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區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還將探索建設商協會大廈吸引商協會總部落戶

半島記者 劉笑笑

4月23日上午,市北區召開提升服務能力優化營商環境動員大會,這是市北區委專題研究動員部署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首次全區性會議。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下一步,市北區將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相關區級領導強化調度,研究解決重點問題。

近年來,市北區採取系列政策措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密切對接了省、市服務企業工作隊。在市工作隊的加持下,市北區堅定以專業化做優服務的宗旨,完善37名區級幹部聯繫171家重點企業、商協會制度,健全部門、街道、社區、網格服務體系,全區“四上”企業復工率97.43%,63個在庫重點項目全部開工。經過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市北營商環境正在加快改善、持續向好,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步伐蹄疾步穩。

市北區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還將探索建設商協會大廈吸引商協會總部落戶

在肯定工作成果的同時,市北區委書記張新竹指出,優化營商環境實際上是一場刀刃向內的政府自我革命,旨在重塑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重塑全區幹部隊伍的整體生態。為此,市北區將強化區委對優化營商環境的領導,成立由張新竹和張永國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實現頂格協調、高舉高打、強力推進。在市裡框架的基礎上,特別設置了推進保障和工作運行兩個專班,均由區委常委牽頭,有效統籌了力量、整合了資源。

據瞭解,目前,以黨建引領為主線、區委統抓統攬、各層級各方面協同發力的優化營商環境體制架構基本搭建完畢。下一步,市北區將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相關區級領導強化調度,研究解決重點問題。

同時,市北區高度重視基層治理和發展。張新竹指出,網格既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單位,也是優化營商環境的堅實基礎。夯實基層940個網格,市北區各街道、各部門把人員力量、政策資源等下沉到一線網格,整合資源,密切協同,進而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

在本次提升服務能力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動員大會上,張新竹重提“店小二”概念。“企業對營商環境的獲得感來源於自己的問題有沒有真解決、快解決,從今天起,要把事要解決作為衡量幹部作風、初心使命的主要標準,對企業訴求‘不說不能辦、只說怎麼辦、做到馬上辦’,任何問題無論難易程度、涉及面多少,收到問題後24小時內必須與訴求企業取得聯繫,3個工作日內必須予以明確答覆,15個工作日內必須予以解決或服務確認。”張新竹說,要讓廣大企業家切身感受到,他們是市北的主人,全區2200多名黨政幹部就是給他們服務的“店小二”,每一個企業的背後,都有區委、區政府當後盾、作保障。

此外,記者從會上獲悉,近期,市裡出臺了《關於促進全市工商聯所屬商會改革和發展的實施方案》,市北區結合實際,制定了區級實施方案,通過理順商會管理體制、賦予工商聯更多職能、成立商會服務中心、引導商會註冊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進一步激發商協會活力。市北區將探索建設商協會大廈並制定配套扶持和激勵政策,吸引省市級商協會總部、省外駐魯駐青商會及重點中小企業落戶。要圍繞“三新”“六個千畝”等成立專業化行業商會,成立片區商會,完善街道商會,探索推行社區商會、網格商會試點。

一場時長約1個半小時的動員大會,讓前來參會的山東內蒙古商會會長閻冬聽後倍感振奮,“能明顯地感受到青島市、市北區政府部門的思維在發生明顯改變,現在能夠站到企業的角度反思政府的問題,主動為企業考慮。”閻冬說,山東內蒙古商會會員企業在青島共有300餘家,在市北共有四五十家。前期,市北區工商聯曾多次到他們商會走訪調研,幫助解決問題。當天,閻冬對會上提到的市北區要探索建設商協會大廈並制定配套扶持和激勵政策,吸引省市級商協會總部、省外駐魯駐青商會及重點中小企業落戶的打算非常期待,他告訴記者,營商環境的優化提升必然對企業產生更大的吸引力。他舉例說,之前,他們商會有一家包裝行業的企業設在市北區,去年因生產場地受限搬去了別的區市。“企業搬走後,市北區不是說就不管了,他們還主動對企業進行跟蹤服務。”眼看著市北區營商環境越來越好,該企業近期打算將其研發基地搬回市北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