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讓滕王閣千載揚名的年輕詩人

矇頭一睡成"腹稿"

王勃早有文名,所到之處,都有人請他寫文章,作為潤筆的錢物綢緞積累了很多。別人說他是用心來編織,用舌來耕種。每當他寫碑文或讚頌辭時,就先磨好數升墨,拿被子蓋住臉躺著,一旦靈感來了,他突然起來,一揮而就,從不更改。當時人們說他是在腹中打好了草稿。

王勃(649—676)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字子安。王通孫 。少年對策高第。乾封初,為沛王府修撰。後為虢州參軍,因罪革職。南下省父時,渡海溺水卒。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稱初唐四傑。反對綺靡文風,提倡表現濃郁的情感與壯大的氣勢。文以《滕王閣序》最著名。原集已佚,有輯本《王子安集》。

一位讓滕王閣千載揚名的年輕詩人

一篇戲文毀前途

天才往往早慧,王勃六歲時便能作詩,且詩文構思巧妙,詞情英邁;九歲時,讀顏師古注的《漢書》後,指出顏師古著作中錯誤,撰成《指瑕》十卷;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從七品),成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

王勃當上朝散郎後,經主考官的介紹,擔任沛王府修撰,並深得沛王李賢的器重。兩年後的一天,只有十三歲的李賢與其弟英王李顯鬥雞。當時社會風靡鬥雞活動,各位王侯鬥雞,互有勝負,這本是十分平常的事兒。可是,十八歲的王勃還不諳官場規則,沒有政治頭腦,為了給沛王李賢助興,就寫了一篇遊戲文章,叫《檄英王雞》。這篇文章,雖是遊戲之作,如果用今天的眼光看,卻是一篇挺好的雜文。這本是小孩子家家遊戲玩笑之事,本不值得大驚小怪。但是,一旦上綱上線,那就非同尋常了。不幸的是,這篇《檄英王雞》竟然傳到了唐高宗手中。皇帝看了這文章,忽然由鬥雞聯想到自家兄弟間爭鬥的殘酷住事,當時太子承乾,魏王李泰等唐高宗的兄弟們都死於皇位之爭;更由此聯想到玄武門事件,當年,秦王李世民發兵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李元霸,然後才做了皇帝,成為唐太宗的。你王勃小子寫這檄文想幹什麼?是要諷刺往事,還是要挑撥李賢和李顯的關係?可不能讓自己的後輩兄弟相互殘殺了!想到這裡,龍顏大怒,:"歪才,歪才!二王鬥雞,王勃身為博士,不進行勸誡,反倒作什麼檄文,有意虛構,誇大事態,此人應立即逐出王府。"於是,王勃被逐出王府。王勃憑著自己的才情和苦心經營剛剛打通的仕途,就因為一篇遊戲文章給毀了。

一位讓滕王閣千載揚名的年輕詩人

四川山水助詩才

王勃被免職以後,便離開長安,到四川一帶遊歷,登山曠望,慨然思諸葛之功,賦詩見情。

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夏秋時,王勃在金堂(今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創作《尋道觀》一詩。

尋道觀

芝廛光分野,蓬闕盛規模。

碧壇清桂閾,丹洞肅松樞。

玉芨三山記,金箱五嶽圖。

蒼虯不可得,空望白雲衢。

這首詩描寫了興盛時期昌利觀周圍的事物及環境,表達了作者對道教的嚮往之情,也流露了作者失意於官場之後消極情緒。

秋江送別二首(其二)

歸舟歸騎儼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誰謂波瀾才一水,已覺山川是兩鄉。

這首詩寫得非常深情。在詩中,詩人運用了一個十分普通的宮廷轉喻來進行巧妙的議論:"誰說甲是真的(事實上甲是真的),因為乙(巧妙的構思)與甲相矛盾。"由於離別,江水不再是一個小區域,而成了兩個不同世界的分界線。最後兩句,詩人進一步地描寫了自己對於友情的那一份深沉的愛,同時也讓人們感受到了詩人內心的真誠。

王勃就這樣一路遊一路寫,創作了不少詩篇。遠遊山水詩不僅充分展現了奇險壯麗的入蜀途中風光,而且因傾注了鬱積之氣而尤顯深沉悲涼,底蘊深厚。

遭人暗算險丟命

王勃,真實命運多舛。有一個犯了死罪的官奴,跑到王勃那裡請求庇護。大概之前他們相互也認識,算是熟人,就留下了,畢竟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嘛!可是,後來,隨著風聲漸緊,害怕事情洩露,連累自己甚至家人,就安排人把他給殺死了。王勃被下獄,還差點被判成死罪,好在後來遇赦才保全了性命。不過《舊唐書》記載,王勃藏匿曹達一事,其實是與王勃有過節的人給王勃埋下的圈套。他的父親也因此遭降職為交趾令。交趾,就是現在的越南北部紅河三角洲地區。

王勃在《上百里昌言疏》中表達了對父親的內疚心情,從中可體會到身為孝子的王勃內心強烈的羞愧和自責:

如勃尚何言哉!辱親可謂深矣。誠宜灰身粉骨,以謝君父……今大人上延國譴,遠宰邊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東甌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矣。


一篇序文足千古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在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輿新修滕王閣落成大典,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目的是就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讓自己的女婿孟學士表現表現才情和學問,為將來的仕途鋪平道路。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他的名氣,便請他也參加宴會,添添喜氣。其實,事先閻都督就讓女婿準備好一篇序文,到時候做做樣子,書寫給大家看,彷彿是席間即興所作。

一位讓滕王閣千載揚名的年輕詩人

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筆墨紙硯,假惺惺地請諸人為這次盛會作個序。這些深通官場潛規則的文人學士,官僚鄉紳都知道他的用意,所以大家都推脫說"不敢不敢"。

行事衝動,涉世不深,好表現的王勃根本沒有想到這一層。面對諸多大佬的晚輩王勃,竟不知推辭,毫不客氣地接過紙筆,當眾揮筆而書。

這一出,算徹底打亂了閻都督的計劃,自然是老大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後。老江湖自然也不能太失風度,就教人去看王勃寫些什麼。聽說王勃開首寫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而已。"又聽說:"星分翼軫,地接衡廬。"便沉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時候,都督不禁讚歎道:"真天才也,此文當垂不朽!"我們在讚歎王勃天才之作時,也別忘了,其實,閻都督也是相當有才學,富有極高的鑑賞能力的!若是個沒涵養沒才學的,直接將這不知輕重的毛頭小子逐出會場,恐怕就沒有了千古名篇《滕王閣序》,也沒有人知道唐朝歷史上還有一個閻都督。閻都督不僅沒有怪罪王勃打亂了自己的計劃,還以四百丈布帛相贈。這實在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為動人的一段佳話。

慶典結束以後,王勃便繼續乘舟南下,去交趾(越南)去看望父親,結果乘船時遇到風浪,落水而死。年僅二十七歲!

一位讓滕王閣千載揚名的年輕詩人

好在王勃有詩文流傳於世,仍然會引起後世讀者的共鳴和讚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王勃的名句,我們將空間置換成時間,或可這樣安慰王勃:"異代存知己,千年若共時。"

當初,吏部侍郎裴行儉有鑑識人才的能力。李敬玄尤其看重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和王勃四人,認為他們必當顯赫富貴。裴行儉說:"士人想走的長遠,應以器量見識為先而以文才為後。王勃等雖有文才,卻浮躁淺露,哪裡有享受官爵俸祿之器量呢!楊炯性格沉著文靜,職位應該會達到長官之首,其餘的能善終就是幸運的了。"

嗚呼,是天妒英才,還是性格所致,大家可以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