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懂的道理,卻不是人人能做到的


01

朋友園園人如其名,從小到大都長得圓圓的,減肥一直是她的“事業”,每次都是躊躇滿志,誓要不減不休。

有一次在某機構的減肥中心花了八仟大洋,立志要減肥15斤才罷休。

開始挺堅持的,每天按照要求,一日三餐都限量,有聚會也不參加,一週過去小有成效。可半個月後,她還是經不住外界的誘惑,以各種理由再一次放棄了。

經過一段時間休整,園園體重迅速反彈。

人人都懂的道理,卻不是人人能做到的


隨即開始新一輪的減肥,她常常不吃晚飯,可到了臨睡前,肚子又扛不住餓,然後就煮個方便麵或叫個夜宵,結果還不如不減。

某一天園園看到一篇勵志文,文章裡的主人公很自律,功成名就,每天堅持運動,身體也很棒。

園園突然又大徹大悟,躊躇滿志,決定跑步鍛鍊減肥,勢要絕地逆襲。第二天她買全了裝備:運動服、跑步鞋、護腕、護膝等等一樣不少。

睡前調好早上六點的鬧鐘,準備先起來晨跑,來回一小時,然後回家洗漱吃飯,再去上班剛剛好。

開始幾天她如約完成了原定計劃,接著越來越勉強。三五日過去後,終究沒有堅持。

如今一年多過去,那些買的跑步裝備早就不知到櫃子的哪個角落去了。

人人都懂的道理,卻不是人人能做到的


這就是網上說的積極廢人吧,總是間歇性的努力,總愛給自己立下目標,卻永遠做不到。

這類人心態積極向上,行動卻宛如廢物,無法持久地專注於一件有價值卻有些艱辛的事。

他們往往在間歇性享樂後恐慌,也時常為自己的懶惰自責。

02

一位親戚在社會上有些能耐,他兒子大學畢業後,他就託人給孩子找了個讓人羨慕的工作,環境好收入高,小夥子剛開始也是躊躇滿志的,可上班一個月左右就辭職了。

說是工作不適合,早出晚歸太辛苦;之後換了個工作也是一樣,上班不久就辭職。回家後對父母說要自己創業,在父母的支持下開過酒吧、遊戲廳。

每次創業前都是信心滿滿,想象著錦繡前程,可是創業之路談何容易,嘗試兩次,每次堅持不了六個月,終以虧損收場。

這個小夥子,每次工作或是創業前都是信心滿滿,準備大幹一番,想得很美好,可都是間歇性的努力,沒有毅力堅持,碰到難題就退縮,終是成不了大事。

在網上看到過一副對聯。上聯:間歇性躊躇滿志。下聯:持續性混吃等死。橫批:積極廢人。


人人都懂的道理,卻不是人人能做到的


這恐怕是不少人的生活寫照,我們有時會像打了雞血似的充滿戰鬥力,激情萬丈,似乎全世界都在自己腳下。

可是現實中路途並不平坦,沒堅持幾天,又把自己打回原型。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高估自己的能力,以為自己是可以的,總是有很很美好的理想,給自己制定目標,可是卻做得很糟糕。

因為你開始勁頭十足,後期恆心不足。

平時我們看到的每一個小小的成功,都要用汗水甚至淚水換取,以為不用多費時間和精力就能改變現狀,輕易就能取得成功,那是不可能的。

我們往往感覺自己躊躇滿志的樣子很正能量很積極,但時間長了發現很多遠大目標基本就停在嘴上,沒有什麼實際行動。其實也是個積極廢人。

03

也許你會說:“我也會這樣:間歇性的努力,又很快偃旗息鼓。”

“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這也是很多人會說的一句話。道理誰都懂,難的是按照“道理”去執行,哪怕慢一點,哪怕進步少一點。

人人都懂的道理,卻不是人人能做到的


俗話說:有志者立常志,無志者常立志。說的容易,如何做到呢?

其一:與其不斷地自我鼓勵,再不斷地自我放棄,不如給自己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

如果一味盯著大夢想大目標,那肯定會陷入間歇性努力的怪圈。

其二:有了明確的目標後,可以分解目標,分階段執行。

心理學家認為:如果一件事的完成周期過長、過程較複雜,很容易讓人望而生畏,分解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比如減肥,如果一下子想要甩掉20斤,那很不容易。

如果從小處著手,喜歡甜點的就先戒了或者少吃點;平常不注重運動的就先嚐試著一些小運動;不單單為了減肥,而是為了健身。

如此慢慢的養成良好的習慣,身體越來越結實,健康狀況越來越好,體重說不定也會不知不覺地減下來了。

其三:如果想放棄的時候,設想一下後果。任何事情都有後果,看你重不重視。

心理學家認為:當我們打算做某件事情或學習某項技能時,我們的本能會拖延、會效率低下。除了在大腦中演繹失敗的各種結果,還可以設想身邊人的反應。

試想:如果你不堅持了,你的親人會怎麼樣?你的對手又會怎麼樣?你的同事朋友又會怎麼樣?你失敗了:親者痛,仇者快。這種結果肯定不是你想要的。


人人都懂的道理,卻不是人人能做到的


但願你我都能立常志,不畏難,會堅持,為實現自己的夢想不懈努力。

不要成為一個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的積極廢人,而要做一個真正充滿正能量傳播正能量的積極人。


作者:幸運草的晴天 希望用文字記錄心情,溫暖心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