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不会写稿更要命的是,不会投稿

“写稿注重技巧,

投稿讲究技术,

缺少了哪一个,

离上稿都是十万八千里。”

——有个写作训练班

比不会写稿更要命的是,不会投稿

写手宝宝们,你们知道编辑最讨厌哪两个字吗?

——“在吗?”

比“在吗”更令编辑讨厌的四个字是:

——“小编在吗?”

第一个没称呼,显得很不礼貌;第二个虽然有称呼,但这称呼让人不舒服;两者都没有目的性,皆属于赤裸裸的骚扰。

我平时应对这样的消息,真的是,心情好、时间闲的时候才会回复,太忙的时候,是没空理会这类“无效消息”的。

我相信其他公众号的编辑,也是如此。

加了一个平台编辑,怎么打招呼才算是“有效消息”呢?

——开门见山!

——“编辑大大您(你)好,我研究了一下咱们公众号的调性和约稿函,想给您(你)写稿,最近这个新闻(加截图)还挺热的,我看咱们平台还没发过,您(你)看从这个角度切入可以吗?这是思维导图,合适的话,我马上动笔写!”

你不知道你加的编辑是普通编辑还是主编时,一个编辑大大的称呼,能让两种身份的人都欣然接受。

称呼您可以,称呼你也没问题。

最重要的是,你接下来的每个叙述都是加分项:

你已经了解过公众号的调性和约稿函,编辑会对你的印象加分;

你对热点新闻敏感,且能找到与该公众号契合的角度,加分;

你写了详细的思维导图,再加分!

这样的初相识,即使最后选题没过,你在编辑的心里,也是印象深刻的。有了选题,他会想着给你机会试试,你交了文章,他会不断给你提出修改意见,他是你的编辑,但也是你的老师。

反之,你虽然加了很多牛逼大号的编辑,你今天问“在吗?咱们平台要什么样的稿子呀?”,明天问“我写了一首诗歌,发给你看看啊?”,后天再问“你家稿子对字数的要求是什么呀?”,就会接连败光自己的印象分,

守着一个个大金矿,每天要饭都要不到旺仔小馒头一个。

写手对应着的笔名,每个都该是珍贵的IP,你精细化运营这个IP,IP就会不断给你惊喜,你不断挥霍这个IP,最后连个P都得不到。

做编辑十几年,我当然不是油腻地教大家去恭维编辑,而是在说一个大道至简的事实,礼多人不怪。你把一切该自己了解清楚的了然于胸后,再有针对性地去勾搭编辑,真的会,事半功倍。

能活得让人喜欢,何必活得让人讨厌呢?

说完了加编辑微信或QQ直接投稿的,我们再说说投稿到公共信箱时,该注意些什么。这个可暴露的问题更多,我们先集中讲四个方面。

比不会写稿更要命的是,不会投稿

题目,要具体,要醒目

以下两个题目摆在一起,你觉得编辑会选择点开哪个?

比不会写稿更要命的是,不会投稿

第一个有投稿细分类型,有完整的题目,有作者名字;第二个,呵呵……

每个编辑的信箱里少说躺着几百封待看的稿子,拿我的「父母夜读」为例,现在就躺着246封,连标题都不及格的稿子,这种稿子我永远不会打开,对自己稿子标题对不负责的写手,你能指望他们的文章内容上乘吗?那简直是一种奢望。

我从魅丽文化的《花火·最文摘》辞职时,记得清清楚楚,信箱里有79888封待看的稿子,它们要么根本没题目,要么题材不符,抄袭的有,一稿多投的更多……

这个字数,隔一段时间就要刺痛我一回,我想象不出每篇稿子背后对应着什么样的人,但我知道,在写作这条道路上,他们最终会迷路。

比不会写稿更要命的是,不会投稿

好的格式,是作者和文章的活名片

“投稿类型+文章题目+作者笔名”,这只是外露的格式,内文的格式比这要讲究很多,内文标题的上面,最好带上个人信息,其中包括:(举个栗子)

文章题目:《比不会写稿更要命的是,不会投稿》

文章字数:2800字

联系方式:***

作者笔名:调色男巫

写作目的:针对很多写手投稿盲目、格式不清、架构模糊的问题,作为有着十几年编辑经验的我,就一些共性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发稿经验:文章散见于《读者》《意林》《青年文摘》《女报》《爱人》《爱格》《花火》《齐鲁晚报》《美国侨报》等期刊、报纸。代表作《无所谓小姐和随便先生》《ABB女孩都是潜力股》。

这样一份个人简介,能让编辑迅速对你投的稿子和你个人有个初步了解,你文章的字数是否合适,你的创作目的是不是和他的平台契合,你的过稿经验是否有机会成为他们的签约写手。

没有这一段,你自己掂量一下,你会错过哪些?

PS:以上仅为举例,如果个人履历不够丰富的话,建议格式为:文章题目、文章字数、联系方式(电话)、微信、笔名+简介、备选标题1/2、选题来源、中心思想。

看完个人简介,再看就是文章架构。

3-5秒扫一眼,如果文章是不分段的,糅杂在一起的,标点符号是缺失的,是错用的,抱歉,编辑没空给你分段,毙掉,下一篇;

5-10秒扫一眼,虽然文章分段了,但段落长的能有1000字,短的仅有几行,抱歉,编辑没空给你做内容均衡的调整,毙掉,下一篇;

10-20秒扫一眼,文章分段了,也有小标题,但标题与标题之间的关系不紧密,甚至明显和主题脱离,毙掉,下一篇。

你花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写得文章,为什么编辑用3-20秒就判了“死刑”,甚至连“死缓”都不给呢?好好想想这个问题!

比不会写稿更要命的是,不会投稿

抄袭、洗稿的歪脑筋,不要动

新媒体写作讲究素材新鲜,热点一出,大家如苍蝇一样,一哄而上。

但不同的新闻,有的写手“看山是山”,只能看到新闻的表面;有的写手不但“看山不是山,还能看到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能做到举一反三已经够牛逼了,他们能举一反三十。

这个时候,前者里的一部分写手会动抄袭、洗稿的小心思,原封不动或改动一些别人对新闻的处理方式,当成自己的表达。

千万!不要!挑战!编辑的!阅读量!

一个成熟的编辑,每天看稿数量绝对不低于100篇,而且他们有100种方式“查重”,一旦你犯了一次这样的错误,基本就会断送你在这个平台的合作可能。

抄袭和洗稿不是写作的捷径,是悬崖,你掉下去,不光发现不了像武侠片里一样的“武功秘籍”,你还会“武功全废”。

比不会写稿更要命的是,不会投稿

一稿多投,是自断前路

平台审稿周期基本在3-15天,有的写手写了一篇自己觉得还不错的稿子,急于变现,哗啦啦同时投了好几个平台的公共信箱,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殊不知,编辑在后台,看得,清清楚楚。

诸如这样:

比不会写稿更要命的是,不会投稿

这是比较蠢的写手一稿多投的形式,有“自认聪明”的写手,会选择分开投稿。那样操作,编辑是看不到,但“人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如果其中一个平台录用了,没通知你,你也没看到(别怀疑,这种情况很多见),你又在另一个平台过稿了,编辑花费了大力气编辑好了,纠错,配图,点发送时,却提醒触动了别的平台的原创。

你想想,编辑会怎么跟你沟通这件事?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啊!我没收到他们的录用消息,以为被退稿了才另投的!你要相信我!”

编辑该相信你吗?捋着时间轴算一下,他们审稿周期是3天,第二个平台也是3天,呵呵,怎么回事?答案,不言自明。

综上所述,写稿注重技巧,投稿讲究技术,但无论技巧、技术如何,都是写手的人品当先。

写手和编辑的关系,说简单点,就像恋人。

你想和他好好相处,共走一段路,就要拿出真诚的态度。

打招呼时真诚点,简单点,直接点,有事儿说事儿,没熟到一定程度时,刻意保持点距离,没什么不好,纵使关系好到可以开玩笑了,也要注意尺度。

投稿时细心点,每一个细节,是在运营你自己,也是在展示你的能力,你糊弄,编辑没义务必须回复,并指导你,你严标准要求自己,编辑就一定会欣赏你。

生而为人,我们应该都谈过不止一次恋爱,那些你曾经很期待,但后来又“交恶”的关系,是从哪里开始生变的?一定不是毫无缘由的吧?

恋爱懂得反思,写作懂得总结,才是成长。

愿我们在恋爱中,不再犯错,和现任共走余生路;在写作中也不再迷糊,在自己喜欢的平台上,大放异彩。

本文原创,首发「有个写作训练班」,手把手教你,从读者变成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