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一点,对他人的理解就容易达成

学会这一点,对他人的理解就容易达成


前几天我肩颈不太舒服,就去美容店按摩。按摩师是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女性,我们一边按摩一边拉家常。

她告诉我,自己有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我回应说:真好啊,儿女双全,有福气。

她却说:租房的房东老太太曾对她说,孩子生那么多干什么?生一个就好了,把一个培养成材就行了。

接着她继续道:她哪里知道,我们是农村的,在农村大家都是要生两个孩子的,尤其现在二胎政策放开之后,最好要生一个男孩,不然压力会很大的。

虽然我写了很多反对重男轻女的文章,也一直倡导男女平等,但对她的话还是挺理解的,就回应:是啊,相比于城里的女性,农村的女性在生孩子方面的自主权没有那么大,不是你想生几个就生几个的,你要考虑的比较多,外界的议论,家族的期待,公婆的期待啊,顾虑比较多,生男孩的压力也比较大。

她好像一下子被我说中心事一样,感叹道:对啊,还是你理解啊,可是很多城市里的人不能理解!

我曾看过纪录片《人间世》,里面记录了很多冒死生孩子的女性。仁济医院的妇产科主任医师林建华说:

女人为了生孩子有很多原因,为了家庭的完整,或者对丈夫的爱,或者迫于其他的压力,婚姻中的压力……

我知道,作为中国女性,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女性这种生育不自由有时是非常隐蔽的,她们承受着外界的舆论和评价压力。

我之所以可以理解按摩师,只是做到了这一点:不像她的房东那样,用自己的框架套在对方身上。


学会这一点,对他人的理解就容易达成


我今天文章的重点不想谈中国女性是否有生育自由,而是谈一谈怎么做到真正地理解他人。

想要理解他人,我们最不能做的事情就是“以己度人”,即拿自己的心思来衡量或揣度别人,或者拿自己的要求和标准去衡量别人。

我做婚恋咨询这么多年,发现亲密关系中的很多冲突都来源于彼此的不理解,而不理解的关键点正在于大家在“以己度人”。

比如,丈夫要求妻子要把家里的家务做得特别好,地板打扫得干干净净,饭菜做得可口,花很多的时间在家庭里。看到妻子下班后坐在沙发上玩手机,或者看书听课,就觉得对方懒惰,不做家务。

可是妻子在单位里是个主任,作为独生女,从小家务也做得少,人家擅长的是学习和工作,而不是做家务。再说,对方和你一样辛苦上了一天的班,工资也不比你少,回到家还要被你要求家务活要做得那么好,是不是心里不平衡?

很多人会说,这位丈夫之所以会这么要求,是大男子主义,还活在清朝呢。妻子如果也这么想,就会很生气,觉得老公大男主义,不平等的男权思想作祟。

其实,往原生家庭探究,你会发现,跟平不平等关系没有那么大,只是因为这位丈夫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就是如此,“男主内,女主外”,他的母亲很勤劳,很会操持家务,把家里打扫得很整洁,从小到大,他的母亲把他和他爸爸照顾得很好。他习惯了家里是整整洁洁的样子,会觉得老婆要像自己的妈妈那样勤于做家务就是好的,老婆像自己妈妈那样做家务,就是照顾自己,爱自己的表现。

他在用自己的框架和标准套在妻子身上,没有看到她的妻子和她的母亲是不同的人,时代不同,观念不同,两个人的现实情况也不同。妻子爱家,爱自己的表现除了做家务还有很多。


学会这一点,对他人的理解就容易达成


再比如,还有一位妻子看到丈夫不会通家里堵塞的马桶,不会换坏掉的灯,不会做孩子的手工作业,修孩子的玩具,就觉得对方的生活能力差,动手技能差,甚至不像个男人。

因为她爸爸在这方面很能干,家里的东西坏了样样都能修,小时候还给孩子们做玩具。

这位妻子同样陷入了“以己度人”的陷阱,用自己的框架和标准去衡量对方。认为能干的男人就应该像自己的父亲那样,执着于用自己父亲的标准衡量伴侣,符合这个标准就是对的,好的,不符合这个标准就是错的,不好的。

还有很多夫妻或者情侣吵架是这样的:男人发了一条消息给女人,女人不回,或者打了一个电话给女人,女人不接。男人认为对方在生气,要给对方一点空间和时间,等对方气消了自然会联系自己的。女人则认为,你怎么只发一个消息给我,只打一个电话给我啊,你如果爱我,在乎我,就应该多发几条消息,多打几个电话给我。

这是非常典型的双方都陷入了“以己度人”的思维中。

因为对于大多数男性而言,他们自己生气的时候,是需要一个空间和时间“”让我静静”,他们不希望对方一直找自己,打扰自己。所以,他们也以为女人也是这样。

可是大多数女人是生气了,希望有人来哄自己,来和自己沟通交流,以表明对方是在意自己,关心自己。于是,当吵架之后,对方不找自己,她会期待落空,更加生气。(注意,我说的是两性总体的差异,个体每个人都会不同。)

学会这一点,对他人的理解就容易达成

如果我们在关系中,总是“以己度人”,拿自己的心思来衡量或揣度别人,或者拿自己的要求和标准去衡量别人,会很容易造成因不理解带来的人际冲突。

理解,关乎所有关系的质量,在亲密关系中,尤其如此,没有理解作为基础的爱、情感和关系,无疑是肤浅的、苍白的,一旦面临一些外在挑战,很容易不堪一击。

那如何做到理解他人呢?

需要少一点“以己度人”,多一点“换位思考”。

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和心思去衡量或者揣测对方。你认为好的,对的,对方也许并不这么认为;你认为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在对方那里可能很难;你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别人那里可能是从来都没有想过的事情…

在亲密关系中,当对方的一些言语和行为你不能理解时,不妨试着去沟通,问问对方是怎么想的。

把自己放在对方的立场、角度以及对方的背景中,去看看对方为什么会那样想,那样做,你也许还是无法认同对方,但是你一定可以更理解对方一些。

当你站在一个人的立场、角度以及背景,你会看到这个人过去走过的路,经历的事,接受了怎样的教育,会有怎样的情感体会,理解往往就容易达成。

当你理解一个人的时候,你就看见了这个人,你们的心也许就会近一点,关系好一些,也许你自己也因为理解了对方,内心获得了一定的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