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北大天才為何遭人唾棄,最終被迫叛國,靠躲進外國大使館求生

眾所周知,清華北大是我國的兩所著名高校,社會上很多成功人士都曾在這裡學習。這兩所學校也創辦了很久,早在二戰時期就已成立,很多優秀的革命先輩都是從這裡畢業的。在近代中國歷史上的起起落落,這兩所學校都培養了很多優秀人才,帶領我們一路走來。

今天茶茶要和大家看一位,畢業於北大的才子。他是一名畢業於北大的歷史系,如今已不在人世,但他的離開確實那個時代的損失,被公認為中國史學界百年難得一遇的奇才,他就是沈元。

這位北大天才為何遭人唾棄,最終被迫叛國,靠躲進外國大使館求生

沈元1938年出生於上海,父親是江蘇鎮江的縣長,在抗戰時期主持修建過滇緬公路,母親是中央農業實驗所的研究人員,可以說是書香門第。在這樣優秀家庭成長起來的沈元,自然有著不俗的學習能力。1956年,沈元一文史類全國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可是悲劇也從這裡開始。

1957年的沈元在學習時,發現英國的《工人日報》上面,刊載了蘇共二十大時,赫魯曉夫的一份報告。那個時候的中國,這樣的資料並不能被大眾知曉。沈元便抄譯了部分與同學研究,還發表了造成他悲劇的言論。

這位北大天才為何遭人唾棄,最終被迫叛國,靠躲進外國大使館求生

沈元認為,“秘密報告”在蘇聯正史中都是遮遮掩掩,這種歷史不是信史。中國封建王朝的史官尚能秉筆直書,社會主義時代為什麼不能?沈元表示,社會主義國家更應該公開公正,反思並吸取教訓。其次,斯大林問題的性質,不僅僅是赫魯曉夫所說的“個人崇拜”,根本上還是制度問題。

這段言論其實是情真意切,是很有建設性的建議。然而當年反右運動崛起,深淵這份言論便是軟弱的“極右”言論,所以,這位歷史天才被打成了“極右”分子。如果就此遭到打擊,要麼韜光養晦,要麼一蹶不振,沈元的一生還不會如此悲慼。

這位北大天才為何遭人唾棄,最終被迫叛國,靠躲進外國大使館求生

1961年,沈元表現良好被摘掉了右派的帽子。在家人的推薦下,他得以拜到歷史學家黎澍的門下。兩年後,人民日報用整版的篇幅刊登了他的《論洪秀全》讓人們看到了這顆歷史新星。

然而曾經的右派身份,使得有心人對沈元下手了。處於封口浪尖的他只能用筆名張玉樓繼續發表文章。但是筆名依舊被人發現,這些人甚至給毛澤東寄了舉報信。所幸被秘書田家英發現攔下來舉報信,雖然保下了沈元,但是這也註定了沈元未來的路只會越來越坎坷。

這位北大天才為何遭人唾棄,最終被迫叛國,靠躲進外國大使館求生

1966年“文革”鋪天蓋地襲來,沈元作為摘帽右派,又在研究歷史上聲名鵲起,風光無限的他自然遭到紅衛兵的連番衝擊和批鬥。那時候的他走投無路,實在無處棲身,便給遠在杭州的姐姐打電話,希望能夠到她那裡躲一躲。可是“文革”查的太緊,沈元的姐姐已經被嚴密監控,也無力幫助沈元。陷入絕望的沈元決定遠走他鄉。

這位北大天才為何遭人唾棄,最終被迫叛國,靠躲進外國大使館求生

1968年9月1日,沈元將黑色鞋油塗抹在臉上假扮成黑人,來到馬裡駐華大使館,希望申請政治避難,幫助他離開中國。結果卻沒有如他所願,沈元被該使館工作人員移交給了中國政府。被抓後,沈元經過兩次審判,第一次獲得寬大處理,第二次卻被判死刑,並且是立即執行。

這個結果通過兩次人民審判,如此情形下,也沒人敢為沈元說情,即便是最賞識他的黎澍,也只得欲哭無淚,表示同意。

這位北大天才為何遭人唾棄,最終被迫叛國,靠躲進外國大使館求生

1980年春天,沈元被平反,通知上寫著:沈元原劃右派,屬於錯劃,並撤銷其開除團籍、勞動教養、開除學籍的處分。隨後,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撤銷了對沈元反革命罪的判決,並宣佈沈元同志無罪。

可是這樣一個李世奇才,已經死於1970年,這張無罪平反通知,換不回沈母活生生的兒子。

好了,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位歷史奇才,對於沈元這悲慼的一生,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看法。更多精彩歷史知識盡在茶茶觀歷史,點擊關注精彩絕不錯過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