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那點事

首先呢,我是從2015年11月開始接觸電商的。雖然做的不大,但是通過各種官方途徑或者所謂的培訓機構學到了不少,今天我們所講的呢,並不是如何去做好電商。因為這個話題講的太多了。我也並不是唱衰電商,因為一個強大的生態系統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一篇文章就可以毀了一個生態,那麼就是它該成為歷史了。

現在主流的三大電商,淘寶、京東、拼多多基本上佔據了市場9/10吧。這個我沒有數據,我也不敢亂說,大家常用的幾款也就是這些,其他所謂的折800、卷皮等等,產品很大一部分出自這三個平臺。我們來談一下該三個平臺的盈利模式。

1、技術使用費2、平臺扣點佣金3、倉儲使用費用+4、廣告(含競價廣告,類似於競拍,同質化商品越多,收益越大),這些只包含商家帶給平臺盈利範疇,不包含5、淘寶客佣金,6、機構合作佣金(培訓機構和直播機構)7、第三方軟件使用費用抽成等等,前三項基本上屬於穩定的費用,提升和降低波動範圍不會太大,平臺主要的收入來源,應該是廣告。這個廣告的基本上是兩種,但是廣告屬性卻只有一種,那就是價高者得的拍賣屬性廣告,簡稱競價廣告。很大一部分中小賣家敗就敗到了競價廣告或者shua單被抓的窘境。

這就不得不提到培訓機構提到什麼價格優化,標題優化啊,主圖優化啊,詳情優化啊,視頻優化啊,現在的直播優化啊,評價優化啊,問答優化啊,還有廣告優化,服務優化等等。這所有的這些除了廣告和服務,基本都是顯性的問題,因為你的產品各項數據在各個電商平臺都是顯性的,這也是決定你的產品是否被系統推送重要指標。這就造成了競爭,因為想超越競品,起碼各項指標你得超越才才可以,至於通過什麼手段,不是今天的話題。我們只談今天該談的。老祖宗有句話,叫鶴蚌相爭,漁翁得利。那麼,商家所有的優化,都是需要成本投入的,這就形成了商家最基本的成本流失,換成利潤流失這樣可能會更好理解。

商家的主要成本技術使用費+平臺扣點+運營人員成本+物流成本+倉儲費用+採購成本+第三方軟件使用費+淘客佣金+直播機構+競價廣告

其實影響最嚴重的是競價廣告,這個同時也是平臺利益最大化一項利器。當然shua單扣點也是很大一部分,其實也可以算廣告的一種,該行為什麼長久不衰,因為它可以同時提升上面所說的各個方面的優化,可控性比較高,相對省成本,節約的每一分成本都是利潤,這點要明白。

商家的主要利潤其實通過增強各方面優化,對競品實現全面超越,同時降低各方面投入而實現利潤最大化,不是市場最大化。因為佔有市場並不意味著你的利潤也是最大化的,當然,若實現市場控制那就另當別論了。

而平臺利潤最大化則是競價廣告的收益最大化,這跟商家同等利潤,降低廣告投入是相悖的。並且隨著平臺商家的急劇增加,這就不可避免的形成了商家價格競爭和競價廣告的競爭。大家都知道同質產品,低價格殺傷力還是很強的。此外競價廣告因為同行越多也就變得價格越來越貴,但是產出卻不一定能維持住之前的,這就導致了投產比的問題。這年頭商家過度集中,但是消費者卻還是這些人,只不過平臺不一樣罷了。但是隨著價格拼殺和競價廣告的成本提升,利潤會越來越少,這也就導致了中小商家生存艱難。為啥艱難,因為對於平臺的依賴性,加上價格拼殺和競價廣告,利潤不足以支撐所謂的電商運營。前仆後繼,屍骨無存。

很多人說,市場就是這樣。大商家吃掉中小商家市場。我個人覺得不完全是,永遠是明白人賺糊塗人的錢。因為現在電商細化,各個環節如出現問題都有可能是巨大的影響。對於,只會說我的商品很好,服務沒問題,但就是賣的不好,或者客服又不懂這樣的商家,趁早別幹了,早晚也是個屍骨無存。對於喜歡混日子的團隊成員,混日子沒問題,但是等你知道混日子等於最大化傷害自己的時候,那時候就已經晚了。因為你沒有足夠的錢抵抗未來的人生風險。總之電商這個行業走到了這一步,並非沒有它不行,離開它就無從發展,這觀點我也不敢苟同。如果從長遠看,配合線上做好發展佈局,實現造血閉環,未來尚未可知。慌了一般是現階段造血功能衰竭產生的心理恐慌。一股腦扎進電商,卻對此一無所知,成本得不到控制,投入產出不對付,團隊湊起來的“精英”,說實話做起來難。

電商那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