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的救赎:一朝托古改制,大刀阔斧终换个徒劳无功

战国到西汉时,文字有古文和今文两个流派,战国大篆在秦国统一六国之后,经过秦始皇之手改为了小篆,又在汉代结束了秦始皇的暴政后汉武帝将其改为了隶书。

以战国时文字为古文,汉代文字为今文。大篆和隶书分别为今古文二流派两派学者所继承,古文派王莽崇尚古风,以为商业将带来道德的破坏,于是进行了制度上的改革,最终引起的改革以王莽的失败告终,后商业之路一直顺风顺水,对汉末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贡献作用。使得汉朝国力迅速强盛,人民的生活质量日渐提高,社会结构更加巩固。

王莽的救赎:一朝托古改制,大刀阔斧终换个徒劳无功

被征服的农业氏族

在时代进行变化后,原始氏族的社会结构被彻底打乱,旧时的阶级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商业的兴起,商人地位直线上升,工匠比较原始社会的待遇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私人产业的兴起促生了许多大地主,王莽对古风的崇尚使得他站在被剥削的农民的角度来看待这些改变。

农业氏族,以采集开始逐渐衍生为主要的生存方式,采集本来是女性在男性出猎时的小型工种,自稷这种谷物被训化为可以提供能量的食物后,农业受多个部落重视,女性地位显著提高,后部分男性也因有利可图加入了农业种植。农业氏族开枝散叶后囤积了许多资源,而那波没有加入农业的游牧氏族看到了更大的利润,入侵农民的领土,侵占农民的资源,强行将农民转换为农奴。

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的关系从这个时候开始建立,统治阶级改变了原始农民氏族的制度,农民成为了被剥削的对象。新统治阶级的形成也对文字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今文派是文字改革的执行者,制度在进行改革后社会出现了很多新的阶级,农民自一个平等的生存状态跌进了社会金字塔的末流,仅仅次于奴隶。

王莽的救赎:一朝托古改制,大刀阔斧终换个徒劳无功

古风派崇尚的生活

  • 王莽所在的古文派所崇尚的原始社会的生活状态因为历史的变革而一去不回,那么农民在原始氏族时的生活面貌是怎样的?

原始氏族讲究讲信修睦,譬如老弱妇孺无能力生产无法养活自己的人,都有公室的农民提供生活物资,而工匠与农民通常也不是以买卖建立关系,古时候人想要获得工具,只要农民提供工匠生活物资,工匠就会提为他们准备工具。氏族的公室之中提供校室,古老的私塾供儿童接受教育以及妇女织布。更改后的时代对农民的生活影响如何?

据《礼记·礼运》:"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农民在讲修信睦的的邻里之间关系融洽,不分你我。祭祀无牛羊,邻居送其牛羊肉,祭祀无米,邻居帮其种地。

王莽的救赎:一朝托古改制,大刀阔斧终换个徒劳无功

新时代商人带动了商业发展,商业的壮大引起的是货币的出现,这也等于农民获得物资需要买卖,而其劳作也有了价值,商人可以使货币来买农民为其劳作。另外社会条件的发展,农民需要的私人物品越来越多,自制的物品已经无法全面支撑生活,市场的打开,新商品的流通也让其获得了原始氏族没有的满足感。

而站在农民的角度,商业也为他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因为货币的出现不仅使新生事物流通,农民的时间和精力也变得值钱起来。既然市场上流通的货物需要花货币购买,那么为何农民肯白白付出精力给邻居呢?这个时间和精力在农田可以收获果实,卖掉之后换取货币,可以获取更多的物资和自由。

新生阶级的翘楚

时代变革后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组成了新时代的阶级金字塔,阶级金字塔里出现的新职业分别为工、商、士,原先旧氏族的部落工具由工匠做制造,至今文派流行之后工业技术进步,农民因物资丰富人数增加,而工匠的技术只有极少的人接受到传承。工人成了炙手可热的稀缺品,工匠收入高过农民的很多倍,私人工匠逐渐成为了大工商家,自制自贩。

商人是今文制度中最为险恶,得益最多的职业;为什么这么说?农民作为生产者,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田地中,工匠同他一样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工具。商人无需做任何努力,但凭借一张巧嘴,四处寻找货源,以最低的价格压下货物,再投入市场,以最高价格贩卖给消费者。

  • 说消费者和生产者是商人盘中的两块肉并不夸张。
王莽的救赎:一朝托古改制,大刀阔斧终换个徒劳无功

土地从公室时代是公室所有,山川,田地都是国君下放,农民种植后抽取部分利益,剩余的交给公室。今文制度时代的公室已经不复存在,山川森林被富农买下摇身一变为大地主。在畜牧、种田获得更大收益后更是甩手给无地的或者要提高收入的农民,收取地租。

农业在古代奉行的是一种普遍单调的生存方式,在经过历史的变革后,商业的兴起催生了很多新的职业,而私人观念的普及也使农民的劳作拥有了其价值,社会的变革带来的不仅是旧时代的质朴的丢失,还有新时代的人民观念的改变。

贵族们的巧取豪夺

当然不新时代带来的不止是部分阶级的得势,农民的价值的提高,还有的是大企业家图谋商业发展而忽略道德,因此导致农民阶级被剥削的情况,王莽便是以农民的立场来进行度制度的改革。

游牧民族的贵族均依靠社会底层的资源过着优越的生活,而古文派的改革也就自然的触发了不同阶级之间因为利益而产生的矛盾,在下层阶级表达了不满后,贵族们仍然依靠制度变相的剥削农民的财产,明面不表,但是制度的权力完全掌握在了贵族的手中,以此来巧取豪夺,完全没有难度。

  • 原始制度的有效恢复

平均地权原名为井田制,顾名思义就是将井装的田地均衡的分配到农民的户下,以农民的劳作产生的利润,部分抽入国库,农民也可以留下一些财产,作为日常生活的开支。

井田的观念是因田地的基础单位为一井,田地为井字形,分为九块土地,这九块田地分给九户农民,以此称为井田。商业的兴起,新阶层的出现,使得下层阶级的农民饱受剥削,原本的井田制度在商业兴起后国政则完全清除了井田之间的界限,以此发展经济,将本来泾渭分明的田地完全整合成为了一整块田,田地之间的间隙消失,可以种植的土地便增加了,这块田地的地主可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井田制度在经过了今文制度的改革,因农民的田地间没有了间隙,出现了农民间因为私心而侵占对方土地的情况。因此古文派决定以改革的方式来解决两个阶级的矛盾,恢复了一段时间的井田后,因为官商勾结,井田名不副实,不久之后就完全被破坏了。

王莽的救赎:一朝托古改制,大刀阔斧终换个徒劳无功

  • 王莽的着手点

王莽作为古文派的忠实拥护者欲以恢复旧时的井田制度来挽回失落的民风,以一个完全竹篮打水的方向进行了改革。农民和上层阶级的矛盾本来是因为上层阶级借着制度剥削农民才产生的,而王莽却没有选择和农民站在同一战线,推翻这个制度,而是以制度本身的条件下,进行了恢复井田制度这个糟糕的选择,由此而生的改革依然是将农奴的命运交给了上级。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在历史上很多的社会初期都是非常普遍的情况,而解决的方式通常是爆发起义来建立新的时代,王莽没有这个勇气将国政推翻,也没有清晰的视角将问题看的透彻。

王莽的救赎:一朝托古改制,大刀阔斧终换个徒劳无功

  • 对奴隶的怜悯

这一切实际上是对商业的忧虑和奴隶的怜悯,平均地权并不是王莽为恢复古风做的唯一的努力,其对时局的观察使他发现了另外两个着手点,王莽就奴隶买卖和农民人数在制度上进行了改革,希望新改变新时代奴隶的生存地位,也欲将商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按下。奴隶买卖的市场的打击,是古文派王莽的第二个切入点。

据《尉缭子•武议》:"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战败为奴是古代的特色,旧时游牧民族在替代了农业民族后,俘虏在新的社会成为奴隶,奴隶市场在今文派的支持中异常火热。

在商业的带动下,农民白手起家,很多都成为了贵族或者大商人。富农开始购买大量的奴隶奴隶支持大型商业的兴起,工匠价格的昂贵更是使得奴隶市场受到刺激,奴隶买卖热火朝天。

而奴隶被商人买下后,以商人好利的特性,以最小资本换取最大利润,奴隶从日升到日落,从事着非人的苦役;王莽对这一现象做出的改变是将奴隶私人化,原本的奴隶是奴隶市场中流动的资源,经过改革,奴隶只能隶属于一个雇主,而奴隶的生存状态却没有因为改革而出现丝毫的变化,仍然是从年头忙到年尾,只是环境不再变革,而从事的劳动更加熟悉一些。

王莽的救赎:一朝托古改制,大刀阔斧终换个徒劳无功

  • 超生带来的忧虑

限制农民生育是王莽的最后一个策略,商业使得经济发展的使农民的生活压力重重,朝夕之间从事劳作,以适应社会改变影响的生活节奏。另一方面足够的资源也使农民采用了制造更多后代来面对压力;王莽认为人数的增加将促使商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道德观念也因此越加腐化。

所以他推崇的改革则是限制农民的生育,将农民的田地进行了裁剪,每个农民的土地不可以超过一方里,而每家的男丁不得超过八个。这样一来整体农民的人数下降,几代过后就可以恢复古代的风气。王莽的这一部分以限制生育来为人数做减法,力求以节省资源的方式将整个时代氛围拉回过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新时代建立后,贵族阶级多年来一直努力使经济发展而促生新的社会结构,这些努力使得基本社会系统已经十分巩固,且仍然有带动商业发展的空间,王莽复辟的制度改革已经无法适用于这个新的时代;

比如他在商业上推行的"五均"法也受到了重重阻力。

"五均法"以每个季度的最中间的一个月的商品价格作为基数,使全年的商品都定在这个基数之下。本是王莽是欲给农民以实惠的,却遭到了商贩的强烈抵触,而且贵族官员们也对此有很多不满,这使每年的税收直线下降,商业难以盈利。

于是商人对官吏进行贿赂,商官勾结,将王莽的制度全部放在脑后。商人故意囤货,致使奇货可居的局面出现。王莽想要改变市场经济,然而这股势力一经反弹,反而使得商品价格波动更大。官吏在受到商人的贿赂后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久后这次改革就以失败告终。

据《史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王莽的救赎:一朝托古改制,大刀阔斧终换个徒劳无功

结语

王莽的改革对商业市场几乎是以卵击石。商业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在经济角度上是利大于弊的,王莽对奴隶市场的改革和对人数的限制,与其平均地权的策略如出一辙,被历史的大手扔到了垃圾桶里。虽然是以卵击石,但是王莽对于改革所做出的努力和其决心也使得当时被剥削的农民境况也有了一段时间的短暂改变。

新生时代的改变促使阶级间出现矛盾,于是发生了改革来使体系更加均衡,有共同利益的政治团体结合社会资源阻止了改革的发展。王莽后两次制度的改革依然存在着方向的误差,资本节制的制度是以时代的倒退为代价的,已经处在优势地位的阶级在获得既有好处后,为巩固其地位,利用制度的漏洞对下层阶级进行剥削,资本节制的失败,是时代的巨轮在向前转动,古文派的改革与螳臂当车无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