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與親哥哥發生關係,比褒姒妲己更放蕩,卻受到後世愛戴敬仰

話說經牧野一役,武王蕩平商紂,大周王朝方才鞏固。爾後,周王開始分封功臣。其中,功勞最大的共有兩人,

一個是姜太公,一個是周公。這兩人是大周的擎天白玉柱,姜子牙被封到齊國,周公旦被封到魯國。

有一天,兩人見面,開始討論如何治理國家。姜太公說:“治理國家就該任人唯賢。”周公旦對姜太公的治國方針不以為然,他的治國方略是任人唯親。聽罷周公旦的言論,姜尚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這樣魯國恐怕很快就會衰落。周公馬上就聽明白了他的話,但是他也針鋒相對地指出:“將來魯國或許會衰落,但是齊國以後恐怕要易主啊。”

彈指之間,300年就過去了,兩位神仙般的人物早已作古。當時齊國的國君是齊僖公,僖公當政時期,國力頗強,他多次主持多國會盟,平息爭端,擊敗異端,使齊國形成小霸局面。但是此刻,他卻很是憂愁。

她與親哥哥發生關係,比褒姒妲己更放蕩,卻受到後世愛戴敬仰

齊僖公膝下共有二女,兩個女兒姿色絕倫,他想把大女兒許配給鄭國的世子,兩人門當戶對,又是郎才女貌,本該是一段美滿姻緣,可是鄭國的世子竟然不同意。

後世把齊僖公的大女兒叫做文姜,按照《東周列國志》的描述,文姜長得“秋水為神,芙蓉如面,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論文才也是通古博今,出口成文。小說家的描述總有誇張的成分,但總體是不會差的,而且文姜即是姜子牙的第十二代孫。

文姜有一個哥哥,哥哥長她兩歲,兩人朝夕相對,平日同行同坐。加之文姜妖豔成性,且不顧禮義,兩人相處久了,竟然發生了關係。

她與親哥哥發生關係,比褒姒妲己更放蕩,卻受到後世愛戴敬仰

關於文姜和她哥哥發生關係的資料見於《左傳》、《史記》等書。《史記》用詞及其簡練,太史公用一句話,就把這件事情說清楚:“ 齊襄公故嘗私通魯夫人。魯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言簡意賅的“故嘗”二字,就把兩人的發生關係提到了文姜出嫁之前。

兒女發生關係,傳出去總歸不是什麼好事,既然鄭國人不要文姜,齊僖公決定把女兒許配給魯國國君。因為疼愛女兒,齊僖公不顧禮儀,親自護送女兒到魯國。文姜的未婚夫魯桓公,也以極高的規格親自接待。

魯桓公與文姜婚後的感情還是很融洽的,至魯桓公六年,他們有了愛情的結晶,文姜產下一子。魯桓公為兒子舉辦太子出生的儀式,到了給兒子取名字的時候,魯桓公向大夫申繻問名,申繻搖頭晃腦,說出取名當“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魯桓公聽了皺起眉頭,太子的生日和他是同一天,“那就給太子起名為‘同’吧。”魯桓公溫和地說。

她與親哥哥發生關係,比褒姒妲己更放蕩,卻受到後世愛戴敬仰

桓公深愛著文姜,兩人本該是一對神仙眷侶。但,魯桓公的噩運還是來了。

在執政的第十八個年頭,魯桓公出使齊國,準備去見自己的大舅哥。那一年是文姜嫁給大王的第十五個年頭,可是一想到自己的哥哥,她竟然還是有點春心蕩漾,於是文姜請求同行。

魯桓公不聽申繻的勸諫,執意帶妻子出行。到了齊國,文姜終於見到自己昔日的哥哥,如今齊國的大王,大家尊稱他為齊襄公。齊襄公高冠博帶,金劍木盾,很是威嚴,這讓文姜倍加喜愛。

她與親哥哥發生關係,比褒姒妲己更放蕩,卻受到後世愛戴敬仰

兩人於是夜夜笙歌,歡飲達旦,甚至視魯桓公如無物。

世間沒人比魯桓公更悽苦,外人只道他是尊貴的一國之君,但他更願意做一個為愛情隱忍的苦情郎。此刻他也不想再忍了,魯桓公聲色俱厲地嘶吼:“太子同不是我的兒子,是齊襄公的!

文姜受到驚嚇,就把事情告訴哥哥。齊襄公大怒,設鴻門宴宴請魯桓公,桓公心裡有事,不覺飲酒自醉。齊襄公派手下彭生把齊桓公抱到車上,乘車時趁機殺了他。

姜太公早有定論,魯國用人不當必然闇弱。但是自己的國君死於異國,魯國人也不能沉默,迫於輿論壓力,齊襄公殺了彭生了事。

她與親哥哥發生關係,比褒姒妲己更放蕩,卻受到後世愛戴敬仰

沒了最後一道障礙,文姜和齊襄公這對野鴛鴦愈加肆無忌憚,文姜在齊魯兩國邊境修了行宮,齊國也很默契地就近建了離宮,兩人終於如願以償,日夜廝守,如膠似漆。

從魯桓公被殺,到齊襄公死亡,八年之間,據正史《春秋》記載,兩人共幽會五次之多。

文姜的放浪形骸之舉,後來或有來者,但前面絕無古人。文姜之前有褒姒,妲己之類,但褒姒終其一生只愛周幽王,妲己也只鍾愛紂王一人。文姜和親哥哥發生關係,有悖人倫,被發現後竟而不惜弒夫,褒姒妲己與之相比,簡直就是聖人。

她與親哥哥發生關係,比褒姒妲己更放蕩,卻受到後世愛戴敬仰

然而,史官恨不得把最汙穢惡劣的詞彙,強加到褒姒等人的身上,對文姜卻是尊敬有加。文姜之“文”字,是她死後的諡號,諡號是蓋棺論定之語,依據《諡法》所言:“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學勤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無論依從哪條,“文”字都是對文姜的極高評價。

史官給予文姜這樣極高的評價是有原因的。魯桓公死後,太子同繼位,年僅十二歲,是為魯莊公。顯然,莊公有其名而無其實,一個兒童是不可能治理國家的。身為一個母親,文姜並沒有在魯國深宮裡度過餘生,而是積極地代國君執政。

據《春秋》記載,魯莊公十五年,“夫人姜氏如齊。”當時,齊襄公已死,齊國的國君就是後來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文姜此去齊國是完全為魯國日後的安全考慮。因為這一年,恰好是齊國的稱霸元年,文姜的深謀遠慮可見一斑。

她與親哥哥發生關係,比褒姒妲己更放蕩,卻受到後世愛戴敬仰

《春秋》裡還有記載,魯莊公十九年,“夫人姜氏如莒。”文姜再次訪問莒國,“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莒國面積很小,但是卻在齊國魯國之間,與魯國唇齒相依,文姜一再訪問,全是為魯莊公的江山基業考慮。

文姜的治國成果也頗為斐然,

魯國國力偏弱,卻能在三十年間基本無虞,不受別國侵略。浙江大學的童教英教授所作《文姜小議》中稱:“春秋經、傳無法掩蓋齊魯爭強中,文姜在保持魯國地位、緩解齊魯矛盾、促使齊魯共處中之協調作用。”

魯莊公二十二年,五十餘歲的文姜撒手人寰。兒子三十四歲,年富力強,有能力治理國家,她也能安詳地走了。

她與親哥哥發生關係,比褒姒妲己更放蕩,卻受到後世愛戴敬仰

至於身後事,就任後來人評說。《春秋》把文姜地去世稱為“夫人姜氏薨。”按照古代貴族的禮制,諸侯及其夫人或母親之死,才能稱為“薨”,“夫人”也是對諸侯正妻的稱謂。可見,魯國人始終尊文姜為國母。

除卻《烈女傳》之類,幾百年來,史官對於文姜其人總體評價比較正面,褒揚遠大於貶低,因為她的功勞無法淹沒。雖然私生活不太檢點,但是正所謂“謝家寶樹,偶有黃葉;青聰駿騎,小疵難免。”僅從這點來說,身為一個女性,比起褒姒和妲己,文姜是幸運的。

說回姜太公和周公的那次對話,姜尚主張唯賢是舉,周公偏偏用人唯親。文姜無疑是兩大先賢主張的完美閉環,她既是一個大才,也是魯國君的妻子。文姜英才天縱,為善時能扶大廈於將傾,為惡時能置國家於水火。可是,在文姜的內心深處,

自己大概只想做一個小女子罷了。

參考文獻:《春秋》、《左傳》、《史記》、《文姜小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