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商圈廣告,引流效果會不會比傳統廣告好?

a_205


隨著戶外市場的發展,同比線上媒體形式,對戶外媒體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於廣告主來說,富有動感的聲畫合一的視頻類廣告較之其他平面類廣告更能全面觸動受眾者的感官,更為直觀的接收商家信息。一個好的產品基礎,高清高質量的廣告輸出,加上多元化表現形式,才符合當下群體的審美,接受度也才更高,而LED顯示屏出現到現在,一直廣泛受到大眾的喜好,也從一開始傳統的形式(如路牌、燈箱、單立柱、霓虹燈等)演變成視頻形式。

要比較兩類廣告,得回到廣告的基本要素:目標、流量、受眾、創意、效果。

目標

  • 傳統廣告:早期,由於廣告轉化很難衡量,各方不得不更關注品牌曝光,不太在意短時間的轉化。不過,希望立即獲得轉化的廣告主,會在廣告上留下互動的方式,早期是電話等,現在也包含二維碼等。
  • 互聯網廣告:互聯網廣告使得廣告的展現、點擊、轉化等數據能在一定程度上可衡量,較大比例的廣告主也開始嘗試以立即獲得轉化為目標來投放廣告。搜索廣告、信息流廣告的客戶,大多更看重當下的轉化。

流量

  • 傳統廣告:流量規模依賴於媒體固有的受眾規模,難以在短時間調整。另外,流量的特點難以準確量化,只能根據各方經驗大致分析。流量的細分程度也比較弱。
  • 互聯網廣告:流量規模除了受媒體本身流量狀況影響之外,媒體方還可快速地採購流量,以調整流量規模。同時,由於瀏覽者的一些信息被媒體獲得,媒體能夠對流量特點做比較具體的刻畫,也使流量細分變為可能。

受眾

  • 傳統廣告:廣告定向的概念應用並不廣泛。廣告主多依靠對媒體或場景的受眾特點的判斷來做決策,選擇與自身目標最契合的媒體或場景。
  • 互聯網廣告:廣告主能夠選擇將廣告定向推送給特定人群,篩選人群時可以根據人口屬性、地理位置、興趣偏好等特徵,也可根據瀏覽者與廣告主網站的互動情況來做篩選。

創意

  • 傳統廣告:單向的信息傳遞為主,和瀏覽者少有直接互動。創意製作對專業人員的依賴較高,且創意優劣難以低成本驗證,多數時候只能選擇直接呈現給瀏覽者。
  • 互聯網廣告:創意形式變得豐富,且能在觸達、注意、行動等全流程和瀏覽者有互動。創意的製作依然需要專業人員支持,不過廣告主可以通過一些小流量驗證的方式,在多個創意中選擇最優的。

效果

  • 傳統廣告:廣告的展現量大體上可以統計或估計,但廣告的轉化數據難追溯、難量化。部分情況下可以籠統地統計掃碼量、來電量等,但多數情況難以準確統計。
  • 互聯網廣告:廣告的展現、點擊、轉化都可在一定程度上追溯、量化。

互聯網廣告規模持續增長,傳統廣告受到擠壓

互聯網廣告的規模在近20年一直持續增長,它對傳統廣告的衝擊也越來越大。自2012年開始,傳統廣告的規模增長趨緩,並開始負增長。需要注意的是,儘管傳統廣告增長趨勢轉向,但電視廣告的規模仍然佔整個行業的三分之一以上。

傳統廣告的一些變化

互聯網廣告帶來的衝擊,也使傳統廣告主動求變,有了一些有趣的變化。

電視廣告與內容結合越來越多,更易觸達目標人群、並塑造品牌形象

如果要說電視廣告最近幾年最大的變化,那我想必然是“植入式廣告”的大幅增加。傳統的電視廣告,主要是節目間隙插入的一些內容,而植入式廣告與綜藝節目、電視劇等有深入合作,這些合作不僅包括傳統的冠名、贊助等,也包括在綜藝節目場景中、電視劇的場景中植入相應的廣告。

在我看來,這類廣告有兩大優勢:

  • 一是與特定的節目結合,能夠大規模地、持續地觸達目標受眾;
  • 二是與內容結合更能吸引瀏覽者的注意力、提升轉化慾望。

戶外廣告、電視廣告等開始涉及精細的定向投放

以電梯屏幕、公交屏幕為代表的戶外廣告媒體,以及一些電視媒體,近年來已實現互聯網化。這使得在這些媒體上投放廣告也能設置定向條件。這些條件不僅包括人群標籤,天氣狀況等標籤也能加入到計劃中。

DSP技術在這個過程中也有實施。在戶外廣告上,受眾與廣告的互動也變得更便捷(例如:掃碼、下載、觸控、VR等),這也使得戶外廣告媒體能收集更多的數據。

相較於戶外廣告,電視的互聯網化使得以其呈現的廣告可以更精準。因為受眾與電視的交互場景更多、頻次更高,電視媒體能夠更細地刻畫受眾的特點、偏好,使得定向可發揮的空間更大。電視廣告由千人一面變為千人千面也是大勢所趨。


帝師就牛逼限量買不到


頂級商圈廣告曝光率會更高,也就是看到的會更多,只是達到了告知廣告內容的目的而已。這只是第一步!

真正談到引流,還得靠轉化,那就得在廣告內容的創意上下功夫,在廣告與目標受眾的互動上想辦法,建立受眾的信任感,加強廣告粘性,這才是真正的引流。


老樹繁花商業簡評


別再說你的廣告沒效果了,互聯網廣告精準引流五步走,看了不虧!

隨著移動網絡的蓬勃發展,互聯網廣告成為各大商家必爭之選。而互聯網廣告的最核心的價值,是流量,這也是它與傳統廣告行業的最大區別,但是殊途同歸,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獲客。

獲得客戶

獲客這個概念比較籠統,不同的企業對獲客的判定也不一樣,大體上來說,是指獲得用戶。

任何一個產品想要生存,都需要不斷獲客,而獲客的來源是流量。在保證流量的基礎上儘可能的精準投放,將最有吸引力的廣告放到最有需求的人眼前。

獲客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用戶轉化。

這是個比較複雜的過程,可以分為:瀏覽廣告,點擊廣告,留存網站,註冊用戶,付費行為五步,每一步之間都有一定比例的損失,這也就是所謂的營銷漏斗。

投入產出比

互聯網廣告投放,最重要、最基礎的一定是ROI(投入產出比)。

當下主動推送機制逐步替代搜索引擎的關鍵字精準營銷,人們的閱讀越來越碎片化,在網絡廣告主動推送的機制下,如何獲取高ROI,顯然要比關鍵詞精準營銷難度高出很多。

廣告如何才能被目標受眾所關注成了各大企業的難題。

互聯網精準引流

這五個環節是我們的必經之路,只有做好這五個環節,推廣引流才會合理有效。

用戶定位

營銷環節第一步是做用戶調查,引流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受眾精準。

首先要確定目標人群,為產品或項目進行定位、營銷分析,進而明確人群畫像:

通過現有產品數據,對典型用戶進行梳理以及總結;

通過大量自身或藉助第三方公司用戶調研、用戶訪談來了解我們的用戶特徵;

如果沒有用戶,要小範圍的進行推論,然後再通過實驗去看結論,不斷試錯,確定用戶的畫像是怎樣的。

狹隘的看點擊量或轉發數量並沒有意義,對產品實際有利的數字才有意義,這就是做這個營銷內容的核心目的。

你給商務男士推送一條廚房用品的廣告,無疑是在浪費資源。

投放渠道

在確定推廣方式上我們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在這個渠道中哪類內容會激起用戶購買慾望?

渠道用戶訪問量如何?

人群特徵匹配度如何?

選擇推廣渠道前把這些問題反反覆覆想清楚!

以今日頭條為例,其廣告資源包括開屏廣告和信息流廣告兩種。

用戶群體主要是在25-40歲之間,其中男性居多,具有成熟的消費能力。

新浪扶翼的廣告資源包括950*90px通欄廣告、250*230px廣告、240*170px按鈕廣告、畫中畫廣告以及文字鏈廣告。

主要目標受眾是在20-40歲之間,男女比例為6:4,其中80%的用戶都是大學以上,具有一定的高消費能力。

鳳凰網的廣告資源包括包括通欄廣告、banner廣告和信息流廣告三種。

用戶大多是社會之中的中流砥柱,即“三高人群”,高學歷,高收入、高消費。有50%的用戶年消費均在10萬元以上,汽車消費者年消費20萬元以上。

所以渠道的選擇切忌人云亦云:聽說百度推廣有效果,就一窩蜂地跑到百度去做推廣。一定要找到適合我們用戶進行推廣的平臺,才是獲取目標用戶的前提。

素材製作

碎片化信息時代,消費者的注意力越來越分散,留給企業宣傳的時間十分有限,這對企業互聯網推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最短的時間迅速抓住用戶目光是獲得客戶的敲門磚。

素材製作不是簡單粗暴的把產品賣點堆砌上去,寫出一些很自嗨的文案,以為用戶會像企業一樣瞭解產品,知道產品的優勢及功能。

實際上,用戶對產品很可能是一無所知,對所謂的產品賣點完全無感,客戶願意掏錢,唯一的原因是他們能夠利用你的產品來達成某個任務或解決某個問題。

所以推廣標題要轉換思維,站在目標用戶角度去構思,在瞭解目標用戶的基礎上撬動用戶需求,明確告知用戶,產品賣點能給他帶來什麼結果,最終達成什麼任務。

廣告是讓用戶能在第一時間瞭解到廣告所傳遞的信息,要挑選最有價值的核心賣點,用最簡潔的設計方式呈現,讓用戶在3秒內即可明白產品的核心價值。

數據反饋

廣告主都關心花了多少錢,完成了多少目標。這個目標不是轉發數字,轉發多少次對實際轉化來說根本不重要,唯一的目標就是對產品實際有利的量,這才是有效的數字。

投放廣告後要堅持實時追蹤,根據流量源的技術文檔,對於一些合作方式為CPI、CPS、CPR、CPA之類的渠道沒有明顯必要傳回參數。

對於其他類型如CPC,CPM結算的流量源需要儘量將所有能夠回傳的參數收集起來,通過分析不同的數據材料來獲取下次的投放計劃,從而達到更優質的投放效果。

優化調整

優化調整可以分為宣傳角度和產品角度。

產品本身因素與最終轉化率的高低密切相關,通過客戶回訪,瞭解用戶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和問題,從而進行改良。

宣傳角度分成兩個部分:測試結果很好,進一步擴大宣傳。

測試結果不好,需要重新調查用戶,製作內容並進行測試,調整投放出價、時間、人群、區域、媒體定位、設備定位等。

優化調整是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根據上一步傳回的參數進行優化,投放效果並非一成不變,不同時點、不同節日其素材效果會不同,不同渠道不同網絡環境轉化率也會不同。

也可以通過增加預算的方式拿到更多的相對優質的量;同時可以嘗試使用組合去測試新的流量源,不斷提升投放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