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決戰法之綠春脫貧攻堅實踐】誓讓邊境直過民族摘窮帽

【六步決戰法之綠春脫貧攻堅實踐】誓讓邊境直過民族摘窮帽


曾經是貧困村、落後村的拉祜寨如今面貌煥然一新,群眾安居樂業,幹群關係和諧,實現了“一步跨千年”的歷史性轉變。


【六步決戰法之綠春脫貧攻堅實踐】誓讓邊境直過民族摘窮帽

【六步決戰法之綠春脫貧攻堅實踐】誓讓邊境直過民族摘窮帽

曾經的拉祜寨


地處中越邊境線上的半坡鄉二甫村,哈尼族和拉祜族“兩兄弟”和睦相處,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六步決戰法之綠春脫貧攻堅實踐】誓讓邊境直過民族摘窮帽

如今的拉祜寨面貌煥然一新


決不讓拉祜同胞掉隊


邊境線上的平河鎮大頭村委會拉祜寨村是“民族直過區、特少民族村、邊境特困村”。長期以來,由於多種歷史原因,村民基本沿襲著原始粗放的叢林生產生活方式,不種糧食、蔬菜,不養家禽,甚至很多人喪失了基本生產生活能力,過著與現代文明隔絕的“小部落”生活。拉祜寨一度成為綠春縣脫貧攻堅中的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堅中之堅。


【六步決戰法之綠春脫貧攻堅實踐】誓讓邊境直過民族摘窮帽

拉祜族群眾的幸福新生活


面對這一狀況,綠春在全縣挑選精兵強將組成“戰鬥隊”,橫下一條心,誓要啃下這塊“硬骨頭”。2017年5月,縣政協副處級幹部李曉忠主動請纓進駐拉祜寨,任駐拉祜寨村臨時黨支部書記。同時選調精幹人員組建工作隊,紮根村子,探索實踐了“基層黨建+脫貧攻堅+綜合治理”守邊固邊綜合扶貧工作模式,一步步幫助拉祜群眾回到正常生活軌道,逐步實現自力更生。

  

通過深入調研,李曉忠和隊員一致決定,先從戒毒開始,堅持把禁毒和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結合起來,因戶因人施策,建立完善村規民約,探索開放與封閉相結合的就地戒毒新路子,組建永不撤走的村民自治禁毒隊伍,確保不復吸不反彈。“要幫助拉祜同胞樹立發展致富的思想,還得從居住和生活方式上入手,一點點去轉變。”李曉忠說,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村裡新建了33套安居房,並配發傢俱、家電,自來水進村入戶。


【六步決戰法之綠春脫貧攻堅實踐】誓讓邊境直過民族摘窮帽

李曉忠帶領工作隊幫助拉祜族同胞改變生產生活方式


定居下來後,還得解決無地可種的問題。李曉忠和隊員們在深入瞭解發現村裡的土地被群眾違規轉讓後,及時開展土地政策宣傳。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頂著巨大壓力,走遍拉祜寨附近的村村寨寨,幫助村民收回違規轉讓土地300餘畝。有了土地,工作隊及時牽頭引進龍頭企業,採取“公司+農戶”的形式發展黑木耳種植。目前,已種植黑木耳10餘畝,發展“雪芽100號”生態茶165畝,還發展了板藍根等中藥材產業,為拉祜寨村貧困群眾長期穩定脫貧提供了有力支撐。

  

【六步決戰法之綠春脫貧攻堅實踐】誓讓邊境直過民族摘窮帽

駐村工作隊隊員手把手培養村民良好的衛生習慣


在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的帶領下,許多拉祜群眾不僅改變了陋習,還成長為種植養殖能手,工作隊的工作也得到了拉祜群眾的認可。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們榮獲紅河州首屆“感動紅河”人物榮譽稱號,隊員李濤被評選為雲南省十大最美基層民警。2019年10月24日,此經驗做法經省級推薦,《拉祜寨的“美麗蝶變”》得到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同志的關注與批示;2019年12月30日,國務院扶貧辦《扶貧信息》(2019年第101期)以《雲南綠春黨建引領拉祜寨脫貧》刊發全國。“如果沒有共產黨派駐臨時黨支部到拉祜寨,說不定我們早就死了。我要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向他們學習,為更多百姓做點好事、實事。”普初九這樣描述自己的感受和願望。


【六步決戰法之綠春脫貧攻堅實踐】誓讓邊境直過民族摘窮帽

李濤向村民講授黨的好政策

二甫“兩兄弟”和睦相處


半坡鄉二甫村地處中越邊境線,是哈尼族和拉祜族混居的村寨,該村李沙鬥、李哈努夫婦一個是哈尼族、一個是拉祜族,結婚幾十年來,夫妻和睦相處,生活美滿。

  

二甫是個新建的搬遷村寨,村子以中間道路為界,一邊住著哈尼族同胞,一邊住著拉祜族同胞。多年的建設,讓二甫村不斷興旺起來,村裡有餐館、客棧、兒童樂園,村民們忙碌充實的生活裡透出一份不急不躁的淡定。村委會主任楊福元介紹,雖然村子裡居住著兩個不同的民族,但村民們相處和諧,類似李沙鬥、李哈努這樣的通婚家庭有好幾家。


【六步決戰法之綠春脫貧攻堅實踐】誓讓邊境直過民族摘窮帽

民族團結示範村——半坡鄉二甫村 張洪科 攝


這樣的鄰里和睦局面,得益於綠春縣委、縣政府多年來持續不斷的精準幫扶。近年來,綠春縣全力加快“直過民族”脫貧步伐,累計投入2000餘萬元實施了黃連山綜合扶貧開發、南部山區綜合開發等一系列重大項目,扶貧整村推進工程、貧困群眾安居工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程、道路工程、自然村通電工程、產業扶貧工程、民生保障工程等工程的完工,讓二甫等村寨的村民也得到了這些政策的惠顧。

  

“政府幫我們把房子蓋好了,生活條件好了,感謝黨委、政府的關心和厚愛。”拉祜族同胞王夫沙對黨委、政府的惠民政策心懷感激。現在,王夫沙除了種植橡膠、草果、胡椒外,還在村裡開起小賣部,有空時,到山裡採割野蜂蜜,並在掛鉤聯繫人(開遠解化化工公司職工)的指導幫助下學會了開網店,他通過網絡把野生蜂蜜銷售到了全國各地。


【六步決戰法之綠春脫貧攻堅實踐】誓讓邊境直過民族摘窮帽

拉祜族同胞王夫沙通過網絡將野生蜂蜜銷售到全國各地 張洪科 攝


鼓凳是二甫村哈尼族群眾世代傳承的技藝,因其形狀似銅鼓而得名,因為做工講究、結實耐用,聲名遠揚,暢銷省內外。

  

李雙妹坐在廊下,麻利地拿出一捆竹篾,薄如蟬翼的竹片在她靈巧的手中上下翻飛,如今,代代相傳的手工藝成了村民脫貧致富的大產業,按市場價每個70元算,目前全村每年製作鼓凳近3萬個,可實現經濟收入175萬元。


【六步決戰法之綠春脫貧攻堅實踐】誓讓邊境直過民族摘窮帽

半坡鄉二甫村群眾編制的竹凳成了脫貧致富的大產業 張洪科 攝


二甫村黨組織開展“股份合作”經濟,以“組織搭臺,大戶領唱,群眾合唱”模式,將鼓凳編制技術較好的7戶專業大戶組織起來,通過組織引導,大戶示範,輻射帶動該村做大做強鼓凳產業,努力打造成為二甫村的支柱產業,實現組織創收、大戶創業、農戶增收的目標。


自力更生謀發展


車子穿行在綠春縣綠意蔥蔥的邊境村寨,一面面鮮豔的五星紅旗躍入眼簾,抬頭一看,是倮沙村到了。居住著80戶358人的半坡鄉倮沙村也不斷髮生著蛻變,過去刀耕火種、打獵為生、居無定所的拉祜族同胞已經學會自力更生。


【六步決戰法之綠春脫貧攻堅實踐】誓讓邊境直過民族摘窮帽

二甫村戶戶紅旗飄


張黑才、白則努夫婦育有一女,兩人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孩子也勤奮好學,成為倮沙村的第一個大學生,現已畢業,從事教育工作。夫婦二人的教育觀念得到了村民的普遍認同,大家看到了教育帶來的改變,都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強化了靠教育來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理念。


【六步決戰法之綠春脫貧攻堅實踐】誓讓邊境直過民族摘窮帽

半坡鄉倮沙村張黑才、白則努夫婦接受本報記者採訪 張洪科 攝


【六步決戰法之綠春脫貧攻堅實踐】誓讓邊境直過民族摘窮帽

給予貧困學生教育扶貧資助金


【六步決戰法之綠春脫貧攻堅實踐】誓讓邊境直過民族摘窮帽

為殘疾兒童送教上門


發展教育的同時,綠春還注重提升農戶自身“造血”功能,幫助農戶掌握一技之長。半坡鄉發揮橡膠產業優勢,邀請相關專業人員對當地膠農、富餘勞動力等人員開展割膠技能培訓,提升村民自力更生的能力和水平。半坡鄉多沙村黨總支書記李虎雄說,開展橡膠技能培訓既有利於就地消化富餘勞動力,又通過培訓持證上崗,促進規範化割膠,延長橡膠樹的生命力,不斷提升橡膠產業效益。倮沙村村民王嘎黑栽種了30畝橡膠樹,聽說多沙村委會舉行割膠技能培訓,他積極報名,參加培訓後,對膠林的管理、病蟲害防治和割膠更加專業了。如果自家農活不是太忙,王嘎黑還會去幫人割膠,也能就近務工,賺取一筆收入。


“共產黨人永遠不能在困難面前低頭,通過精準幫扶、久久為功,綠春實現了讓邊境直過民族脫貧摘帽的承諾,在脫貧攻堅一線踐行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州政協副主席、綠春縣委書記李國民說,在新的起點上,綠春將進一步壓實責任,推廣好既有經驗,全力推動邊境直過民族實現更好發展。


【六步決戰法之綠春脫貧攻堅實踐】誓讓邊境直過民族摘窮帽

邀請專業技術人員開展橡膠產業相關技術培訓


記者:張洪科 曹松林 李聰華

圖片除署名外由綠春縣委宣傳部提供

責編:馬映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