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实施两项国家级棉花试验助农增收

无棣实施两项国家级棉花试验助农增收

四月下旬以来,在位于无棣县西小王镇的4000亩山东棉花研究中心鲁北棉花试验培训基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棉花优异种质资源耐盐碱鉴定与创新鉴定》和《黄河三角洲棉田农用地膜污染防治试验》两项国家级试验正在这里有序进行。

无棣实施两项国家级棉花试验助农增收

将棉花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西小王镇位于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盐渍化程度高,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产量较低,而棉花属于耐盐作物,盐碱地植棉相对效益较高。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棉花优异种质资源耐盐碱鉴定》试验旨在筛选适合盐碱地种植的耐盐品种,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节本增收。山东省农科院棉花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胜利介绍说:“《棉花优异种质资源耐盐碱鉴定与创新鉴定》这个试验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快耐盐棉花品种的筛选,以适合无棣甚至整个黄河三角洲低海盐碱地优质丰产耐盐性棉花生产,助农增收,造福百姓。”

无棣实施两项国家级棉花试验助农增收

在农业生产中,地膜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具有增温、保墒等功能,能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但由于重使用、轻回收,部分地区地膜残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农业绿色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市、县农业农村局与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和中国农科院联合开展了《黄河三角洲棉田农用地膜污染防治试验》项目,在国家标准地膜(聚乙烯塑薄膜)的基础上,对生物降解地膜、全生物降解地膜、强降解地膜、光降解地膜等一系列环保农用地膜分别进行试验,减少农田“白色污染”,推进农业增产增收。

滨州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李志刚介绍说:“棉花是滨州市的主要农作物,地膜在棉花的生产中确实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原来一直推广超薄地膜基本上一年以后就烂得一小块儿一小块儿的,没法回收,对土地造成很大的污染。鉴于这个实际,我们开展了《黄河三角洲棉田农用地膜污染防治试验》项目。这个实验分两种,一个实验是选择了可降解的地膜,一年以后地膜就慢慢分解了,不会对土地再造成污染;另一个实验是选择了超强地膜,就是通过棉花收获了以后再利用机械把它收回来,从而解决了地膜对土地污染的问题。”

无棣实施两项国家级棉花试验助农增收

为扎实有效做好这两项国家级棉花试验,山东棉花研究中心鲁北棉花试验培训基地积极探索实施“土地托管”“订单种植”发展模式,让企业与棉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进一步解放劳动力、提高棉农收入,稳定和优化企业棉源供应。“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助推西小王镇棉花种植面积保障工程、良种引进工程、棉花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等‘三大’工程的全面实施,为进一步叫响‘锦棉小镇、品质小王’品牌锦上添花。”山东世耀集团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信甫对笔者说。

无棣实施两项国家级棉花试验助农增收


通讯员:张海鹰 杨宝勇 赵延顺 范晓慧 曹志红

编 辑:朱雅琼


无棣实施两项国家级棉花试验助农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