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小樓歷史原型,慈禧對他"寵幸有加",他卻寧願出家

前言: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己,要想人前顯貴,比得人後受罪"這是電影《霸王別姬》裡面的一句經典臺詞,在那個兵荒馬亂要想出名太難了,那些能站在舞臺上光鮮亮麗的人,在背後不知道吃過多少苦,受過多少罪。

《霸王別姬》這部電影是一個看很多遍依舊讓你心痛流淚的電影,他的每一個鏡頭都真實、美麗,人物的選擇以及表演也恰到好處,沒有多餘的表情,也沒有不及的地方,而是剛剛好,而這剛剛好卻演繹了一個悲慘動人的故事,至今,我們還忘不了程蝶衣的一顰一笑,袁世青評價道:"一笑萬古春,一啼萬古愁,此境非你莫屬,此貌非你莫有。"

《霸王別姬》小樓歷史原型,慈禧對他

除了劇中的程蝶衣備受關注外,段小樓也是主角之一,小時候和小豆子在唱戲訓練的時候受過很多苦,最後終於登上了華麗的舞臺,成為了能飾演西楚霸王獨一無二的人選。其實這個人段小樓這個人在歷史上是有跡可循的,在清末的時候有一個楊小樓,和梅蘭芳演得一出讓眾人拍案叫絕的《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小樓歷史原型,慈禧對他

楊小樓出生於1878年,是當年楊月樓的兒子,楊月樓當年也是一個比較了不起的人物,楊小樓繼承了楊月樓的優良傳統,出小時候就表現出了極好的演繹天賦,年幼的時候,父親把他放進消融椿社學藝,跟著楊萬青、楊壽隆等人學武生,經過長年累月的表演訓練,不管寒冬酷暑,終於,在17歲的時候,楊小樓出科了,在京、津兩處地方搭班表演,因為年輕,當時他還不怎麼出名。

後來,楊小樓得到了義父譚鑫培、王福壽等人的知道,他的武生演的越發出色,以"小楊猴子"這個名字演出後,經過他導師們的褒獎,24歲的他已經是大家心中能挑大樑的表演者了。這個年紀就出名了,在但是比較難得,這也可見他確實是個有才華的青年。

《霸王別姬》小樓歷史原型,慈禧對他

到了29歲的時候,他的表演越發優秀,並且得到了慈禧的賞識,在戲班子界也聲名鵲起,既然慈禧太后都愛看他的表演,那麼大家也都想看看他的表演究竟如何,在當時,楊小樓也成為京劇界的代表人物,他的表演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讓人看來過目難忘,回味無窮,經過時間的沉澱,加上年紀經驗的增長,楊小樓的地位越來越高,後來享有"武生宗師"的地位。

《霸王別姬》小樓歷史原型,慈禧對他

在進宮給慈禧太后表演的時候,發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楊小樓給慈禧太后唱戲的時候不小心碰倒了道具,慈禧太后在大家面前一直很有威嚴,賞人還是罰人讓人又喜又怕,楊小樓碰倒了道具怕影響慈禧太后的聽戲感受,就向太后請罪,這時候太后問他:"為什麼會碰到這些道具啊。"楊小樓說:"因為自己一直在唱戲,太累了,動作做的不到位,不小心就碰倒了道具。"

慈禧聽了這話,非但沒有責罰他,還讓他回去休息一下,養足精神,足以見得,慈禧太后當時對他是寵愛有加啊。

《霸王別姬》小樓歷史原型,慈禧對他

還有一次,楊小樓和自己的導師譚鑫培以及戲班子裡的人進宮,表演完後,慈禧賞賜了他們一人一包銀子,當時譚鑫培讓楊小樓將銀子帶回去,誰料,引起了誤會,很多人都說這麼多唱戲的,慈禧太后偏愛楊小樓,給他兩包銀子。最後經過一些人添油加醋,故事傳成了楊小樓和慈禧太后有染。

楊小樓雖然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厚愛,但是為了避嫌,他後來去了白雲觀做道士,或許是段小樓真的單純的想成為一個道士,或許是楊小樓真的為了堵住悠悠眾口,但是這也看出他,雖然有這樣的厚愛,但是他卻不願意憑藉慈禧的偏愛,然後變成名利的奴隸,而是選擇做好自己,寧願做一個道士。

《霸王別姬》小樓歷史原型,慈禧對他

楊小樓活到了61歲,在死去的時候,也出現了一件轟動當時的大事,他的喪事辦的非常奢華大氣,而來的人也很多,不僅有同行,還有許多他的"粉絲",甚至包括左鄰右舍,宗教信仰不同的人,來給他弔唁時,那個場面,人山人海,在他喪葬期間,馬車都過不去。從另一個角度看,楊小樓在當時名氣好,人緣也好啊。

《霸王別姬》小樓歷史原型,慈禧對他

在曾經京劇界最講究排行了,能夠被稱為"武生宗師"的一個人,不管是他的表演才華還是為人處世之道,都是能夠讓人敬佩了,"宗師"二字不是叫著玩的。而他的成就也是憑藉自己的努力,如果沒有灑下汗水的辛苦訓練,最後又怎會有戲臺上的驚豔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