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內教育集團“百校行”計劃 樹校企深度合作典範

  達內教育集團“百校行”計劃 樹校企深度合作典範 創產教融合發展新篇章

  在政策助推下,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備受關注,而職業院校如何有效與企業、行業進行對接尤為關鍵。達內教育集團(簡稱“達內”)作為行業領先的培訓企業,立足國家和市場對於各類產業人才的需求,以行業應用為主軸建構人才培養方案,將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落到實處。據悉,濰坊職業學院是達內在山東省合作力度最大的院校,雙方已從共建專業發展到共建校外實訓基地、產業學院等多種形式。學校相關負責人指出,校企雙方聚焦雙元育人內涵建設,力爭辦出雙方滿意、雙贏的高水平專業和學院,持續深度探索融合模式。

達內教育集團“百校行”計劃 樹校企深度合作典範

​  深度共建 持續探索人才培養模式

  濰坊職業學院在山東省高職院校綜合排名位居前列,截至目前,達內與該校共計合作6個專業方向,年統招計劃不低於300人,三年在校生將達到千人規模。學校副校長賀志強表示,對於合作企業的選擇,尤其注重企業的品牌性、先進性和積極性。上半年時,達內與學校就人力資源專業共建率先簽署合作協議。日前,達內捐建的高標準實訓室已正式啟用。在國際商務學院院長褚志梅看來,基於學校人力資源專業教師團隊優勢,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了雙元育人培養方案。其中“就業+實戰”的課程設計,融入與學生未來就業崗位要求結合緊密的前沿課程,切實為學生帶來了最新專業知識。未來將把共建專業做出“品牌”。作為共建專業的第一批學生,張思秋說:“在報考時就被有企業介入的專業所吸引,相信畢業後就業會多一層保障。” 學生胡安佳還表示,達內課程貼合行業方向,操作性強,授課形式豐富,易於接受。除了共建專業,達內與濰坊職業學院共建的人工智能學院也進入實質性推進中。據介紹,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與達內合作啟動了“AI+智慧學習”共建人工智能學院項目,濰坊職業學院申報後順利通過答辯。賀志強談道,產業學院作為產教融合的一種新的組織形態,是對傳統的“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頂崗實習”和建立“實習實訓基地”等的升級版,是深度的校企合作形式,是實現校企利益共贏的一體化合作模式。達內山東區域院校業務負責人徐勇表示,達內將結合自身優勢,把企業、行業的真正需求傳遞給學校,一同更好的構建適合學校、貼合產業的育人方案。

  以創新驅動 為行業輸送複合型人才

  “達內有著近20年IT行業培訓經驗,具有教育情懷。可以看到達內對校企合作有長遠規劃打算,對於學校來說,只有選擇這樣的企業才能不流於淺層的合作,”學校科技處處長巨榮峰表示。針對人工智能學院建設進度,他談道,將注重如智慧學習中心、創新創業孵化中心等硬環境的推進;在軟環境方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達內將把全球領先企業吸收到理事會中,以形成緊密合作關係,提供行業資源。據瞭解,學校人工智能學院把會計專業作為試點專業,與達內共建財務大數據應用及互聯網金融兩個方向,將人工智能相關課程嵌入到原有教學大綱中,把傳統的會計專業升級改造。經管學院院長張建奎認為,智能財務時代已經到來,會計、金融等專業必須和人工智能有機結合,從而提升教育鏈與產業鏈的高度吻合性。培養出的學生將既有會計專業技能,又懂人工智能技術,在未來的就業競爭中具有領先優勢。在學校副校長劉德強看來,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持續有效的深度融合是關鍵。校企雙方不應侷限在人才培養的淺層次上,還應更多的考慮如何以創新驅動深層次的融合。職業教育除了培養技術人才,還需培養出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為中小微企業輸送複合型高端人才。濰坊職業學院作為國家“雙高計劃”校,將深刻把握“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質量內涵,為推進學校的人才培養和技術服務開創新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