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情聖杜甫,一生只為她寫詩

今天還說老杜。

老杜給人的感覺有點兒嚴肅,作風也很正派。

都說人紅是非多,但是,想要在“詩聖”那裡挖掘一點緋聞,難!

老杜也不是沒寫過女人。

他有一首很出名的《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行並序》,寫的是兩個舞女,按說很容易出猛料,可是整首詩寫下來,老杜就老老實實地為人家的舞技點了個贊: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老杜還寫過一組詩歌,《江畔獨步尋花》,裡面有一句朗朗上口的“黃四孃家花滿蹊”,讓人對這個“黃四娘”充滿幻想。

可是,讀著讀著,才發現,老杜的不過就是在黃四孃家附近郊個遊,踏個青: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黃四娘,充其量,就是個地名吧。

老杜也寫過“國民女神”楊貴妃。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在這首《麗人行》中,他終於放開了一把,誇楊氏三姐妹身材性感,皮膚細膩。

呵呵,男人嘛……

可是,好景不長,老杜立馬筆鋒一轉,將重心放在直播楊氏兄妹奢侈的生活,囂張的氣勢上去了,末了,再來一句: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真是三句詩不離“憂國憂民”,簡直是無趣。

直到有一天,我讀到了這首詩,才感覺被實力打臉: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月夜》

原來,老杜不是不懂“兒女情長”,而是他只會在一個人面前流露自己的“鐵骨柔情”。

寫這首詩的時候,安史之亂剛爆發不久。

有多亂呢?

皇帝被趕跑了,國都長安成了淪陷區。

老杜此時正在長安,他是在去靈武投奔肅宗的路上被叛軍抓去的。

老杜是“一飯不忘君恩”的人,肯定寧死不屈。

所以,他的處境很危險。

於是,就在這個中秋之夜,百無聊奈的老杜,想起了他遠在鄜州的妻子。

人在危難時刻最牽掛的人,自然是心尖兒上的人。

老杜此刻孤身一人,但他心中擔憂的卻是妻子一個人在鄜州看月亮,該是多麼孤獨。

其實,老杜的妻子是不是在看月亮我不知道,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有一個男人,在自己生死攸關的時刻,還在默默地惦記著,沒有他在身邊,妻子感到孤獨怎麼辦?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那是一個沒有手機的年代,老杜無法告訴妻子,自己現在身在何處,安危如何。那一刻,當思念如潮水漫過心頭,老杜也只能抬頭望著月亮發呆。

因為,這輪照著他的圓月,也照著妻子。

彼時,妻子正帶著年幼的兒女們,在鄜州避亂。

亂世之中,每一次尋常的離別,或許都是生離死別。

於是老杜又在想,沒有他在的日子,妻子一個人面對一群鬧喳喳的小孩,該是多麼心煩意亂?

老杜的妻子一定很漂亮吧?

其實,老杜的妻子究竟是不是個大美人,歷史沒有記載。

可是在老杜筆下,妻子在月下一站,就成了永恆的望夫女神。

老杜那年45歲,他在30歲時娶了楊氏,那是他們結婚的第15個年。

我很感動,像“雲鬟”,“玉臂”這樣的詞彙,是一箇中年男人說給“糟糠之妻”的情話。

那夜的空氣中散發著她的髮香,那夜的月色因她而寂寞。

在幾年後的《北征》中,老杜這樣寫妻子

經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結。

瘦妻面復光,痴女頭自櫛

或許,這才是楊氏本來的樣子。

生活的滄桑讓她無法美麗優雅。

她只是老杜心中的女神。

老杜覺得,妻子想他的樣子,真美。

嘖嘖,誰說“詩聖”心中只有“天下蒼生”?

此刻老杜他只想回家,只想穿越這連天的烽火,走到她面前,陪她倚窗望月,替她擦乾淚痕。

他不是隻想著“致君堯舜上”的直男,情到深處,他也會無所顧忌地流下相思淚。

後人多評價這首詩構思巧妙,對面落筆,本來是自己想妻子,卻寫成了妻子想自己。

而我只是讀到了老杜的一往情深,體貼暖心。

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哪怕時至今日,世間亦有很多薄情男子,不懂體貼妻子操持家務的的辛勞,不能接受妻子年華的老去。

史書上對於杜甫妻子的記載只有簡單的一筆。

夫人弘農楊氏女,父曰司農少卿怡,四十九而終。

——《唐故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

楊小姐出身官宦之家,據說小老杜10歲左右。

老杜為她寫了36首詩,在詩中,老杜這樣說:

何日兵戈盡,飄飄愧老妻。

他愧疚帶給她一生太多飄泊;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他感激她為他生兒育女,任勞任怨;

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眼色同。

他感嘆此生何其有幸,無論貧窮富貴,疾病戰亂,有她的地方,就還有家。

他一面把她寫成不食人間煙火的美人,一面又親切地喚她“老妻”,因為他認定了,:

她,就是與他白首偕老的女人。

老杜做到了,他一生只娶了一任妻子。

在晚年居住成都時,老杜和妻兒享受過一段難得的寧靜生活:

晝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口。

這個飄零了一生,失落了一生的“曠世才子”,唯有夫人楊氏,算得上是命運給他的補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