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損傷:一胎不修復 二胎更嚴重!



郴州市中醫醫院婦產科近期接診了一位32歲的孕婦,她生完一胎後時常感覺身體不舒服,出現咳嗽,打噴嚏漏尿及下腹部脹痛等症狀。她一開始以為是月子沒坐好,也沒放在心上。沒想到時隔一年多後生下了二胎,產後檢查時卻查出了子宮中度脫垂。


子宮脫垂是指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宮頸外口達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出於陰道口以外,常合併有陰道前壁和(或)後壁膨出。陰道前後壁又與膀胱、直腸相鄰,因此子宮脫垂還可同時伴有膀胱尿道和直腸膨出。子宮脫垂與支持子宮的各韌帶鬆弛及骨盆底託力減弱有關,因此多見於多產、營養不良和體力勞動的婦女。

盆底損傷:一胎不修復 二胎更嚴重!

懷孕、生產幾乎是每個女性人生必經之路。而分娩損傷是造成子宮脫垂的主要原因。分娩,尤其是難產、第二產程延長或經陰道手術助產,易造成宮頸、宮頸主韌帶、子宮骶韌帶和盆底肌肉的損傷,若分娩後支持組織未能恢復正常,就容易發生子宮脫垂。

很多寶媽在生產第一胎時就忽視了盆底肌的重要性,導致在生產二胎後子宮脫垂更為嚴重。所以,在關注懷孕分娩和母乳餵養的同時關愛媽媽的盆底、及時康復、防止後患,是明智且必要的做法。產後檢測、評估盆底肌肉損傷程度,並及時進行康復訓練,是預防、治療盆底功能障礙的首選方法。


盆底損傷:一胎不修復 二胎更嚴重!


盆底筋膜損傷不可逆

盆底肌上不僅僅是肌肉,還有很多筋膜和韌帶這些結締組織。筋膜和韌帶對於盆底肌的支撐作用非常關鍵。

由於懷孕和分娩,盆底肌必然出現鬆弛,但我們的子宮等臟器不至於一下子脫垂下來,就是由於有筋膜韌帶還在撐著。但如果我們不及時恢復盆底肌的強健,筋膜遲早也會支撐不住,斷裂後,像拉斷的橡皮筋,無法再恢復。筋膜損傷後出現的脫垂,通常比較難通過非手術方式去治療。


一胎後不修復,二胎時損傷更大

非常多的二胎媽媽跟婦產科醫生反應她的問題,聊完之後會說一句:“我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都沒像現在出現那麼多問題。”那是當然,生產一胎時的身體更為年輕,身體機能更好,所以很多孕媽在懷二胎時明顯感覺要比一胎時辛苦。

懷孕對於盆底肌的慢性損傷在二胎時是疊加的,就有一位二胎孕媽抱怨過懷孕時打個噴嚏就會漏尿,這在懷一胎時可沒發生過。這就說明一胎產後如果不及時康復盆底肌功能,在二胎孕中就可能會出現盆底損傷相關症狀或者症狀加重。

盆底損傷:一胎不修復 二胎更嚴重!


盆底肌是有記憶的

我們都見過吃不胖的瘦子,和瘦不下來的胖子。如果突然讓瘦子多吃,他開始發胖,但到某個程度會停止下來。讓胖子減肥,一開始瘦了,然後又出現平臺期。這都是由於身體的記憶功能,記住我們某個階段的狀態,不輕易改變。

盆底肌也一樣,孕期子宮發育帶來的壓力使得盆底肌逐漸鬆弛,在分娩後也不會立即恢復原狀。此時盆底肌就“記憶混亂”,它不知道該記住孕前健康的肌肉,還是產後鬆弛的樣子,此時我們要抓緊做康復訓練,別讓盆底肌“記住”鬆弛的狀態,定型之後,恢復難度增大了。


盆底康復技術有哪些?

盆底肌肉訓練;

家庭功能康復器使用(如陰道啞鈴);

生物反饋輔助的盆底肌肉訓練;

低頻電刺激;

膀胱訓練(行為治療);

中醫綜合治療(中藥口服、針灸、艾灸、物理手法對骨骼、肌肉、臟器的調整)。


如何讓盆底康復更有效?

凱格爾運動、生物反饋、電刺激配合中醫綜合治療,可以使受損的盆底肌肉、神經得到恢復,具有長期療效,有效提高盆底疾病治療效果,幫助改善盆底功能,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

(1)凱格爾運動:凱格爾運動被認為是對女性治療陰道脫垂以及預防子宮脫垂的好方法,可用來訓練盆底肌肉群,以達到強化此肌肉群的目的,常被用來降低婦女的產後尿失禁問題。


(2)生物反饋:藉助置於陰道或直腸內的電子生物反饋治療儀,監視盆底肌肉的肌電活動,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自主的盆底肌肉訓練,並形成條件反射。

(3)電刺激治療:電流反覆刺激盆底神經和肌肉,增加盆底肌的收縮力,反饋抑制交感神經反射,降低膀胱活動度。

盆底損傷:一胎不修復 二胎更嚴重!

婦產科盆底治療儀電刺激治療

除此之外,中醫在盆底康復的治療中也有獨特的優勢:

(1)中藥口服:中醫辨證論治認為此病多以虛症為主,治療須著眼於虛,著手於補。臨床多用補中益氣湯或大補元煎加味口服益氣升陷,溫陽補腎,起到加強體質、增強盆底組織支持作用的效果。

(2)針灸:疏通經絡、氣血,補中益氣,昇陽舉陷,固攝尿液,維持臟器的正常位置。

(3)艾灸:溫通經絡,改善盆底肌群的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狀態,使盆底肌群得以濡養,恢復肌肉的彈性。

(4)骨盆脊柱矯正:通過中醫推拿的傳統手法,以骨盆為中心,矯正脊柱和全身骨骼,鬆弛肌肉和結締組織,從根本上去除致病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