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銷售下滑拖累車險,卻有一家企業逆勢猛增,憑什麼?

2018年新車銷量首次負增長、市場增量不足,對汽車保費增長的明顯拉動作用逐漸減弱,一些市場人士認為,佔國內財險業七成份額、年均保費數千億規模的車險業務,眼下已經走到十字路口。

不過,也有企業在逆勢中自我革新,通過產品創新以及成本管控等,實現了快速發展。今天金融通訊社將以一家企業為案例,談談如何在逆境中爆發成長。

眾誠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眾誠保險)儘管背靠廣汽集團“大樹”,但在成立7年之後依然未見盈利。2017年該公司虧損額度更是比上年增加30%至4296.7萬元。

實際上,中小財險企公司車險始終處在盈利難的境地。有媒體表示,中小財險公司由於分公司數量限制、品牌效應不強等原因,渠道上始終缺乏優勢,經營成本也普遍較高。

加之商車費改使得車險費率折扣進一步下調,保費增速放緩;車險市場競爭加劇以及綜合成本率波動,中小財險企公司車險舉步維艱。

但令人意外的是,2019年1月28日,眾誠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公佈了2018年年度業績預告公告,公司盈利水平大幅提升,預計實現盈利。

對此,眾誠保險直言,公司堅持專注細分市場做出特色,以汽車客戶需求為導向,以降低用車風險發生幾率和減少風險發生時所造成的損失為核心,打造專業的全流程用車風險管理服務,為客戶締造“信賴•專業”的品牌價值體驗。自2015以來,眾誠保險不斷深化落實“最佳性價比戰略”,圍繞客戶服務、品牌營銷、產品開發、成本管控、人力管理、信息技術等核心領域,推動持續改善,有力推動了公司經營扭虧為盈。

汽車銷售下滑拖累車險,卻有一家企業逆勢猛增,憑什麼?

第一、創新產品與服務,推動業務發展

2018年,眾誠保險根據市場需求加強了創新產品開發以及打造特色服務,開展一系列營銷活動,有效提升了客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首先,眾誠保險完善產品經理制運營模式,全面提升產品創新開發能力。圍繞汽車客戶需求,眾誠保險推出了“百萬雙護航”、GAP(車輛置換服務合同保險)、車輛換新險、節假日保額翻倍駕意險等車生活產品;同時,契合新能源車電池故障、衰減等痛點,針對電動汽車首推電池延保產品,為新能源車客戶提供更全面的風險保障。以上創新產品能更好滿足客戶的汽車生活保障需求,贏得市場的青睞,為公司業務提升創造有利條件。

其次,眾誠保險持續優化客戶服務,改善客戶體驗,取得一定成效。一方面,眾誠保險為滿足客戶的差異化需求,收集和分析客戶行為,完善客戶差異化服務,建立以客戶體驗為導向的服務標準和評價體系;同時持續提升窗口專業服務能力,重點加強支持和交互能力,深化客戶識別,簡化服務流程等。另一方面,不斷加強理賠標準化建設,梳理流程,強化車物查勘、人傷查勘標準化培訓,不斷提高理賠水平,在極大提升客戶體驗的同時,提高了服務的效率,減少了在客戶服務方面的運營成本。 此外,眾誠保險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時代客戶消費智能化、碎片化等變化,推動服務的創新。例如,在手機微信端推出【誠e賠】意健險自助理賠功能,改善客戶理賠便利性;並通過微信平臺為客戶提供“一對一管家式服務”和專屬服務,提升客戶滿意度。2018年,眾誠保險的客戶非常滿意度達94%,客戶忠誠度大幅提升,全年度續保率約41%,同比上升5個百分點。

第二、完善成本管控機制,促進降本增效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眾誠保險積極探索完善成本管控機制,逐步推行降本增效各項舉措,切實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實現公司健康發展。比如完善月度成本數據信息交流工作機制,增加對賠付成本及銷售成本部分的數據統計整理;開展產品週期成本數據管理等;通過成本數據統計與分析,改進公司成本構成分類工作,為成本管控奠定基礎。2018年,該公司銷售投入率有所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銀保監會網站發佈消息,為進一步加強車險業務監管,整治市場亂象,維護車險消費者合法權益,為下一步商業車險改革營造公平、規範、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銀保監會近日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車險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顯示監管整治市場亂象決心。因此對於類似眾誠保險這樣的企業來說,在監管趨嚴,市場趨緩等不利條件下,如何實現持續盈利至關重要。

該公司也強調,隨著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科技創新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今後,眾誠保險將依託科技創新,加強與金融科技公司的交流與合作,探索區塊鏈等創新技術應用,不斷創新業務模式,為該公司實現長期盈利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汽車銷售下滑拖累車險,卻有一家企業逆勢猛增,憑什麼?

作者:二驢

編輯:羅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