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隻顧著發高端精緻的朋友圈了,你老家的父母正吃糠咽菜呢

前幾天跟朋友打電話聊天,她跟我吐槽了她的一個同事小A。


小A的老家是個十八線農村,父母都是農民,省吃儉用供A讀完了大學。


在二線城市工作後的A變得特別愛美而且很愛攀比。


看公司女同事揹著名牌包,每個月只有5000+工資的她也刷信用卡買了一個。


護膚品也都是用好的,還各種給同事安利。我朋友去網上一搜,基本都是千元級別的。


A的朋友圈也都是高檔的餐廳,和閨蜜的精緻下午茶等等,歲月靜好的她彷彿一個名媛。


別隻顧著發高端精緻的朋友圈了,你老家的父母正吃糠咽菜呢

開始朋友也納悶,她這個水平的收入這麼花怎麼能夠呢。


一次跟A的偶然聊天,讓朋友知道了真相。


原來A老家的父母每個月都要補貼她2000~3000,如果不夠的話,A還會再問父母要。


最可笑的是,A的朋友圈裡還經常轉發一些關於女性一定要獨立的雞湯文。


聽了朋友的吐槽,真是覺得又可氣又可笑。


在高檔餐廳揮金如土的時候,有想過老家的父母可能正在吃糠咽菜嗎


當人們越來越推崇“獨立”的時候,很多人只停留在喊口號和製造朋友圈假象的層面。


更諷刺的是,支撐他們光鮮亮麗假象的,是無數的父母用省吃儉用存下的血汗錢


別隻顧著發高端精緻的朋友圈了,你老家的父母正吃糠咽菜呢


真正的成年,是從不依附別人開始


我從大三實習開始,就沒有再拿過家裡一分錢,有的時候錢不夠花就自己想辦法做兼職。


經濟上獨立後,我在很多事情上便可以按照自己內心的想法做選擇。


只有你不依附於任何人,你才擁有真正自由選擇的權利


大學畢業後我沒有聽從父母回老家找個安穩工作的建議,而是毅然決然的選擇去北京,成為了成千上萬個北漂中的一個。


最開始我在北京的工作還算輕鬆,每天朝九晚五的也不是很忙。但我覺得成長太慢,便不顧父母反對辭掉了這個他們眼裡還算不錯的工作,去了某4A廣告公司。


在新的公司,我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加班到凌晨或者後半夜更是家常便飯。


高強度的工作和巨大的壓力讓我甚至因此得了眩暈症,很長一段時間都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但我從沒有跟父母抱怨過,每次打電話時也努力讓他們覺得我工作很順心很輕鬆。


他們不知道的是,有好幾次他們打來電話時我由於正在發病根本沒辦法接電話,都是等不暈了以後給他們回過去,假裝之前在忙別的沒有聽見。


這些善意的謊言,不僅為了讓遠在老家的父母安心,也想讓他們覺得他們的女兒過得很好,已經不是曾經那個需要他們時刻保護的小女孩了。


而我知道來北京也好,選擇這個工作也好,這些都是我自己的決定。


作為一個成年人,是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的


別隻顧著發高端精緻的朋友圈了,你老家的父母正吃糠咽菜呢

通宵加班時在公司拍的日出


你朋友圈裡的精緻生活,可能是老家的父母吃糠咽菜換來的


去年,我用自己這幾年賺的錢在北京周邊買了一個房子,房子的首付是分期的。


買完房子,房貸和首付分期的壓力大到快要讓我吃土了,但我依舊沒有跟家裡伸過手。


有時候父母打電話來問我還有沒有錢,夠不夠還下一期的房款,不夠的話他們可以把存在銀行的20W給我時,我總是故作輕鬆的說自己有錢,讓父母不用擔心。


然後掛了電話看著銀行卡里的餘額苦笑,想著不行再努力省省吧。


我的父母也都只是生活在十八線縣城的普通人,我知道他們辛苦了半輩子存的那20W是他們所有的錢了。


而買這個房子是我自己的決定,我怎麼有臉讓他們因為我的決定掏空畢生的積蓄呢。


這些錢如果給了我,他們又該怎麼生活呢。


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的父母也都是如此,願意為了兒女做任何事。


但問題是,已經成年的我們,能不能讓半生為我們而活的父母也為自己活一次呢


別隻顧著發高端精緻的朋友圈了,你老家的父母正吃糠咽菜呢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了我的三姨。


我的三姨是一個苦命的女人,丈夫因為欠了鉅額債務經常有人上門要債。


為了讓自己辛苦半輩子為兒子攢的錢不受牽連,不得以辦理了離婚。


表弟跟我同歲,轉眼也到了該結婚的年齡。


為了給兒子存房子的首付款、裝修款,和未來結婚可能會涉及到的費用。已經退休的三姨還在外邊給人家打零工,每天累得腰疼腿疼,只為了一個月一千多的工資。


三姨這輩子捨不得吃穿,過年在姥姥家一起團聚的時候,我時常能看到她那補了又補的打底衫,和已經穿了好多年也同樣不知道補過多少次的褲子。


姥姥有的時候看著心疼,讓她買條新的,但她總說家裡有,說她總穿這個是因為這個舒服。但連我都聽得出,這並不是真的。


記得有一年過年回家,我送給了三姨一支口紅,三姨喜歡的不得了。


第二年我回家再見她時,那支口紅還像新的一樣,因為她捨不得用。


而現在面對給兒子裝修房子這件事,她倒是很捨得花錢,地板、瓷磚全都買能力範圍內最好的,和給自己花錢的時候完全判若兩人。


這大概就是所有父母的縮影吧。


哪有那麼多容易的生活,不過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罷了


別隻顧著發高端精緻的朋友圈了,你老家的父母正吃糠咽菜呢

父母之愛是本能,但他們也本該有自己的人生


當我們在標榜精緻主義,標榜詩和遠方的時候,請將這一切的代價扛在自己的肩上。


當我們將獨立自由掛在嘴邊時,也請記得父母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也不該為我們而活。


如果說父母曾為幼年時的我們放棄了太多“自己”,那現在已經成年的我們該把自由還給他們,讓他們也能做個無憂無慮的“孩子”


生命只有一次,我們和父母都是如此


你說想按自己的意願過一生,他們又何嘗不是呢

別隻顧著發高端精緻的朋友圈了,你老家的父母正吃糠咽菜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