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孩子有這4個壞習慣,家長別慣著,超過6歲就難改了

很多家長都羨慕那些高智商的孩子,但是決定孩子高度的有的時候並不是智商,往往是從小養成的習慣,如果一個人一直養成好習慣,那麼他就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才能,而一個壞習慣往往會掩蓋孩子的才能,甚至會將孩子性格上的弱點最大程度的暴露在外面,對他整個人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3歲半到6歲時,是孩子建立規則感的關鍵時期,過了這個年齡就難改了。

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並且幫助孩子形成一些基礎的規則意識。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產生了一些壞習慣,要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這種習慣是錯誤的,並且家長要給予一定的懲罰,比如適當剝奪或者延遲滿足一次他最在乎的東西,或者最想做的事情。

通過規則感的建立,孩子讓他知道,做了錯事,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若孩子有這4個壞習慣,家長別慣著,超過6歲就難改了

孩子產生了哪些壞習慣家長一定要糾正呢?

一,無視別人說話

家長在指使孩子做一些他們不喜歡做的事情的時候孩子經常會採用無視的方式默默的反抗,如果一次還可以,如果孩子接二連三地採用這種方式,家長就要重視起來了。孩子因為覺得無視家長是一種無所謂的行為,他們不會受到任何的處罰,所以才接二連三的做出這樣的行為。

如果家長還不注重孩子的這種壞習慣會讓孩子長大之後成為一個目中無人非常傲慢的人,他們在與別人相處的過程中也會給他人留下並不好的印象。

小莫就是一個經常在爸爸媽媽提要求的時候選擇性聽取的人,遇到他想要做的事情就會很快的回答,但是碰到他不想做的事,他就會盡可能的迴避。小莫的爸爸媽媽為了改變他的這種習慣,就採取了這樣的措施,如果有的事情需要爸爸媽媽反覆提醒小莫去做,那麼就減少他每天看動畫片或者是玩遊戲的時間。

如果一個星期連續三次出現這種情況,那麼小莫的爸爸就一個動畫片都不讓他看了。這個規則雖然聽起來非常的嚴厲,但是小莫的爸爸媽媽為了改掉他的壞毛病一次也沒有妥協過,他們相信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對孩子好。

若孩子有這4個壞習慣,家長別慣著,超過6歲就難改了

二,無視規則

我朋友家的兒子就是這樣一個毫無規則意識的人,他在晚上該睡覺的時候不睡覺,在白天該吃飯的時候不吃飯,朋友被他孩子打擾的連自己的生活規律也完全被打亂了。這只是習慣上的規則,孩子如果不遵守打擾的可能只是家裡的爸爸媽媽,但是如果有一些道德和法律上的規則不遵守就可能突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線,對他們自己甚至是對整個社會都有一定的危險性。

孩子在小的時候可能不能理解規則,但是規則是約束所有人的,家長不能夠因為孩子小就一直放任他們,應當循序漸進的交給孩子規則意識,讓他們哪怕有一天步入社會也可以嚴於律己。孩子在三歲到六歲之間是建立規則意識最重要的一個時期,在家裡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生活作息方面的規律,在外面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道德和法律規則,一旦孩子們不遵守規則或者是打破規則做出了錯誤的行為,家長應當對孩子進行相應的處罰,讓他們知道這種行為是完全錯誤的,他如果實施了就需要對此負責受到懲罰,這是無法逃避的。

在給孩子講規則講道理的時候,家長不能夠嬉皮笑臉,一定要非常嚴肅的告訴孩子,有的時候一些大道理孩子可能根本聽不懂,但是從父母嚴肅的表情和語氣當中他們能夠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也會更加的重視規則。

若孩子有這4個壞習慣,家長別慣著,超過6歲就難改了

三,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大吵大鬧

鄰居前幾天跟我抱怨他自己的孩子經常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吵鬧,根本不在乎場合。前幾天他帶孩子去商場買玩具的時候,明明之前說好了買他最喜歡的那一個就足夠了,但是逛著逛著孩子又喜歡上了另外一個玩具也非要買下來,他跟孩子商量只買一個可不可以,結果還沒商量出什麼結果,孩子就開始坐在地上哭鬧。

那天正是週末,逛商場的人非常的多,孩子坐在地上哭鬧,吸引來很多的目光。他除了答應孩子的要求,真的別無他法。相信這一幕,很多家長都非常的熟悉,特別是在公共場合,孩子哭鬧是家長最頭疼的問題,那個時候面對哭鬧的孩子家長們可以說是有求必應。

要糾正孩子的這個壞習慣,家長要記住這麼關鍵的5個字,叫做溫柔而堅持。這5個字就是告訴家長,針對不同的事情應當採取不同的措施,特別是對於原則性的問題是一定要堅持正確的做法不能夠對孩子妥協,但是態度上卻一定要溫柔,所謂溫柔就是不能用打罵等極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特別在一些公共場合,如果父母太過於嚴厲會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若孩子有這4個壞習慣,家長別慣著,超過6歲就難改了

四,做事磨蹭

小南從小做什麼事情就比其他的孩子要慢一些,小南的媽媽總以為這小孩子太小還不熟悉所以才這樣,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小南的媽媽發現孩子做事溫吞的習慣還是沒能糾正過來。上一年級的時候別人寫作業只要花一個小時,但是在小南那裡,他要花2~3個小時才能寫完。

小南的媽媽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做事慢其實是很容易形成習慣的,而且一旦形成習慣是很難糾正的,無論是在學習和生活上,如果家長們發現自己的孩子做事溫吞磨磨蹭蹭的,家長一定要及時的給孩子糾正,一開始的時候不要一直催促孩子,這樣很可能適得其反,先要用鼓勵的方式讓孩子們認識到如果他們很快的做成某件事家長會給他們獎勵,這樣孩子會有意識的讓動作快一點。

另外還要建立孩子對於時間的認知,比如說在孩子的房間當中擺放時鐘或者是沙漏等計時的工具,讓孩子在生活當中逐漸的體會到5分鐘,10分鐘,一個小時,竟是多長時間,建立最為淺顯的時間觀念。最後,家長也可以在適當的時間跟孩子一起制定一個規劃表,讓孩子每天的生活都嚴格遵循這個表格的時間去完成。

若孩子有這4個壞習慣,家長別慣著,超過6歲就難改了

我們都知道養成一個好習慣是很困難的,但是形成一個壞習慣卻很簡單,所以家長一定要及時的給孩子改正,避免讓這些壞習慣真的深入孩子的骨髓,那時再想改就很困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