。

汶川地震都震不倒的四川古橋,被專家認定危橋,炸彈引爆都不倒

所幸這樣極端的“橋堅強”和“橋軟弱”事件只是個例而已,世所鮮見,並非時常發生的事。

我國基建在整體上還是極具競爭力的。我們中國曆來不會缺少如1967年那群真材實料的專家。今後我們只需要吸取歷史教訓,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用真本事做事,本著良心做人,便不負四川這座遲遲不肯倒下的“危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