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腦科學家15年研究成果:這樣做,打造不易疲勞、高效運轉大腦

芝書醬:頭條簽約作者,一年共讀100本書。如果你沒時間自己讀書,點擊右上角關注!


有個年輕人去參觀水族館,發現裡面有大、中、小三種鯊魚,分別被裝在不同的玻璃缸裡,他就問水族館館長,是不是等小鯊魚長大了,就放到中鯊魚的缸裡去,等中鯊魚長大了,再放到大鯊魚缸裡去。

沒想到,館長微微一笑說,那些中鯊魚和小鯊魚,都不會再長大了,因為玻璃缸的大小限制了它們的成長。

走出舒適圈是必要的成長過程,記錄是用來被打破的,經驗是需要積累的。如果一直呆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就永遠無法經歷真正的成長和進步,也無法體會成功的喜悅。

想知道如何輕鬆地走出心理舒適圈嗎?其實,這個問題腦科學可以來幫忙。

日本神經科醫生樺澤紫苑,在《為什麼精英這樣用腦不會累》中指出,在大腦中有7種對我們影響最大的腦內物質,分別是: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血清素、褪黑素、乙酰膽鹼和內啡肽。

這七種腦內物質均有不一樣的功能與特性,只要你瞭解並充分運用,便能使其成為改變工作與生活的奇蹟物質。

樺澤紫苑從事腦科學研究已有15年之久,是腦神經科學博士,他從“腦內物質”的角度出發,將正統的科研成果的場景應用普及給腦力工作者,總結出了最順應人腦機能的正向工作方法。

日本腦科學家15年研究成果:這樣做,打造不易疲勞、高效運轉大腦

01、多巴胺工作術

多巴胺工作術,也叫“積極力提升7步法”,運過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做事的積極性。

人腦中有數百億個神經元(神經細胞),神經元之間在結構上並沒有原生質相連,僅互相接觸,其接觸的部位稱為突觸。

突觸小體中有突觸小泡,突觸小泡中有神經遞質,神經遞質由突觸前膜釋放到突觸後膜,使後膜產生興奮或抑制。

神經遞質,即是上文提到的“腦內物質”。首先,我們來了解對人體最重要的腦內物質:多巴胺。

多巴胺在兩種情況下會分泌:慾望得到滿足,以及“預感”慾望即將得到滿足的時候。

當慾望得到滿足的時候,或者預知即將得到滿足的時候,從A10神經延伸出來的神經系統就會活躍起來,給人帶來喜悅和快感作為獎賞,這個神經系統也叫“獎賞系統”。

在獎賞系統中,最重要的是位於大腦邊緣系統的“側坐核”,側坐核受到刺激後,會立即分泌出多巴胺,使人產生快感。快感和人的行動直接相關,所以人為了獲得更多、更大的快感,就會更加努力地採取行動,這便產生了更加努力的動機。這種不停升級的循環,就是“獎賞循環”。


日本腦科學家15年研究成果:這樣做,打造不易疲勞、高效運轉大腦


開心的時候、工作取得成績的時候、被人表揚的時候、感受到別人的愛的時候……都會刺激側坐核的神經元,使其興奮起來。

當攻克難關、實現目標時,我們會覺得無比幸福,這就是大腦中分泌多巴胺的緣故。

但是,如果我們取得了成績,卻沒有得到回報時,大腦就不會分泌多巴胺,也就提不起精神來繼續努力。

利用這個原理,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巴胺來幫助自己學習和工作:

先是設定切實可行的目標、不斷努力,讓大腦分泌一波多巴胺;過一段時間,當目標實現時,大腦會再次分泌多巴胺,使我們產生強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日本腦科學家15年研究成果:這樣做,打造不易疲勞、高效運轉大腦


把這種方法總結成方案,就是多巴胺工作術,它有七個步驟:

1、設定目標:此時,大腦已經在分泌多巴胺,就像是給汽車加了第一桶油。

2、想象目標實現時自己的樣子:為目標進行具體化、細節化、影像化的積極想象,此時,大腦會持續地分泌多巴胺,給行動補充燃料。

給自己製作一個“夢想相冊”(夢想達成的圖片),不斷查看“夢想相冊”來補給多巴胺。

3.反覆確認目標:我們必須把目標變成一個“隨時都能看見”的東西,反覆確認、強化,這也是補充燃料的重要方式。

比如,把目標寫在筆記本上,隨時翻看;做成電子卡片、手機屏保。

4.快樂的行動:帶著快樂的心情學習和工作,大腦就會分泌大量的多巴胺,產生“想要繼續不斷學習”的念頭;相反,如果帶著不情願、痛苦的感覺做事,大腦就不會分泌多巴胺,效率也會大大降低。

5.目標實現後,給自己獎賞:可以是一頓昂貴的美食,或是一個自己渴望的禮物,這樣的獎賞對激勵自己有重要的意義。

此外,表揚也是對大腦最高的獎賞:如果沒人表揚自己,請讚美自己、表揚、認可自己。

6.馬上設定更高的目標:取得階段性成功後,馬上給自己制定“蹦一下才能夠著”的下一階段目標,刺激多巴胺分泌。

7.累積和重複前面的過程,不斷增加自信。

多巴胺造就的強化學習系統,能夠使我們保持積極性,不斷挑戰高目標,取得成就。


日本腦科學家15年研究成果:這樣做,打造不易疲勞、高效運轉大腦


02、去甲腎上腺素工作術

如果你常常翻閱介紹高效工作方法的書,就會發現,很多這類書中都會提到同樣的工作技巧:即工作設定時限,讓自己快速行動起來,這樣工作效率就可以大幅提高。

這樣做確實非常有效,但你知道這背後的科學原理嗎?

人體中,有一種重要的腦內物質:去甲腎上腺素。

大家都有過考前突擊複習,或者是拖延到死線時,熬夜完成任務的經歷。每到這個時候,我們往往會感覺效率逆天、如有神助,過去不可能完成的事,好像也能輕易達成。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就是去甲腎上腺素的作用,當我們感到時間緊急、有精神壓力時,身體中會分泌去甲腎上腺素,它會在短期內提升人的記憶力和專注力,從而提高效率。

但是,如果一個人長期拖延,或是處於壓力巨大的精神狀態下,那麼就會導致去甲腎上腺素的過度分泌。然後,當這種腦中物質難以合成、分泌不足時,就會讓人身心疲憊,甚至患上抑鬱症。

因此,想要長期激勵自己,需要靠多巴胺工作法。去甲腎上腺素工作術,只適合用於短時間、相對簡單的任務。

日常工作和學習中,我們可以將多巴胺工作法,與“時間限制工作法”相結合,這樣就能大幅提升效率。

確定目標後,給自己手頭的工作設定一個時間限制,僅此一步,就能讓工作狀態為之一變。


日本腦科學家15年研究成果:這樣做,打造不易疲勞、高效運轉大腦


生活中,一時的愉悅能夠讓大腦分泌“多巴胺”,容易上癮,比如:追劇、刷微博、短視頻。

但是,在競爭壓力巨大的當下,我們是不可能一直處於悠閒狀態的。與其讓自己沉浸在一時愉悅、事後後悔的頹廢中,還不如訓練自己,去完成有一定難度的事。

事實上,當我們做這些事時,大腦也會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而且還會收穫喜悅、自我肯定的良性循環,這才是更會愛自己。

日本腦科學家15年研究成果:這樣做,打造不易疲勞、高效運轉大腦

<code>我是一個愛讀書的職場人,頭條簽約作者。
我堅信“腦內千山萬水,不如腳下一步,哪怕是跌出去的一步。”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或者幫我轉發一下,謝謝。/<code>
日本腦科學家15年研究成果:這樣做,打造不易疲勞、高效運轉大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