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調研行”走進阜陽 60萬農村群眾喝上“放心水”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潁泉區是阜陽市轄三區之一,地處潁河之濱、泉河之畔。潁泉區因水而得名,而今再度因水而“紅”了。2019 年9 月3 日,在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作推進會上,潁泉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被視作典範,成為全國8個榜樣單位之一。

潁泉區緣何成為全國“治水”典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又給貧困群眾帶來哪些好處?4 月22 日上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跟隨省委宣傳部“脫貧攻堅調研行”採訪團走進阜陽潁泉區,尋找答案。

安全飲用水引到群眾家裡

譚棟來是聞集鎮田樓村劉大莊村民,今年64 歲。“老母親80 多歲了,我和老伴身體也不好。”譚棟來說,前幾年他摔了一跤引起腦震盪,治療花了六七萬元,2014 年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過去我們是靠自己打的井喝水,那水不好,鹼多,很苦。”譚棟來說,雖然水質不好,但是家裡也捨不得去買桶裝水,沒辦法,只好將就著用。

信息管理中心大屏幕上顯示供水、用水情況。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農村飲水安全事關農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脫貧攻堅取得勝利的關鍵。

近年來,一條條供水管網通向阜陽潁泉區各村莊,把乾淨的飲用水引到群眾家裡。水管的一頭連著群眾,另一頭繫著發展,讓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

“現在水管直通廚房和屋裡,我們都用上了自來水,水質好了,對身體也好。”譚棟來高興地說,“安裝了自來水,我們不僅用水方便,水費也不貴,一年就50元。”

幸福一個接一個,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譚棟來和兒子都找到了活幹,實現了家庭增收。2016年家庭順利脫貧,生活越過越好。

自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施以來,截止到2019 年底,阜陽市潁泉區累計投資3.7 億元,通過併網、改擴建、改造提升等方式,共建設規模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24 處,於2017 年實現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覆蓋,累計解決60.46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含貧困人口60095人)。

信息化管理保障用水安全

隨著信息化發展,阜陽潁泉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信息管理中心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阜陽潁泉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信息管理中心,記者看到,該信息中心設備建設主要包括大屏幕系統、服務器、網絡硬件、靜電地板、10KVAUPS、機房空調等。大屏幕上全縣全區24 處水廠供水情況、供水全過程的實時狀況、收繳收費的狀況等,一覽無餘。

不僅如此,依託這套系統,坐在中控室裡,工作人員輕點鼠標就能查看遍佈全區的農村供水廠指標,第一時間發現問題並作出相應處理,確保水資源不被浪費的同時,進一步保證居民的用水安全。

據介紹,該平臺還能夠顯示供水範圍內國家建檔立卡貧困情況、千人以上工程人數數據、千人以下工程人數數據等,並可以在手機移動終端級客戶端進行查詢、採集。對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中心檢測數據進行採集,採用手機APP 終端,由檢測中心人員將檢測結果輸入至系統平臺發佈,並預留自動化檢測採集接口,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了信息化支撐。

“信息平臺包括自動化系統、視頻監控、綜合考核、精準扶貧、管網監測、手機APP 這6 個主功能。”潁泉區水利局主要負責人說,信息平臺採集各水廠二級泵供水開停、供水壓力、瞬時流量、清水池液位及水質數據等,如發生報警時,監控中心將自動打開視頻監控畫面,可遠程關閉故障點。

潁泉區成全國“治水”典範

水質好了,老百姓喝上了放心水,那水費怎麼算?貧困群眾有優惠嗎?記者瞭解到,阜陽潁泉區認真落實區物價局核定的水價,每噸1.4元,群眾每戶月均6元就可以吃上安全水,實現了“保本微利、節約用水、良性循環”。

目前,潁泉區供水入戶率98%,水費收繳率95%。由區供水公司統一印製收費票據,加蓋公章,讓群眾吃上明白水。特別一提的是,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僅收取30 元至50 元不等的“愛心水費”,特別困難戶或五保戶可免收水費,助力全區脫貧攻堅。

2019 年9 月3 日,水利部召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推進會,2 個市、5 個縣、1 個運行管理單位共8 個單位做典型發言,其中潁泉區政協副主席、水利局局長常勇代表安徽省參加會議並做典型發言。他從水廠管理機制、體系建設、水價舉措這三個方面介紹了潁泉區創新管護方式和工程後期運行管理的經驗做法。這一次,阜陽市潁泉區再度因水而“紅”,為全國獻計“治水”經驗。

群眾喝上“幸福水”,水“潤”潁泉惠民生。汩汩清流通過縱橫交錯的輸配水管道送至千家萬戶,為脫貧攻堅提供著源源不斷的“水動力”,也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健康保障。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鍾虹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