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事務多和材料精矛盾如何解決?

匿名用戶 提問: 精力和時間有限,對每一篇材料的精心打磨和追求完美,與自身辦公室繁多的事務產生的矛盾如何解決?辦公室人手不多,自己作為後生,很多工作不好開展。


答:


早上一起來就看到你的提問了。愚拙近年來一直經歷著類似困擾。幾點建議如下:

一,不要每個材料都盡求完美。除了領導班子尤其主要領導的講話稿、各級領導關注的有關稿件需打磨推敲外,其他材料達到普通水平以上、不影響工作正常運作就可以了。

二,按照輕重緩急原則妥善處理各項工作,尤其是大家都說和你自己認為的重點工作。作為一名新同志,原則上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都應如履薄冰、妥善完成。建立一個好的印象需要很長時間。建立一個壞的印象幾秒鐘就形成了。初來乍到,很多人都在盯著你,稍有不慎,就會留下一個不好的刻板印象。材料和事務性工作都符合二八法則,大約20%很重要,大約80%一般重要。要學著把80%精力投放到領導關注的地方,投放到磨鍊一技之長的地方,也就是那20%很重要的地方。剩下20%精力兼顧好其他工作,但也應謹小細微,別出現太大的簍子。

體制內事務多和材料精矛盾如何解決?

三,材料的磨鍊,關鍵是在平時儲備。這裡直接摘用一段前幾天回答球友時說過的話:

與您說的事務性工作多、零碎時間多的問題相對應,您的零碎時間也應該很多。比如,處理事務工作的間隙、擬寫零碎材料的間隙等等。任務與任務間,幾分鐘,十幾分鐘的間隙,應該很多很多。是不是這樣的情況?當然了,如果身體精力狀況實在不允許,也要做好勞逸結合,就不要見縫插針了。以愚拙為例,一般情況下,堅持人民日報等報刊每日必讀,但實際上有時遇到急難險重的任務,可能五六天都沒有時間和精力坐下來讀報。但一旦完成這些大的任務,就趕緊把課補上。

有零碎間隙時,均可以用於泛讀。一是可以泛讀報刊,打開網絡,看人民日報、當地日報等報刊的電子版,一眼一個版面,迅速跳躍式掃標題,感興趣的就點開看看,不感興趣的就跳過。和自身業務相關的重點看看,和共性思維方法相關的重點看看,理論版和評論版一些精彩文章重點看看。感覺時間太過緊迫,把感興趣的複製粘貼出來,留備時間充裕時看,但別拖到一週後。二是可以泛讀“學習強國”等政務學習類APP,泛讀公文寫作類微信公眾號。點擊自身感興趣的、當前需要的文章,跳躍式閱讀。感興趣的,要作以收藏,經常性讀一讀,最好專門時間進行精讀。最理想的狀況是,泛讀中發現好的文章,第一時間進行精讀。如果時間精力不允許,就等待稍微整塊的時間。

體制內事務多和材料精矛盾如何解決?

大的任務結束後,通常會有半天、一天或者更長時間的調整期。這個時候不要閒著,要做好沉澱總結。這也是精讀的好時機。要捨得花時間花精力及時盤點沉澱戰時的經驗教訓,要捨得花時間花精力主動打好一個個提前量。

把平時收藏的泛讀過的東西拿出來,根據需要進行專題式進行精讀。把之前同一主題或同一屬性文章都擺出來,比較著進行學習,這樣更能研究同類文章的共性規律,啟發共性思維。

比如,以抓落實為例,或者過幾天可能要寫抓落實的文章,或者最近對抓落實有些思考,或者偶然看到了一篇抓落實的文章,想起了自己之前收藏了好幾篇抓落實的文章。那就把他們挑出來集中進行精讀。精讀中無外乎是讀文章立意、讀謀篇佈局、謀段落框架(小標題)、讀語句運用(好詞好句)。

體制內事務多和材料精矛盾如何解決?

精讀的時候,一定要記得留痕,或者做筆記,或者專門進行彙總,就像愚拙所編的《機關工作常用詞句集錦》,這就是精讀的產物。牢記一句話:精讀不留痕,用時無所依,讀了也白讀。

當然了,實戰水平也決定了精讀水平,精讀水平也體現了實戰水平。初入行的新手,不妨多看看前人的解析版,再結合自身需要,逐步確定自身精讀的側重點。充分經過實戰磨練的老手,可以加快精讀的速度,根據當前工作所需所思,像尋求獵物式的快讀,但也要及時把好東西儲存下來固化下來,莫待用時方恨沒存沒記。有時候進行專題性精讀後,會對某個題目產生自己的觀點,也可以寫下了留著以後擬寫講話用,或者直接向報刊投稿。

總之,工作與工作間總有間隙。要多嘗試見縫插針,抓零碎時間學習。有小間隙、有精力時,就多些海量泛讀,這決定了我們的視野範圍和材料廣度。有大間隙、有精力時,就多些深度精讀,這決定了我們的思維層次和材料深度。


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