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寧姐姐說歷史
導言
三國時代是人才輩出的時期。可當諸葛亮去世之後,蜀國似乎進入了凋零的階段。一句土話“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當然不是說廖化不行而是太老。誠然,蜀漢政權在扶持青年人方面是要差勁的許多。而國力的衰微也是中間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在《三國志》中提到的那些,所謂的後諸葛亮時代的傑出武官。
後諸葛亮時代的武將
這裡要說明兩點。第一,我是根據《三國志》和《資治通鑑》二書進行檢索得到的人物。可能存在偏差。只能展現其中一部分的情況。
第二,定義在諸葛亮死後的這些年間的武將。文官系統暫時不看,也有不少出將入相之人,如果算漏了也請包涵。好了我們開始盤點了。
題主說了除了姜維之外,所以姜維也不再盤點之內。
一、吳懿
諸葛亮去世後,吳懿從左將軍升任車騎將軍。這是蜀漢政權最高階的軍事長官了。為何他能做這個位子?因為他是蜀漢穆皇后吳氏的兄長是外戚。劉禪在失去了諸葛亮之後當然要提拔自家人來拱衛政權。吳懿就是最好的人選。當然他本事也還不錯。諸葛亮病逝。吳懿受命為漢中都督,出鎮蜀漢軍事重鎮漢中郡,並遷任車騎將軍,授予節符,領雍州刺史,進封濟陽侯。三年後去世。當時人對他的評價:車騎高勁,惟其泛愛,以弱制強,不陷危墜。非常不錯。
二、蔣琬
蔣琬是出相入將的另外一個代表。蜀漢繼任的丞相大將軍。在諸葛亮去世時,蔣琬擔任的是尚書令,領益州刺史,也就是宰相的工作。再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延熙元年(238年),受命開府,加大司馬,總攬蜀漢軍政。曾制定由水路進攻曹魏的計劃,但未被採納。是諸葛亮的忠實粉絲,有點蕭規曹隨之感。
諸賢早世,宿將只一趙雲,內治只一蔣琬,向寵、董允以下力皆有不逮將相之任。可惜死了之後,蜀漢真的就沒有文武全才了。
三、張嶷
巴郡南充國縣人。初為縣功曹。劉備定蜀時山賊趁機搶掠縣裡,張嶷揹著縣長夫人,將其救出,張嶷因此得名。後諸葛亮預備北伐時,張嶷平定了在廣漢作亂的賊寇。其後被任命為牙門將,隨馬忠多次平定南蠻叛亂,因功封為越巂太守。在郡十五年,平定當地叛亂,將破敗的城郭重新建設,又打通了越巂郡到成都的道路,甚得民心。後被徵召回成都,越巂民感到悲傷,甘願隨張嶷至成都的越巂頭目達百餘人。官至蕩寇將軍,封關內侯。
他有一隻特種部隊叫“無當飛軍”無當飛軍的第一任統帥是王平,據《三國志》記載,王平在馬謖失街亭之後,因為表現出色而受到諸葛亮的提拔,統領無當飛軍。 王平死後,這支軍隊交由張嶷統領。最終戰死沙場也算是死得其所。蜀漢名將自然要算上他。
四、王平
原屬曹操,曹操與劉備爭漢中,得以投降劉備。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與馬謖一同守街亭,之後深受諸葛亮的器重,率領蜀漢的無當飛軍,多次隨諸葛亮北伐。諸葛亮死後,拜前監軍、鎮北大將軍,鎮守漢中,曹爽率領十萬大軍攻漢中時,被王平所擊退,累封安漢侯。王平遵守並履行法度,與人交談從不開玩笑,從早到晚,都能端正坐姿。然而不足的是,王平性狹侵疑,為人自輕。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王平去世,其子王訓繼承了爵位。
五、夏侯霸
夏侯玄是夏侯霸的堂侄、曹爽的表弟。夏侯霸從前得到曹爽的厚待,與郭淮不和。曹爽被司馬懿殺死後,他心中不安,投奔蜀漢,被任命為車騎將軍,曾隨姜維伐魏。也是一個魏國反叛過來的重要人物。此後夏侯霸曾多次參與姜維對魏國的戰事。延熙十八年(255年),魏國秉政的司馬師病逝,姜維藉機與夏侯霸、徵西大將軍張翼等率領數萬人出狄道,分兵三路北伐魏國,在洮西大敗魏國雍州刺史王經。是後期蜀國可以仰仗的將軍之一。
六、霍弋
諸葛亮北駐漢中時用為丞相府記室,諸葛亮死後為黃門侍郎,劉禪立太子後為中庶子。盡言規諫太子,甚為得體。後永昌郡蠻夷作亂,劉禪以霍弋領永昌太守,率軍討伐,斬其豪帥,郡界寧靜之後遷監軍翊軍將軍,領建寧太守,統南中諸郡。景耀六年,進號安南將軍。鄧艾偷襲陰平,霍弋想率軍救援成都,但劉禪以成都已有準備,不準,後劉禪投降,霍弋在得知司馬氏善待劉禪後,才率領南中六郡投降。降晉後仍為南中都督,平定交阯、日南、九真三郡,功封列侯。這位是官二代中的佼佼者。挺好的。
七、宗預
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曾隨張飛入蜀助平益州,又受闢為丞相諸葛亮手下主簿,升任參軍、右中郎將。諸葛亮逝世後,宗預受命出使孫吳,得到孫權的讚賞。遷後將軍,出督永安,又升任徵西大將軍,並受封關內侯。公元258年(景耀元年),因病回成都,受任鎮軍大將軍。蜀漢滅亡後,宗預隨後主劉禪徙往洛陽,在中途病逝。宗預為人坦率耿直,多次出使孫吳並深得孫權的敬重,為吳、漢兩國同盟的鞏固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八、鄧芝
又一個車騎將軍。鄧芝早年曾被預言能位至大將,後被劉備任為郫令,升遷為廣漢太守。因任官公廉且有治績,被徵入朝為尚書。劉備逝世後,奉命出使吳國,成功修復兩國關係,並深為吳大帝孫權所賞識。建興六年(228年),丞相諸葛亮策劃北伐,命鄧芝與大將趙雲佯攻郿城,以吸引魏國曹真軍主力。建興十二年(234年),遷前軍師、前將軍,領兗州刺史,封陽武亭侯,不久督領江州。延熙六年(243年),遷車騎將軍,後授假節。又率軍平定涪陵叛亂。延熙十四年(251年),鄧芝病逝。
九、馬岱
三國時期蜀漢將領,馬超的從弟。早年追隨馬超大戰曹操,反攻隴上,圍攻成都,漢中之戰等。後在諸葛亮病逝後受楊儀派遣斬殺了蜀將魏延。曾率領軍隊出師北伐,被魏將牛金擊敗而退還。官至平北將軍,陳倉侯。
南閣水哥
魏延,字文長,是蜀漢除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之外的第六武將,武功高強,奇謀迭出,尤其善於防守。公元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隨後魏延和長史楊儀發生了火併。
魏延鬥爭失敗,被楊儀派出的馬岱所殺,蜀漢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有人說,蜀漢自從魏延死後,只有姜維一個大將了,除了姜維之外,便沒有一個拿得出手的大將了,還流傳說“蜀漢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傳言。真的是這樣的嗎?
並不是這樣的,蜀漢自從魏延死後,除大將軍姜維之外,至少還有以下六個大將。
馬岱
馬岱,是西涼馬超的堂弟,也是馬超手下與龐德齊名的大將。龐德在歸順曹操後,曾斬殺東吳大將陳武,還在襄樊之戰中和關羽一百多回合戰成平手。馬岱是和龐德齊名的大將,武功也不會太差。
馬岱曾兩次和魏延交手,魏延都吃了大虧,第二次將魏延斬殺。因此,馬岱仗著自己是西涼五虎上將馬超的堂弟和斬殺魏延的戰績,蜀漢後期除魏延、姜維之外,不可多得的一員大將。
王平
王平,本是益州人,卻是從曹操陣營改換門庭,投奔到劉備陣營的。他和張郃鬧翻後,放了一把火,便帶著部下歸順了劉備。原屬曹操,曹操與劉備爭漢中,得以投降劉備。
街亭之戰中,馬謖擅自改變諸葛亮的當道路口安營紮寨的安排,在山上駐紮,被張郃擊敗,丟掉街亭。這一戰中,王平作為馬謖副將,提出了最正確的守法,結果被馬謖拒絕。在戰後,馬謖因丟失街亭,被諸葛亮軍法處置,只有王平受到重用,被大力提拔。
此後,王平率領蜀漢的無當飛軍,在多次北伐中立下大功。魏延死後,曹魏大將軍曹爽曾率領十萬大軍,發動興勢之戰,攻打漢中,被王平成功擊退。
羅憲
羅憲,蜀漢後期重要將領,在亡國前,他鎮守永安城。東吳見盟友蜀漢被曹魏所滅,想趁火打劫,分一杯羹。此時,永安城的大都督閻宇帶領大軍救援成都,只留給羅憲2000士兵。羅憲憑藉著2000人,抵擋住東吳數萬軍隊的進攻,長達半年之久。因此,蜀漢雖亡,大將猶在,也不是東吳所能染指的。
馬忠
馬忠,並不是東吳擒獲關羽、射中黃忠的那個馬忠,而是蜀漢後期平安三侯之一的大將馬忠。公元233年,庲降都督張翼執法太嚴格,導致南蠻少數民族作亂不斷。諸葛亮於是以馬忠代張翼為新的庲降都督,前去平叛和治理南蠻。馬忠來到南蠻後,不辱使命,擊殺叛賊劉胄,平定叛亂。
從此之後,馬忠在南蠻紮下了根,多年坐鎮南蠻,也多次平叛,深得夷漢兩族之心,因功被封為安南將軍,後升為鎮南大將軍。 延熙十二年(249年),馬忠死於任上,他的兒子馬修繼承爵位。因此,馬忠也是蜀漢後期的一員大將。
霍弋
霍弋,字紹先,蜀漢大將霍峻之子,蜀漢後期大將。他繼承了父親霍峻的優秀基因,善於防守,坐鎮南中,最後一任安南將軍。在魏將鄧艾偷渡陰平的時候,霍弋向後主劉禪上表,請求馳援成都,但被劉禪拒絕。
不久,後主劉禪投降,霍弋還在堅守,直到確認司馬氏善待劉禪後,他才率領南中六郡投降。這樣的忠臣,被稱作蜀漢後期大將,當之無愧。《三國志》中記載如下:
得後主東遷之問,始率六郡將守上表曰:“臣聞人生於三,事之如一,惟難所在,則致其命。今臣國敗主附,守死無所,是以委質,不敢有貳。"晉文王善之,又拜南中都督,委以本任。
向寵
向寵,最初為蜀漢牙門將,後逐漸升為大將。劉備夷陵之戰被東吳陸遜火燒,遭到慘敗,幾乎全軍覆沒,各路軍隊損失慘重,只有向寵的部隊完好無損,得到劉備的稱讚,受到重用。
諸葛亮發動北伐前,向劉禪上書《出師表》,其中提到的唯一一個大將就是向寵,說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是一個可以重用的大將。可惜的是,公元240年,向寵率軍前往平定少數民族叛亂時,在混戰中戰死。
結語
以上六人,便是三國後期,魏延死後,除大將軍姜維外的蜀漢大將。他們雖然無法和前期的蜀漢五虎上將相提並論,也是當時少有猛將。當然,廖化、張翼、張嶷也是三國後期為數不多的大將,本文由於篇幅有限,不再列舉。正是由於以上諸多猛將,構成了蜀漢的鐵血長城,蜀漢才能和曹魏分庭抗禮,堅持四十多年。
前往“魁哥說三國”公號,觀看更多三國精彩文章。
魁哥說歷史
平陽狐狸,回答問題
前有「五虎上將」,打下蜀漢江山。後有「平安三侯」,拱衛蜀漢安全。
「平安三侯」是蜀漢中後期重要的軍事將領,他們的出現與蜀漢政權獨特的地緣環境和國防戰略有關。
蜀漢立國,三大戰略
(武侯祠)
自關羽失荊州之後,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已然坐作古。蜀漢退守巴蜀,其獨特的國防態勢也造就了其獨特的立國戰略。
面對內外三大勢力,蜀漢的立國戰略就是北拒曹魏,東和孫吳,南撫夷越。這三大戰略也造就了蜀漢的「平安三侯」。
虎臥北境,抗拒曹魏
(安漢侯 王平)
北方的曹魏一直是蜀漢最大的敵人,漢中是蜀漢政權的北大門,也是蜀漢北方最重要的軍事基地。
「平安三侯」第一侯——王平,長期駐守漢中,官至鎮北大將軍,漢中太守,因功累封為安漢侯。
王平多次跟隨諸葛亮北伐,在街亭之戰中保存了蜀漢的實力,不致因馬謖失街亭而全軍潰敗。後在魏延兵亂中與馬岱合擊魏延,立下功勞。
此後王平長期駐守漢中,抗拒曹魏勢力。後曹魏大將軍曹爽率兵 10 餘萬攻擊漢中,漢中守軍 3 萬人,諸將十分驚恐,紛紛要求退守。王平立排眾議固守待援,最終擊潰曹爽!
駐守永安,東和孫吳
(陽武侯 鄧芝)
孫吳對蜀漢而言,又愛又恨,既是朋友,也是競爭對手。特別是孫吳奪取荊州後,兩國關係開始變得脆弱,互相猜疑。
「平安三侯」第二侯鄧芝,是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功臣」之首鄧禹的後人。官至車騎將軍,封陽武侯。
劉備兵敗去世後,為修補兩國關係,奉諸葛亮之命出使東吳,深得孫權器重,後駐守永安聯合且防備東吳的勢力,多次平定當地叛亂,固守蜀漢東大門。
鄧芝十分勤儉,不蓄私財,到他去世時,家中也無餘財。且體恤士卒,愛民如子。
鎮守南中,威撫夷越
(彭鄉侯 馬忠)
除了曹魏和東吳,蜀漢在內部還有一個不安定因素,那就是南方的夷越少數民族。處理好與其的關係,安定內部,對蜀漢政權十分重要。
「平安三侯」第三侯馬忠,官至鎮南大將軍,封彭鄉侯。長期駐守南中,威恩並用。
馬忠多次平叛,穩定了蜀漢南方的局勢。馬忠去世時,當地百姓紛紛前往靈堂弔唁,深得當地百姓愛戴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