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與龍文化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和象徵。

龍文化上下八千年,源遠而流長,是中國文化的突出符號。中國曆代正史記載的龍事件大概有三百多起,其它類型的文獻更是龐大。龍的形象深入到了社會的各個角落,龍的影響波及了文化的各個層面,多彩多姿。龍裝飾、雕龍、建築裡的龍吻、元宵節舞龍(舞龍燈、耍龍燈)、二月二龍抬頭吃龍鬚麵、端午節龍舟賽,龍圖畫、龍書法、龍詩歌、龍歌曲等等是長期流行的民間文化。龍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澱。

濮陽與龍文化

龍是古代傳說中極其神異的動物,是集動物大成的綜合體,有昇天入地、行雲施雨的本領,是神聖、吉祥的同義語,又是古代權力的象徵。玄而又玄,神乎其神,這種‘鱗蟲之長”,被譽為我們祖先最早的‘人心營構之象”,有無比崇高的地位,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徽章。

濮陽與龍文化

帝丘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龍”的文化基因及藝術形象在這裡逐漸形成和得到進一步發展,其無窮的魅力受到人們廣泛的關注。西水坡、雷澤、雷神及顓頊同龍有關的史蹟,使得帝丘成為一座龍文化名城。

濮陽與龍文化

在帝丘附近的濮陽西水坡仰韶文化遺址內,20世紀80年代末,曾經出土三組蚌殼擺塑的以龍為主題的圖案:

第一組圖案位於45號墓內。該墓主人為一壯年男性,身高1.84米,仰身直肢葬,頭南足北,埋於墓室正中。其骨架兩側用蚌殼擺塑成龍虎圖形。蚌龍在右側,頭向北,背朝西,身長1.78米,高0.67米,昂首、曲頸、弓身、長尾,狀似騰飛。虎在左側,頭向北,背朝東,身長L39米,高0.67米,頭微低,圓目圓睜,張牙露齒,尾下垂,四肢如行走狀,似為下山之猛虎。在人骨架腳端方向,發現人脛骨兩根和一組三角形的蚌殼堆塑“龍”。

濮陽與龍文化

第二組圖案,位於45號墓南20米的一個淺窪坑穴中,有龍、虎、鹿和蜘蛛等。龍頭朝南,背朝東,虎頭朝北,背朝東,龍虎聯為一體。鹿騎在虎背上,其形像一隻站立著的高腿長頸鹿,蜘蛛則擺塑於龍頭的東面,頭朝南,身軀朝北。在鹿和蜘蛛之間,有一件精緻的石斧。

濮陽與龍文化

第三組圖案,位於第二組圖案正南25米處的一個灰溝裡,為虎與人騎龍。

龍頭朝東,背向北,其狀昂首、長頸、舒身、高足,作騰飛狀。背上騎一人,人的兩足跨在龍的背上,一手在前,一手在後,面微側向,似作回首觀望狀;虎擺塑於龍的北面,頭朝西,背朝南,仰首翹尾,四足微屈,鬃毛高聳,呈奔跑和騰飛狀。在虎龍的西南,有一隻舒身展翅的飛禽。在飛禽和龍之間,還擺出一個蚌殼圓圈。

濮陽與龍文化


西水坡遺址發現的這幾組仰韶文化時期蚌塑圖跡,寓意深刻,“起碼在那時,古老社會的信念中存在著騎虎駛龍、羽化登仙以求解脫的思想意識。它蘊含著濃厚的原始宗教內涵,及其一系列祭祀活動,這些蚌圖,就是當時生動活現的物證”。

西水坡遺址出土的蚌塑龍被譽為“華夏第一龍”。

濮陽與龍文化


帝丘東瀕雷澤,雷澤又稱“雷夏澤”,因其地近負夏而得名。《括地誌》雲:“雷夏澤在濮州雷澤縣[北]郭外西北。”隋唐雷澤縣本漢成陽縣,古屬濟陽,其地在今山東鄄城縣董口集東南,雷澤在古雷澤縣城郭外北10餘里處,面積東西20餘里,南北巧裡,遠古時代範圍更大。

其方位約在今山東鄄城縣董口集與河南濮陽縣王稱堌鄉、白堽鄉、範縣濮城鎮之間。是黃河中下游地區著名的澤數之一。

濮陽與龍文化

遠古雷澤有許多神奇的傳說。《山海經·海內東經》載:“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淮南子·墜形訓》雲:“雷澤有神,龍身人首,鼓其腹而熙。”《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山海經》則說,

雷神“鼓其腹則雷”。雷澤中的雷神“龍身人頭”,以龍的形象出現。王充《論衡·龍虛》雲:“雷龍同類。”由此可知,雷神即是龍神。雷澤或可稱為“龍澤”,澤中之雷神也就是人們崇敬的神龍,這裡有著深厚的龍文化底蘊。

濮陽與龍文化

帝丘本是顓頊之墟,因帝顓頊居此而得名。帝丘同中華民族文化象徵的龍關係極其密切,距離帝丘不遠的

西水坡仰韶文化遺址出土了距今6000多年的蚌塑龍,說明濮陽帝丘豐厚的歷史遺蹤和龍文化傳統。《禹貢》提到“雷澤有雷神,龍身人首”。帝丘附近著名雷澤及雷神,為創造龍的形象提供了重要依據。

濮陽與龍文化

雷澤是上古時期著名的湖澤,其位置在帝丘東,廣袤百里。《大戴禮記·五帝德》載: “(顓頊)洪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履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民,浩誠以祭祀。乘龍而至四海,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趾,西濟於流沙,東至於蟠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袛勵

”。此外,他又命天上飛龍作“承雲之樂”。特別是其“乘龍而至四海”的形象,很容易使人們和西水坡遺址中蚌塑人乘龍圖案聯繫起來,印象非常深刻。

濮陽與龍文化

《山海經·大荒西經》說:‘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顓頊死即復甦。風道北來,乃大水泉,蛇乃化為魚,是為魚婦。顓頊死即復甦。

”是說顓頊有個魚的化身,而魚又為蛇所化。中國古代往往將龍與魚、蛇連屬並稱,如張衡《思玄賦》雲:“超軒轅於西海兮,跨汪氏之魚龍。”李白《草書歌行》謂:“悅悅如聞鬼神聲,時時只見龍蛇走。”在古人心目中,龍與魚、蛇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東西

濮陽與龍文化

古代神話中神人之座騎,往往就是其主要之動物化身(表現圖騰神與自然神、祖先神之疊合),由此可知,顓頊乘龍,其化身即為龍。龍與魚、蛇同類,故又可化作魚或蛇。換言之,顓頊部落是以龍為圖騰的。顓頊‘乘龍” 之事發生在其所都的帝丘,由此可知,遠古帝丘同龍文化的密切關係

濮陽與龍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