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油翁》:被誤讀的“謙虛”和“傲慢”

《賣油翁》選自北宋文豪歐陽修所作的筆記小說《歸田錄》,講述了康肅公陳堯諮和賣油老翁之間的故事。陳堯諮善射並以此自誇,賣油翁路遇陳堯諮射箭,認為此技不足與外人稱道,在陳堯諮盛怒之時,賣油翁展現了從錢孔倒油的技藝,並點出其中奧妙:不論陳堯諮射箭還是他倒油,都是憑手熟而已。

《賣油翁》:被誤讀的“謙虛”和“傲慢”


這則故事的主題一直被解讀為“熟能生巧”,“術業有專攻”,“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等,對於故事中的兩個人物形象,也往往是謙虛沉穩的賣油翁和傲慢無禮的陳堯諮這種經久不變的標籤。後續又有人對此生疑,認為賣油翁不但不謙虛,反而有故意找茬的傾向,陳堯諮的傲慢是情有可原,一時間將兩個人物的黑白顛倒了過來。賣油翁是真的謙虛還是找茬?陳堯諮是否真的傲慢無禮?筆者將通過文本細讀做出自己的解答。

一、“謙虛”的賣油翁?“找茬”的賣油翁?

賣油翁身懷倒油絕技卻不像陳堯諮那樣“自矜”、不可一世,反而沉穩處之,這是“謙虛派”的主要觀點,也是目前在中學教學領域最常見的觀點。

“找茬派”則認為,賣油翁擅離職守,不好好地走街串巷賣油,反而在陳堯諮家圃前駐足,“睨之久而不去”,實則是想引起陳堯諮注意,有意賣弄自己的技藝,這是其一。其二,賣油翁偷換概念,將區區酌油之技與六藝之一的箭術相比,並以一句“無他,但手熟爾”既貶低了陳堯諮的射技,又故意彰顯自己的才識,還裝作一副內斂謙遜的樣子。

從整個故事的起因來看,陳堯諮“嘗射於家圃”,在自家園子裡射箭,賣油翁路過並“釋擔而立”,放下擔子站在那裡,看了良久也不離開,由此推動了後面陳堯諮“忿然”和賣油翁“酌油”情節的開展。在“找茬派”看來,賣油翁的“主動靠近”是引發矛盾的主要導火索,畢竟陳堯諮不是在大庭廣眾之下炫耀自己的才能,而是在自家的院子裡練習射箭,而賣油翁是擅自進入陳堯諮的活動空間,還大言不慚得對其指點,故有故意找茬之嫌。

《賣油翁》:被誤讀的“謙虛”和“傲慢”


在筆者看來,首先,賣油翁的工作本就需要走街串巷,他在四處奔走的過程中看到一大戶人家在射箭,本著人人都有的看熱鬧的心情,便會駐足而立,不存在故意靠近之說。

其次,對於陳堯諮高超的射技,賣油翁沒有嘖嘖稱讚,而是“睨之”和“但微頷之”,即斜著眼看,微微點頭,這裡並不是為了激怒陳堯諮,畢竟激怒一個世家公子沒有任何好處。賣油翁對於陳堯諮的射技之所以表現平淡,是因為他內心深處認為:不論是射箭之處,還是他的酌油之技,都是經過日積月累的苦練才達到了“手熟”的境界。賣油翁看透高超技藝背後的奧秘,所以對於陳堯諮的射技不像旁人那般歎為觀止,而是“微頷”,實則已經表現出了對陳堯諮勤奮苦練的認可。

最後,賣油翁的“說教”和“酌油之技”也是“謙虛派”和“找茬派”爭論不一的情節。前者認為賣油翁此舉恰恰彰顯了一個身懷絕技之人的謙遜,與自視甚高的陳堯諮形成鮮明的對比;後者認為,賣油翁完全沒必要展示酌油之技,不過是為了凸顯自己而故意為之。

在筆者眼中,賣油翁的那句“無他,但手熟爾”只是陳述了他對陳堯諮射技的個人見解,而非有意激怒,而後他展示酌油,只是事態所需,因為那時陳堯諮已經“忿然”,認為賣油翁口出狂言,為了平息他的怒火,賣油翁才順勢展示了自己的技藝,並再次表述了自己對於高超技藝的看法——手熟即能生巧。故賣油翁並非所謂的貶低陳堯諮的射技,抬高自己,他不過是和陳堯諮分享了自己對於技藝的看法,陳堯諮認為技高於人,值得自誇,賣油翁認為技藝是手熟所致,不便炫耀,如此而已。

《賣油翁》:被誤讀的“謙虛”和“傲慢”


二、“無禮”的陳堯諮?“傲慢”的陳堯諮?

對於陳堯諮的人物形象特點,兩派也是褒貶不一。“謙虛派”以賣油翁的沉穩作對比,批評陳堯諮傲慢無禮;“找茬派”則認為陳堯諮的憤怒事出有因,可以理解。

歷史上的陳堯諮,據《宋史》記載,他“性剛戾,數被挫,忽忽不自樂。”

性情雖然暴躁易怒,但在技藝上確實高人一等,深受皇帝重用。

“工隸書。善射,嘗以錢為的,一發貫其中。”

後累官至翰林學士兼龍圖閣學士、右諫議大夫。卒後,朝廷加贈他太尉官銜,賜諡號"康肅"。


《賣油翁》:被誤讀的“謙虛”和“傲慢”

關於他的射箭技藝,確實如文中所言“當世無雙”,歐陽修在另一篇文章裡描繪“陳堯諮善射,百發百中,世以為神。”所以,在射箭方面,陳堯諮確實有可以“自矜”的資本和底氣。一個人擁有著高於常人、神乎其能的技藝,且被世人稱讚不已,奉為“神人”,那麼不論在什麼場合,他都希望且期待著別人給予他一如既往的肯定和讚歎。

陳堯諮就是如此,即便是在家中練箭,但有賣油翁這一觀眾,他自然是希望賣油翁與其他人一樣,對他的射技表示歎服。然而賣油翁只是“睨之”,即便看到陳堯諮“發矢十中八九”,也不過是“微頷之”。這與陳堯諮的期待大相徑庭,按奈不住的陳堯諮先發制人,以反問的口氣問賣油翁“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意思是:你也懂得射箭嗎?我的射箭技藝難道不精湛嗎?在筆者看來,與其說是陳堯諮此話傲慢狂妄,不如說是等待誇獎和歎服的急切。陳堯諮最為期待的回答是賣油翁對他的射技大加讚賞,然而看透一切的賣油翁不僅沒有讚美他,反而以一種雲淡風輕的口吻點出了技藝純熟的奧秘。

《賣油翁》:被誤讀的“謙虛”和“傲慢”

沒有獲得期待中的回答,自己安身立命的射技又被輕巧地冠之“手熟而已”,身居高位且性情剛戾的陳堯諮“忿然”也在情理之中。任何一個人自以為傲的技能被否定,都會憤怒或悲傷,何況是本就暴躁的陳康肅公?所以,筆者更傾向於陳堯諮的憤怒是事出有因,但不是賣油翁的故意激怒,而是兩人對同一件事看法不一而產生了誤會和嫌隙。

陳堯諮的憤怒是真實的,但說他無禮、傲慢則多少有些牽強。

事實上,歐陽修筆下的賣油翁不符他的身份設定,反而是作者故意為之,讓他成為一個單純的“說教者”。歐陽修給予了這位說教者高年歲(大多認為年歲越大,經驗越豐富,看事情也就越通透),低身份,意在以一名泛泛之輩對陳堯諮一類的人作出人生的引導。這種類型的人物設定和故事模式在古代文學中很常見,像詩人李白偶遇在河邊磨鐵杵的老婆婆,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在《賣油翁》中,歐陽修主要是想借賣油翁之口,批評陳堯諮的高調和狂妄,即便射技超群,也不應自滿自誇,為人、做事應符合君子的德行操守,做到謙虛沉穩,不露鋒芒。

《賣油翁》:被誤讀的“謙虛”和“傲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