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主義者到底在追求什麼?

本文為本人原創,如需轉載,請通過評論、私信、微信公眾號後臺留言等方式與我聯繫,轉載請註明出處。

女權主義者到底在追求什麼?

借這個問題,談一談我個人對於女權問題的一些思考。

一、話語權是各種主義者爭奪的終極權力

在當代的社會理論中,事物和話語誰更重要的問題已成為人們關注的中心議題。法國哲學家、後現代主義大師德里達曾雲:“在文本之外一切均不存在。”在我看來,話語理論當然無法否定物質現實,但我個人認為話語權是各種主義者爭奪的終極權力。女權主義要實現的男女平權,歸根結底是男女要擁有平等的話語權。

二、在男性創立的話語體系中,女性只能處於弱勢地位

近年來有一個詞很流行——“中華田園女權”,大意指的是打著女權旗號的精緻利己主義。這個標籤經常同另一個詞“直男癌”出現在各大論壇有關男女問題的爭論中,而在我個人看來:這些爭論中有超過90%都是不同的人群給對方下定義、貼標籤,然後互相用標籤吵架,但是其實爭論的雙方或多方心裡對各色標籤都有不同的定義。爭論到最後都是情緒的宣洩,或者衍生出男女對於經濟、社會等問題(如買房、彩禮、婚戀等)的憤怒,各色標籤滿天飛,卻沒有幾個人關注到底什麼是女權。事實上,

“中華田園女權”和“直男癌”看似衝突,實際上都是在男權主導的話語體系中的標籤,本質上都是在強調“女性總體上不如男性”的觀念。這兩種標籤的大體思路如下:

“中華田園女權”——因為女性總體上不如男性,所以男性要多忍讓女性。

“直男癌”——因為女性總體上不如男性,所以女性要多服從男性。

三、“我是為你好”就是一種強調地位不平等的說法

“我是為你好。”這句父母經常對孩子說的話,在兩性關係中也經常被說出——這其實是一脈相承的,父母對子女充滿情感與道德綁架的“控制型”的教養方式,會導致子女成年後成為“巨嬰”(“巨嬰”一詞因知名心理學家武志紅的《巨嬰國》一書而成為2017年的一個熱詞),為了滿足自己的控制慾,而對伴侶也實施精神乃至肉體上的壓迫。

打著“為對方好”的旗號,一些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居高臨下”對女性的生活方式進行干預的觀點大行其道。例如:“女性外出要儘量穿得保守一點,否則會提高被性騷擾的概率。”這一觀點看似是在幫助女性,但卻毫無科學依據。事實上,根據犯罪心理學,性犯罪最主要的動因是控制慾而不是性慾——女性遭受性騷擾乃至強姦,大部分並不是因為其本人衣著上的錯誤,而是因為她看起來好掌控、不會反抗,這也是根據權威機構統計幼女被性侵的幾率能高達19.7%(男童被性侵的幾率也高達7.9%)的主要原因。

在目前(2020年)男權仍佔據上風的社會背景下,一些“為了女性好”的觀點,正是在強調男女地位的不平等,進而為男性干涉女性權益、壓迫女性找到更多道德上的理由。

四、貞操權是一種看似由女性掌控的男權

“一個不自愛的人,你讓我怎麼相信她能愛別人?”《歡樂頌2》中應勤就邱瑩瑩不是處女的問題而說的這一句臺詞,背後正是中國歷史上長期被強調的貞操權。

貞操權看似由女性掌握,但這項所謂的“權利”的掌控方是男性。在中國古代的法律中,如《唐律疏議》、《大清律例》均規定強姦已婚婦女所受的刑罰重於強姦未婚婦女——這其實就是在強調,女性對貞操只有“代位保管權”,而具有“所有權”的是其丈夫(男性)。

如果一個國家在文化和精神領域把女性排除,把對女性尊嚴領域的認知只侷限在情愛和肉體,甚至鼓勵女性不擇一切守護自己身體,聲稱這是女性唯一的價值——這樣的觀念是對女性精神上的強姦,一定程度上比肉體上的強姦還要惡劣。在中國的古典名著中,除了《紅樓夢》等少數幾部作品,大部分名著中女性的形象都跳不出愛慾的範疇,看似優美的文字和藝術成了壓迫女性、道德敗壞的遮羞布。《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作者林奕含最終選擇自殺,並不僅僅是因為被性侵,如此熱愛文學、能將被性侵的經歷用文字表達得那樣“優美”的一個姑娘,絕不是一個心靈很脆弱的女性,或許,看透了那些用金粉塗抹的帶著血的虛偽文字,讓對文學無比崇拜的她信仰崩塌是導致她自殺的更重要的原因吧。

五、去標籤化和選擇多樣化是女權主義在話語權之下要實現的次級目標

2005年“超級女聲”全國總冠軍、曾登上美國《時代週刊》封面的歌手李宇春一直因其中性的形象被稱為“春哥”,個人認為這就是一種給不同性別貼標籤的行為——長期以來,男權主導的話語體系給女性貼上了諸多不利於其參與社會事務和資源分配的標籤,如溫柔、賢惠、矯情、女漢子、剩女等等。

由於被貼上了各種標籤,女性在人生道路的選擇上往往會在外界和自我限制下放棄許多選項,例如:“女司機開不好車”這一標籤會導致原本可以成為卡車司機的一些女性因為長期被灌輸這樣的一種觀念而看似主動實則被動地放棄了這一選項。

“女孩子數學肯定學不好”、“女孩子讀書不要太辛苦”、“女孩子幹得好不如嫁得好”……倘若社會一直在有心或無心地向女性灌輸這樣的觀點,最終就會放大對女性的不公平,減少大量女性參與社會事務和資源分配的機會,這很像“溫水煮青蛙”。

個人認為,

女權主義首先要反對的,就是先天性的性別刻板印象,女權主義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性別上的去標籤化,即去性別化。

去性別化在現實層面上可以體現在男女交往的任何問題上,而這仰賴於科技的發展和倫理觀的與時俱進,例如:人造子宮技術的發展將打破女性對生育權的“壟斷”,男性也可以生孩子,父親和母親的區別將僅限於染色體的層面。變性技術的發展使性別在後天可以隨意改變,越來越多的金星將出現在日常生活中,周圍的人對變性者漸漸習以為常。

六、女權不能靠男人

權利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西方女性在中世紀時所受的壓迫比之當時的中國女性有過之而無不及,而西方的女權不是上帝恩賜給西方女性的,而是一代代的女權主義者通過一次次的女權運動爭取過來的。功利主義強調每個人都是理性人,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所以男性這個群體應該是不會主動去幫助女性爭取平等的權利的,女權運動的主力,終究是廣大女性。


欲知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頭條號:岸晴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