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這麼高,為什麼沒人種?


需求這麼高,為什麼沒人種?

糧價上漲尤其是玉米、小麥和大豆,玉米和小麥不用說了,庫存也足,不擔心,但大豆可是個大缺口。一直以來,中國進口大豆的比例非常高,高達80%以上,再加上這次疫情影響,大豆的價格一路飆升,而國家針對大豆的補貼也比往年高出許多。

大豆不是主糧,但為啥需求這麼高,進口率這麼高呢?

我們食用的豆油、豆腐、豆芽、各種豆類食品,基本上我們每天都會需要,而壓榨豆油後的豆粨,則是養殖業的重要飼料原材料。

1、我們對大豆的需求量很大

我國作為人口大國,每天吃飯都要用到的東西,當然需求量特別大。我國大豆的需求量僅次於水稻、玉米、小麥,可以說是需求量最多的穀類作物。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大豆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所以除了食用豆油,各種豆製品也深受人們的歡迎。

據統計,去年我國大豆的需求量是1.1億噸,而我們自己的種植產量卻只有1600萬噸,剩餘的近90%都要從國外進口。

2、國內產量嚴重不足

我國雖是農業大國,大豆主要的種植區域是在東北地區和環渤海地區,但是種植大豆的農民越來越少,去年我國的大豆產量才1600萬噸,根本滿足不了人們的需要。而進口的大豆多數為轉基因大豆,這種大豆不允許進入食品行列,主要用於壓榨油類食用,所以對於豆製品行業就出現了很大的缺口。

3、進口大豆出油率高

我國的大豆進口國主要是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這些國家的大豆,種植面積大,機械化程度高,產量高,所以相對成本較低,出油率比國產大豆高,且價格便宜,這也成了我們大量進口大豆的主要原因之一。

按市場規律來說,市場需求高的價格就高,就有利潤,大豆的需求這麼高,為啥國內產量一直上不去呢?

有幾個原因:

1、大豆的產量很低

比如同樣種大豆和玉米,大豆的產量和玉米那就沒法比,雖然價格上大豆比玉米高很多,但量產核算下來,總利潤比玉米要低很多。農民辛苦半天,掙不到幾個錢,得考慮穿衣吃飯啊,所以選擇種大豆的人就很少。

2、機械化程度低

因為種植的少,一般都是一些散戶,所以面積有限,自然機械化程度也不高。而勞動力消耗是個問題,所以大豆的產量就一直上不去。

3、不能重茬,需要輪作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大豆對土壤的要求較高,不像玉米,可以每年重複的種植,而大豆就比較矯情,今年種了要是明年接著種,那就會減產。本來產量就低,還減產?那誰還敢種?也真是夠令人頭疼的。

所以這兩年的政策也能看出來,一方面是加大補貼力度,引導有能力的種植者機械化種植大豆,另一方面也在研究出油率高、且能克服重茬的大豆品種。但短期來看,大豆的情況應該不會有太多改善,不過種植者們可以多關注一下政策。前幾天,國家舉行了一個三農領域的新聞發佈會,其中就“振興大豆計劃”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舉措。

而且,在2016年左右的時候,農業部曾出過一個政策:《農業部關於促進大豆生產發展的指導意見》,相當於一個關於振興大豆的5年計劃,計劃2016-2020年大豆的幾個發展目標:

一是擴大面積:力爭到2020年大豆麵積達到1.4億畝,比2015年增加4000萬畝

二是提高單產:力爭到2020年大豆平均畝產達到135公斤,比2015年提高15公斤。

三是提高品質:力爭到2020年食用大豆蛋白質含量提高2個百分點,榨油大豆含油率提高1個百分點。

四是提高效益:通過加快科技創新、經營體制創新、加大政策扶持,實現增產增效、節本增效、提質增效。

今年就是2020年了,再加上疫情影響,這個振興大豆的計劃未來會進一步加強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