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養成只需要21天?來看看更科學的辦法吧

有一種說法認為“堅持21天養成一個習慣”。

這裡其實有一個隱含假設,即這個習慣是好的,需要對抗的,不然就不需要刻意的去養成對抗。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習慣都需要21天,21天也不一定能養成習慣。

一個壞習慣比如熬夜、不吃早飯、過分刷手機、過度玩遊戲,這些基本不需要刻意養成,很自然很短的時間就養成了,然後一般可以“堅持”很久;

但讀書、寫東西、多運動等等這些好習慣卻非常難形成,相信很多朋友都嘗試做過某件有益的事情,可能有些也堅持過21天,但最終還是沒有成功。

到這裡,我們發現,傳統的21天習慣養成這個方法可能並沒那麼有效。

那麼,有沒有一個好的方法培養一個好習慣呢?

我認為只需要有一個動機和一個系統就可以。

一、一個動機

習慣養成只需要21天?來看看更科學的辦法吧

動機是指希望做某件事的動力強度,人天然都希望自己變得更好,但每個人變得更好的動力強弱有很大差異,這個動力會影響你是否真正開始培養一個好習慣。

動機強度受外界的刺激和自身兩部分影響。

可能是看到別人因為某件事做得好,或者受到某些失敗影響,就從外界刺激,給你足夠強的動機去作改變;

也可能是你希望自己變得足夠好,或者有某些足夠明確的期望和目標,然後擁有獲得足夠強的動機。

二、一個系統

習慣養成只需要21天?來看看更科學的辦法吧

這個系統包含“開始行動、長期執行、反饋機制”三個要素,它們共同搭建一個習慣增強迴路。

1、開始行動

凡事都是開頭難,如果一件事情只存在於你的腦袋裡,是永遠不可能成為習慣的。

具體如何開始做某件事?

一個是動機足夠強,另一個就是列好計劃,明確目標期望。

可能是一個起作用,也可能是兩個同時影響,你在某天終於邁出了第一步。

2、長期執行

開始做了,不代表可以一直做下去,真正形成一個習慣還需要做到長期的去執行。

這裡的長期執行其實就是“21天養成一個習慣”說的這部分,不過這個時間可能不侷限21天,而是不斷的去做這件事,直到形成你行為生活的一部分。

比如我現在堅持做的:

混沌大學每週聽一節課,做一篇練習,從2017年11月開始至今基本沒有中斷過;

每天寫一篇文章,從今年3月開始至今,中間中斷過一個多月,到現在基本又恢復了;

每週讀一本書,並寫一篇讀後筆記,從今年9月開始至今,基本是完成的。

3、反饋機制

反饋機制是保證你能夠長期做下去,真正成為一個習慣的關鍵。

即使你開始做某件事,並且做了很久,如果單憑意志去堅持,是很難的;

你身體的小惡魔可能會不斷的在潛意識裡影響你,逐漸的給你放棄的理由。

然後,某一天你放棄了,想再撿起來就難了。

拿我寫文章的例子,在連續寫了150天之後,有一天實在寫不出東西就放棄了,然後就莫名其妙的中斷了接近兩個月。

想要長期的去做,最好的就是搭建一系列的反饋機制。

這個反饋可以是別人的監督,可以是你給自己的階段性獎勵,可以是未完成的懲罰,這個機制過於複雜不一定有效,簡單有時候可能有奇效,總之,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需要根據個人情況去探索。

就我自己的實踐來說,最好的是找到一個群體,大家一起去做某件事情。

比如我前面提到的混沌大學做練習、每週讀書、每天寫文章,其實都有至少一個群體,裡面有相應固定的規則能夠不斷監督提醒,同時做的事情又能和別人有一定的交流反饋。

這樣,正反饋會不斷迴流增強整個系統,抵抗破環的能力大大增強。

四、尾聲

擁有足夠的動機,然後搭建一個“開始行動、長期執行、反饋機制”的系統,

而且這個系統是不斷循環的,每次的正反饋會給你更強的心理動機,並刺激繼續做下去,直到形成真正的身體習慣。

當然,如果你足夠強大,自律意識足夠強,以上都可以忽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