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盞櫃 漆盞偶合 漆器與建盞的愛恨糾葛

李盞櫃 漆盞偶合 漆器與建盞的愛恨糾葛

取土製瓷,割漆為器,那些山間泥土和樹木汁液經過靈感與技法的改造,就成了獨特的珍玩,讓人不知道應該感嘆自然的奇妙還是人工的精湛。

漆器與瓷器可以算是“中國器皿史”上的姐妹花,它們看似不同,實則有很多相似之處。瓷器從陶器中過渡而來,通過在陶器表面上釉並提高結燒溫度而得。

李盞櫃 漆盞偶合 漆器與建盞的愛恨糾葛

絕代雙嬌雙馨香

盞全漆美兩相宜

雙藝結合繹古今

建盞的黑釉中閃耀油滴銀斑與漆器表現出的異彩紛呈,華貴、典雅配合得天衣無縫,相得益彰,極致精巧的工藝演奏傳統工藝的千年萬彩的內涵。

李盞櫃 漆盞偶合 漆器與建盞的愛恨糾葛

孫建興作品 《金柿紅建盞》

在今天,瓷器依然是常見的器皿,從日用到觀賞都有瓷器的身影,而漆器卻從日常生活中退隱了。原因是,在瓷器技法成熟之後,漆器就慢慢被替代了,因為從材料上看,燒製瓷器的礦土資源豐富,而採集天然大漆要困難得多;工序上,瓷器經過高溫結燒就可以完成,而且一個大型龍窯可以一次性燒製數量較多的瓷器,而漆器需要反覆多次地上漆,每一道漆過後都需要陰乾,製作週期很長。

李盞櫃 漆盞偶合 漆器與建盞的愛恨糾葛

漆器作品

漆與瓷在歷經糾葛之後,最終各司其職。瓷器仍然是器皿上的大宗,而大漆保留了一小部分的器皿用途,大部分大漆則轉移到傢俱和建築材料上。

李盞櫃 漆盞偶合 漆器與建盞的愛恨糾葛

吳立主作品

不過漆和瓷也會偶爾聯袂出演,在茶文化興盛的宋代,建陽的黑瓷建盞在整個社會中風行,皇室貴族在使用建盞時通常會搭配一個漆盞託,盞託和建盞互相套合。漆盞託通常為黑色或者硃紅,更精細的也會用到剔紅或者螺鈿工藝。漆盞託很多是木胎,穩重而不失輕靈,造型優美柔和,與渾厚素樸的建盞在美感和精神上都很契合,相映成趣。

宋代茶席在不經意間成為漆和盞的舞臺,共同演繹茶道的精髓。

千年前,大漆與建盞有著莊重肅穆的合作,在今天,他們依然有著意義非凡的絕妙結合。建陽李盞櫃建盞立足宋代建盞發源地重新點燃了建窯窯火再攀黑瓷巔峰。

李盞櫃 漆盞偶合 漆器與建盞的愛恨糾葛

魏良鵬、呂曉峰等參觀“李盞櫃”工作室併合影

10月25日,應南平市政府邀請,中文宣三百文化產業集團董事長魏良鵬一行先後出席南平市第三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開幕式、南平市第三屆建窯建盞文化博覽會開幕式等系列文化活動。活動之餘,魏良鵬率呂曉峰、張曉光和馬國平對建盞市場進行調研,走訪大師等工匠,下工廠,去爐房、看展覽等親身體驗建盞文化內涵。

連日來,魏良鵬等集團公司領導多次走訪南平建窯陶瓷研究所所長,建窯建盞燒製技藝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孫建興。

孫建興和家人,經過30年不懈努力,破解古代建盞的燒製技術,恢復已經失傳了的建盞燒製技藝。他們還先後走訪了“貴稀堂”創始人詹桂溪、在曜變製作方面較有影響力的吳立主、“李盞櫃”創始人李學友,金盞製作創始人蔡志強、“潘盞櫃”創始人潘榮回、潘建信等十多家企業和一大批著名陶藝大師。通過走訪和溝通,各方與中文宣三百文化產業集團達成合作共識,為產品在故宮上線奠定基礎。

李盞櫃 漆盞偶合 漆器與建盞的愛恨糾葛

魏良鵬與孫建興夫婦合影

李盞櫃 漆盞偶合 漆器與建盞的愛恨糾葛

— 孫建興 —

孫建興,男,1952年出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窯建盞燒製技藝”項目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78年畢業於西北輕工業學院(現為陝西科技大學)陶瓷專業,工程碩士,高級工藝美術師職稱,中國藝術研究院客座研究員,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陶瓷藝術鑑賞委員會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美術陶瓷分會副會長,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基地“南平市建窯陶瓷研究所”所長,南平市工藝美術協會會長。

40多年來,挖掘研發的兔毫、油滴、虹彩、鷓鴣斑、曜變等“建窯建盞”系列製品,獲國家級頒發的金獎、銀獎等多項榮譽證書及稱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授予第三屆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薪傳獎。

李盞櫃 漆盞偶合 漆器與建盞的愛恨糾葛

吳立主向魏良鵬等介紹建盞曜變技術


李盞櫃 漆盞偶合 漆器與建盞的愛恨糾葛

— 吳立主 —

吳立主,建窯建盞燒製工藝傳承人,建盞界老一輩的工藝師。成功的路上沒有捷徑,靠著對建盞的熱忱,吳立主每天大量的時間都花在燒製建盞上,正是因為這份堅持,這份執著的匠心精神,2015年,吳立主成功試製出兩款斑紋神似龍鱗和曜變的建盞。這兩款建盞一經面世,立刻引起建盞愛好者及同行業人士的追捧,產品經常供不應求。龍鱗紋和曜變系的成功並不是吳立主建盞生涯的終點,他說,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潛心研究,讓曜變系產品更加完善,讓每一個愛盞人士都有一隻極品曜變盞。

李盞櫃 漆盞偶合 漆器與建盞的愛恨糾葛

— 李學有 —

李學有,1982年出生,建陽人,李盞櫃建盞陶瓷工作室創始人,建窯建盞實力派匠人、建窯復古柴窯、“牡丹花盞”原創匠人。李學有早年獨闖異鄉奮鬥多年, 後遠離城市的喧囂,於2009年復歸家鄉建陽,參與建窯建盞大師作品的推廣與運營,是國內最早一批推廣建盞文化的參與者,親歷見證建窯建盞的盛世復出的輝煌;燒製技藝師承建窯建盞燒製技藝傳承人-呂竹興。於家鄉建陽創立個人“李盞櫃建盞陶瓷工作室”,傾力打造本土的建窯建盞品牌“李盞櫃”。先後推出“牡丹花盞”、柴窯建盞、油滴盞而享譽海內外。李學有積極參與國內外建窯建盞文化推廣活動,先後參加俄羅斯的非遺文化交流、中國臺灣非遺活動與國內多個機構組織的文化交流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