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第一位琼籍高级将领

隋唐以前的汉魏六朝,海南岛虽已置郡,但废兴相寻,有时连羁縻都不算。唐政权空前强大,慢慢从冯冼家族世袭代管过渡为中央政权直接委派官吏,在岛上设置州县,并进行了有效而艰苦地开发和管治,现在海南的行政画野就是唐初奠定的。文教事业也是到唐朝才草莱初辟,到宋朝便已开花结果,大盛则要到明清。在这漫长的历史年代中,海南的早期文献非常稀缺。早期,海南岛籍人物罕见于史册。

今日可见的史上第一个名姓具全出仕的海南籍官员,即八世纪唐玄宗、肃宗朝时的何履光

太平广记》:“岭南节度使何履光者,朱崖人也。所居傍大海”。

全唐文》之《上何都督履光书》:“崔国辅谨上书于都督何公节下:昨有自府庭而退者,云群公垂责,以为怠于奉上之礼……国辅常见群公有谋赞之能,明恤之量。敢以大雅之道而事君公。殊不知君公以凡徒见待……”

全唐文》云:“谯郡戴君孚幽最深……至德初,天下肇乱,况始与同登一科。君自样书终饶州录事参军,时年五十七。有文集二十卷。此书二十卷,用纸一千幅,盖十余万言”。


何履光,唐珠崖郡(即唐崖州,治所在舍城县,今琼山县旧州镇旧州村)人。唐玄宗、肃宗朝先后历任都督(地方高级武政长官)、特进(唐代文散官之第二阶,为正二品,与魏征)、左武卫大将军(禁军的高级军官,正三品,与秦琼)和岭南节度使(从二品,与地方最高军政长官)等职。玄宗天宝年间,曾率十道兵平定南诏,取安宁城(即今云南省安宁县)及盐井,复立东汉马援铜柱。时人称之“有谋赞之能,明恤之量”。

何履光事迹

  • 三次对南诏国作战
  1. 新唐书·玄宗纪》载天宝八年(749年)十月:“是岁,特进何履光率十道兵以伐云南”。“初,安宁城有五盐井,人得煮鬻自给。玄宗诏特进何履光以兵定南诏境,取安宁城及井,复立马援铜柱乃还”
  2. 全唐文·南诏德化碑》记天宝十二载(753年):是年,唐派兵再置姚州,以贾颧为都督,发兵三万攻南诏,但全军覆没、贾被生擒。《资治通鉴》卷216:天宝十二年夏五月壬辰,“以左武卫大将军何履光将岭南五府兵击南诏”。
  3. 全唐文南诏德化碑》载天宝十三载(754年)六月:“汉又命前云南郡都督兼侍御史李宓、广府节度何履光、中使萨道悬逊,秦陇英豪,兼安南子弟,顿营陇坪,广布军威,乃舟楫备修,拟水陆俱进。”《南诏野史》载:……宓粮尽,士卒饥疲,引还。凤以精兵追战,唐全军覆没,李宓被执,沉江死,何履光遁去……


史载第一位琼籍高级将领


  • 转战安史之乱

云南志》卷七:“方收南诏所坐太和城之次,属安禄山造逆,奉玄宗诏旨赴西川,遂寝其收复。”

史载第一位琼籍高级将领



后续

  • 徐霞客揭秘何履光之归隐

安史之乱后,何履光突然“人间蒸发”不知去向,唐朝正史再无记载。何履光回了珠崖(海南),还是归隐山林乡野?人们无从知晓。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十二》记载:“贵县(今广西贵港市)有东、西、南、北四山,而东山在县东二十里,为二何隐处。”(何履光首次征南诏时身份是“特进”,被误为“何特进、何履光”,据此传为“二何”)


作为第一个岛籍官吏,他的履历事迹能看出海南岛民的优秀品格。他位至正二品,在伐南诏、平“安史之乱”中南征北战,时誉隆盛,虽两《唐书》没有为他专门列传,但因其每赴国难,多有建功,所以很多事件中都提到他。

当代学者易闻晓曾作《海口赋》赞何履光:

  • 噫吁彼苍连海,郁乎斯地有灵,半钟琼台毓秀,咸过海口鸿声。至于何公节度,兵定南诏,功佐天宝。

5月1日走访府城文庄路关帝庙,在石阶的第一阶梯上,发现了“何履光”的简单介绍。兴哉!

史载第一位琼籍高级将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