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殷蓬头

仙人殷蓬头,县志上记载着他的事迹,而世上流传的故事,说法各不相同。

据说,他本来寄居在广东横坑的郑姓人家,走后留下一根拐杖,还有一幅自画小像。画像栩栩如生,每到除夕,郑家必要焚香祭拜。有一年正在祭拜,拐杖忽然腾空飞走了。后来,画像也被他家的乳母偷走,卖给了姓凤的街头小贩。凤某只看到画像很传神,不知道是出自仙人之手。有个裁缝,告诉了他画的来源,才知道是郑某的传家宝,就珍藏起来。郑家人知道后,用十万钱赎了回来。

殷仙人在横坑的时候,正好是插秧的季节,村里人雇工。好几十家,他都去答应下来。第二天早晨,把秧苗挑到田埂上,抓起来,一大把一大把的向田里扔。秧苗到了水里,自己就站成了排,不到还没落山,就都栽完了。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殷蓬头

有一次,他遇到一个插秧的,开玩笑说:“我给你算了一卦,你今天栽不完了。”农夫不以为然,说:“我马上就要完工了,谁说我干不完的?”殷仙就笑着走开了。农夫忽然看到水沟里有很多鱼,又大又肥,就堵住水沟,脱了布衫捉鱼。捉了一天,到了傍晚,满载而归,到家一看,都是杨树叶,才知道是仙人在戏弄自己。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殷蓬头

郑氏家族有个富翁,积德好善,和殷仙是好朋友。仙人对他家的婢女说:“你家主人命里要当乞丐。”婢女说:“主人家的粮仓都连成了片,金子都装满了箱,怎么会当乞丐呢!”仙人说:“命里如此!”

第二年的元宵节,他对富翁说:“今晚姑苏城里的花灯,天下第一,咱们去看看?”富翁说:“世上没有叶法善,就是想去看,也去不了。”殷仙说:“非也非也,我就能给你想办法。”拿出一根拐杖,让富翁闭着眼睛骑在上面,就觉得耳边嗖嗖的风声,不一会听到他说:“到了。”睁眼一看,真是苏州西门,城里火树银花,五光十色,观灯的人摩肩接踵,人声鼎沸。挤挤挨挨的走了二三里地,殷仙人忽然不见了。

郑富翁大惊,找了一夜,踪影全无。他虽然是个富户,但很少出门,广东横坑方言苏州人又听不太懂,一时举足无措,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只好脱掉外衣卖了换吃的。想找个同乡一起回家,好几天也没找到,只好沿街乞讨,颠沛流离一个多月,才碰到一个贩纸的同乡,把他安置在船尾,带回了家乡。

这样的事情殷仙人还做了很多。有一天,他折了一个小竹棍儿放到水面上,大声喊道:“谁能上来,就可以做神仙。”连喊三声,没人尝试,他就自己踏上竹棍儿,飘然而去了。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殷蓬头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无厘头恶作剧的神仙,特别是戏弄富翁的一节,很有些过分。如果故事是真的,也可能是替富翁避劫。我们这有个民俗,如果筷子掉了,预示着要挨打。旁边的人就轻轻的打他一下,据说就躲过去了。

另外,原文中提到了子胥吹箫的故事,在这我简单介绍一下。楚王杀了伍子胥的父亲后,还四处画像缉拿伍子胥。他在逃难的时候,遇见了一个老头,那个老头找了一个和伍子胥很像的人,穿上他的衣服,出城的时候假装惊慌,被捉去了。守城门的士兵以为人犯捉到,就放松了警惕,等发现抓错了人,伍子胥早就蒙混过关了。到了吴国,特意沿街乞讨,吹箫来引起了吴王的注意,被得到了重用。

这里借用这个典故,就是说郑富翁一边乞讨,一边寻找老乡,没有太深的含义。


【原文】仙人殷蓬头,邑乘尝载其事,而世传蓬头仙名幻术,纷纷不一。

  仙本寄迹横坑郑氏家,去后留一杖、一自绘小像。像神采如生,每届除夕,郑必设像与杖,馨香祀之。一岁方设祀,杖忽腾空而去,惟像仅存。后为乳媪所窃,鬻于凤氏之卖浆者家。凤只奇其绘事之能,而不识为仙笔也。有成衣匠,为凤详其颠末,始知为郑氏珍藏物,倍宝贵之。后郑侦知,以重价请赎,纳钱十万,始获珠还。

  仙栖横坑时,值农田莳插,里人雇之佣工。数十家相继,仙偕诺之。诘旦,担秧立亩上,迎风抛掷,自成行列,不终日而连畴千顷,悉已栽成。又尝走阡陌间,见插羽者,戏之曰:“吾为汝卜兆,今日不能终亩。”农嗤妄之,曰:“吾将竣此而朝食,谁言不终哉?”仙笑而去。农见沟洫中游鱼成队,肥鲜可爱,乃筑泥以塞畛畦缺处,脱布衫张水中,驱捕游鱼。随波遂流,极尽劳瘁,红日西沉,得鱼满笼而归。审睇之,乃杨叶耳,始悟仙之绐己也。

  郑有富翁,颇持善念,与仙最相友善。仙谓其婢曰:“汝主人命当为丐。”婢曰:“主人稌黍连仓,积金盈笥,何由为丐哉?”仙曰:“命如是也。”次夕为元宵节,仙谓郑翁曰:“今夜姑苏灯景,胜甲天下,何不一争快睹?”郑曰:“世无叶法师,斯念不能偿也。”仙曰:“否否,试为君一行其术。”因出藤杖,使郑闭目跨其上,觉风声谡谡,过耳甚捷。俄而呼郑曰:“至矣l”启睫梘之,阊门也。火树银花,五光炫耀,压臂摩肩,人声腾沸。挨挤二三里,遂失仙所在。

  郑大惊,彻夜踪迹,毫无影响。郑虽殷富,然田舍翁足不出户庭,语操土音,听者瞥然,旁皇吊影,莫知归路。因脱身上布裘,易食餬口。思觅同乡客与之俱归,居数日,渺不可得,嗷嗷枵腹,势不可支。遂行子胥吹箫故事,颠连匝月,始遇有同乡贩纸者,廉得其实,携置舟尾,狼狈以归。

  仙所为,类此者甚伙。一日,仙折竹枝浮水上,因大呼曰:“能踏此者,当与之俱仙。”三呼无有应者。仙遂跃登其上,飘然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