査醫生援鄂日記輿情滔滔背後釋放什麼信號?

近日,國內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援鄂醫生親歷的抗疫日記——《查醫生援鄂日記》開始發行。該書是由仁濟醫院主編,上海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員、仁濟醫院呼吸科查瓊芳醫生撰寫,從除夕夜馳援武漢到3月31日回滬,在武漢金銀潭醫院整整68天裡,查瓊芳寫下67篇抗疫日記,將翻譯成多種外文版本發行到世界各地。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好轉背景下,《査醫生援鄂日記》的出版促成了網絡輿論場空前一致的情感傾向和行為集合。該事件爆出後立即引燃了朋友圈、微博客等社交網絡平臺,引起部分輿論的重點關注和熱議,令人感到無比振奮和期待。

輿情發展演化過程分析

査醫生援鄂日記輿情滔滔背後釋放什麼信號?

據輿情監測系統鷹眼速讀網顯示,網絡上關於"査醫生援鄂日記"的討論從4月20日起逐漸顯現,並於次日呈直線上升態勢,熱度峰值維持在2天左右,隨後慢慢回落,直至27日出現小幅反彈。根據事件輿情熱度不同可劃分為以下四個發展階段:

①輿情醞釀期(4月20日之前)

援鄂醫生查瓊芳的戰疫日記從1月28日開始在微信公眾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面發佈,4月3日完成日記終章。該階段網絡討論主要以"精選留言"為主,鮮少有網友持續關注,未造成大範圍傳播,輿情處於醞釀階段。

②輿情升溫期(4月20日至21日)

4月20日,査醫生援鄂日記真正進入公眾視野,由觀察者網、澎湃新聞等媒體進行報道以及@採桑泱泱 @陳龍珠sh 等微博客類社交平臺上的博主進一步擴散,促使輿情持續發酵。但這一階段普通網民參與熱度並不高,輿論傳播效果一般。

③輿情高漲期(4月22日至23日)

伴隨@上海黃浦 @光明日報 等藍V的介入、查醫生做客澎湃新聞最新後續以及閱讀量超過10萬+的相關文章湧現,各種信息交互彙集,尤其是評論性報道的給網民帶來更多思考,助推輿情達到峰值。

④輿情回落期(4月24日至今)

目前,《査醫生援鄂日記》所引發的網絡討論熱潮暫時告一段落,從發展趨勢圖上看熱度並未完全消退,網民普遍認為這本日記"一百年後都有人看"。

網絡輿論"一呼百應",折射真實民意表達

《査醫生援鄂日記》出版併成為輿論熱點的的大背景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國內疫情基本好轉,亟需回顧和反思一線人員所經歷的抗擊新冠肺炎的艱難時刻,力求起到振奮和鼓舞人心的作用;二是當前關於"日記"話題的網絡輿論紛爭不斷,素質不同的網民所表達的見解難以統一,其中訴求更是魚龍混雜,是非難辨,網民渴求正能量。

査醫生援鄂日記輿情滔滔背後釋放什麼信號?

從網民話題聚焦來看,從"真正的抗疫日記"和"傳遞正能量"的話語表達所延伸出的"買!安排"的行為結果最終脫穎而出,成為民意表達外化的重要表現,達到了"一呼百應"的輿論傳播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