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才子唐伯虎,书法一点也不风流,不要再误导了

风流才子唐伯虎,书法一点也不风流,不要再误导了,书法史上,谁的书法才是真“风流”?

最近经常看到一些关于明代书法家、画家唐伯虎的推文,大多数题目一般会这样写:风流才子唐伯虎,书法也风流,点进去看了唐伯虎的书法,感觉并不像文章所说的那样“风流”。唐伯虎的书法到底风流不风流?首先我们要看一下“风流”这个词的意思。

风流才子唐伯虎,书法一点也不风流,不要再误导了

唐伯虎

词典上关于“风流”的解释有很多,无论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还是“是真名士自风流”,或者“风流儒雅亦吾师”、“不著一字,尽得风流”,风流一词总会带那么一点无拘无束、放浪不羁的意思,既要有才华,还要潇洒磊落,这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风流才子唐伯虎,书法一点也不风流,不要再误导了

唐伯虎行书代表作《落花诗册》局部

那么,唐伯虎的书法是否能够做到既体现了才华,又无拘无束、放浪不羁呢?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直接看他的行书代表作品《落花诗册》,很显然,唐伯虎并没有在书法上做到“风流”二字,甚至可以说“一点也不风流”,且听我慢慢道来。

风流才子唐伯虎,书法一点也不风流,不要再误导了

行书《落花诗卷》,是唐伯虎35岁时所写,一共收录了47首诗,其中的30首是唐伯虎亲笔所书,有人说诗歌的内容反映了“

封建士大夫感物伤怀的颓废情绪”。因为在写此作5年前,本是才华横溢,打算“连中三元”的唐伯虎,却因为一句话:“诸位不要争了,我必是今科状元”,卷入科场舞弊案,被“贬为小吏,不得为官”,不仅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还连累了朋友,就连他的妻子也因为此事离他而去,被弄得妻离家散,够惨了吧。

风流才子唐伯虎,书法一点也不风流,不要再误导了

但就是这样的境遇,就是这样的诗歌,表现在书法上,唐伯虎却写的十分平淡、严谨、端庄,甚至一丝不苟,没有让人看出一点内心的波澜,哪怕这些诗歌的载体是以“自由浪漫”著称的行书,他就像一个做错了事情的孩子,在认真的写一份检讨书,真的和“风流”二字不搭边,所以说,我们也不要再误导了。

风流才子唐伯虎,书法一点也不风流,不要再误导了

王献之草书《委屈帖》,你看到了什么?

什么样的书法,什么样的书法家,可以被称之为“风流”,我觉得书法史上有两个人可以,一个是王羲之的儿子,被称为“小王”的王献之,一个是北宋“尚意”书风的核心代表人物,“宋四家”之一的米芾。

风流才子唐伯虎,书法一点也不风流,不要再误导了

米芾行书《值雨帖》,读到了什么?

唐伯虎行书《落花诗卷》并不风流,却很理性,这样的作品,作为学习临摹的范本还是可以的,不要再说“风流”了。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书法史上,谁的书法才是真“风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