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出“特殊時期應取消本科論文”,再次引起本科論文存廢之爭

四月下旬,部分地區中小學相繼開學,部分高校也將開學工作提上了日程。而對於大四學生來講,四月份意味著很快就要離校,他們要在這段時間找到工作、完成撰寫本科論文,以及參加論文答辯。


有人提出“特殊時期應取消本科論文”,再次引起本科論文存廢之爭


此時網上出現了一種聲音:特殊時期應該取消本科論文,減輕本科畢業生的壓力。但因為這種“一刀切”的建議比某211高校“取消本科生畢業論文答辯”的做法更為激進,所以引起了巨大爭議。

支持的人認為在當下非常時期,本科生無法接收到有效指導,論文質量堪憂,與其花時間精力寫一篇“毫無學術價值”的論文,倒不如不寫。把寫論文的時間擠出來做其他事,或許更有意義。

反對的人認為撰寫本科論文是對本科生進行評價的重要依據之一,也是本科生完成學業歷程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體驗。倘若取消本科論文,不僅無法對學生進行公正的評價,也會給學生造成一種缺失感。

站在各自的立場,大家說得都有一定的道理,我們很難做出“誰對誰錯”的評判。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網友表態的兩極分化,說明這個問題還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有人提出“特殊時期應取消本科論文”,再次引起本科論文存廢之爭


事實上,早在數年前,學界就有關於本科論文到底要不要取消的討論。2018年4月,某高校一位學者在社交平臺發聲:剛剛看過4篇本科生論文,很贊同取消本科生論文的建議,因為無論是培養目標還是群體特徵,現在的本科生已經不同於30年前的本科生了。現在的本科生寫論文真的沒有太大的意義。

這在當時引起了熱烈討論,很多人以本科生畢業論文存在有“文題不一、論文架構及邏輯混亂、字數拼湊注水多、圖文格式不規範、仿寫拼湊”等問題為理由,否定本科生畢業論文的存在價值;也有人以“暫時還未找到更好的評價依據替代本科生畢業論文”為由,反對廢除本科論文。而今有人提出“特殊時期應取消本科論文”,再次引起本科論文存廢之爭。


有人提出“特殊時期應取消本科論文”,再次引起本科論文存廢之爭


的確,在不少本科生和高校學者眼中,本科生畢業論文已經成為“雞肋”:棄之不得食之無味。且不說今年的特殊時期,就是在往年的正常時期,臨畢業的本科生,一邊找工作,一邊撰寫論文,也很難做到兩頭兼顧,何況有一大批本科畢業生還要為公務員考試、教師招錄考試等諸多編制考試做準備。

當然,我們也不否認,整體而言,如今的本科生相比30年前的本科生,可能少了點刻苦和持之以恆。但這並不奇怪,隨著高校連續二十年的擴招,本科生規模已經很大,本科教育早就不是30年前的精英教育,而是漸漸成為了大眾教育。學生數量的暴增,必然會導致整體水平的下降,倘若現在仍按照30年前的錄取比率招收本科生,質量肯定會高出很多。

還有一個造成本科生論文質量不高的原因就是,很多本科論文指導老師不太在乎論文質量。他們平時工作很忙,偶爾有些時間,也會把重點放在指導研究生或其他事項上,很少與本科生就論文撰寫進行深入探討。有學生自嘲:“我的本科論文幾乎全是從網上摘抄的,可沒想到指導老師直接就給過了”。


有人提出“特殊時期應取消本科論文”,再次引起本科論文存廢之爭


因此我們認為,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的低下是學生和老師雙方共同造就的,但即便本科生畢業論文普遍存在“邏輯性、規範性、誠信性不強”,也不能“一廢了之”。

華東政法大學高教所助理研究員萬圓認為:畢業論文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可以集中反映學生在本科階段對專業知識的掌握與運用程度,以及時間管理能力、自律能力、表達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知識整合能力等等。而且,畢業論文作為屬於終結性考核,課程成績則屬於過程性考核,二者相結合既符合測量學原則、又符合高校對人才培養的期待。因此,缺一不可。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中國科教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林成華認為:畢業論文寫作是對學生研究能力、知識結構、學術思維的一次鍛鍊和檢驗,是人才培養環節的重要一環,如果本科生畢業論文取消,將會導致本科培養質量的下滑,本碩銜接會出現學術能力斷層。


有人提出“特殊時期應取消本科論文”,再次引起本科論文存廢之爭


雖說本科生畢業論文不能被取消,但還是需要對本科畢業生論文政策進行一些改革,比如不再將本科生畢業論文作為畢業考核單一項目;畢業論文各自的權重由高校及各專業自行確定;採取措施提升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等。如果制定的政策科學有效且執行到位,大概就不會再出現“本科生畢業論文存廢之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