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如何為孩子高效補種疫苗?疾控專家為您支招

中新網北京4月25日電(記者 李亞南)當前,各地的疫苗接種工作已經在有序恢復當中,但隨著國外疫情形勢的迅速變化,中國的疫情防控工作仍然不能鬆懈。受疫情影響,很多兒童的疫苗接種被耽擱了約2個月,家長擔心會影響接種效果。疾控專家就如何為兒童合理規劃,高效補種疫苗等外界關注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4月25日是“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在中國剛剛經歷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之際,今年的主題為——及時接種疫苗,共築健康屏障,呼籲人們應當更加關注疫苗接種的及時性,防病於未然。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得到控制,恢復疫苗接種工作刻不容緩。3月1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下發了《關於統籌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面有序開展預防接種工作的通知》,3月16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下發《關於印發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疫苗遲種補種技術方案的通知》,全國各地紛紛重啟預防接種工作,並有序恢復對推遲接種者的補種。

受疫情影響,很多兒童的疫苗接種被耽擱了約2個月,家長擔心會影響接種效果。對此,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中心主任醫師余文周介紹說,兒童推遲接種疫苗的情況分兩種,一種是尚未開始接種,這種情況下,按照常規程序接種即可,對抗體的產生沒有影響;另一種是已經開始接種,但沒有接種足夠劑次,恢復接種後補足剩餘劑次,影響也不大。但是,余文周主任醫師提醒,“從預防疾病以及建立免疫屏障的角度,兒童最好不要推遲接種疫苗,因為如果接種劑次不足,兒童體內可能沒有產生足夠的保護性抗體,就有可能增加疾病暴露風險。因此,接種單位應儘快推進接種、補種工作,家長積極配合補種工作,不可耽擱。”

據介紹,中國將疫苗分為免疫規劃疫苗和非免疫規劃疫苗。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佈的《疫苗遲種補種技術方案》,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含麻疹成分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腦疫苗、流腦疫苗、甲肝疫苗等免疫規劃疫苗需要優先補種。另外,對於一些傳染性強、發病風險高、且高發於低齡兒童疾病的疫苗,也應該優先考慮補種。

流行病學中通常用基本傳播指數R0來衡量疾病的傳播能力。新冠病毒目前預估的R0在3左右,而脊髓灰質炎的R0是5~7,白喉的R0是6~7,麻疹和百日咳的R0更是超過12。余文周主任醫師介紹,“通常R0越大,疾病就越可能流行和暴發,也就越需要大比例人群接種疫苗,以防止這些傳染性疾病暴發。”

根據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兒童免疫程序說明(2016年版),寶寶一歲前要接種的疫苗高達14-15劑次,安排非常緊湊,但受到疫情影響,很多寶寶的接種進程已經被耽擱將近三個月。目前,國內疫情雖然初步得到控制,但仍然面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如何在防範疫情的同時,科學合理地安排補種,提高疫苗接種效率,成為此時家長們最關切的問題。

余文周主任醫師介紹,為防止人群聚集,減少疾病暴露的風險,中國疾控中心建議各地指導各個接種單位,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採取預約制,嚴格控制接種門診人數;利用大數據和信息技術,發動社區工作人員,查找並登記未接種的兒童,通知他們儘快接種疫苗;增加接種單位的接種時間、天數和人員,儘快完成遲種補種;做好接種單位自身的防護,要及時消毒、通風。

“從技術上實現及時補種,我們推薦使用聯合疫苗和多種疫苗同時接種兩種方式,”余文周主任醫師補充道,“相對單苗而言,聯合疫苗是可以預防多種疾病的疫苗,例如五聯疫苗,能夠同時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脊髓灰質炎以及b型流感嗜血桿菌(Hib)五種疾病,可以將常規方案的12次接種減少到4次,降低了出行感染的風險,還能夠為更多其它疫苗騰出接種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