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走路這項技能最不用攀比,會得越晚越健康

嬰兒走路這項技能最不用攀比,會得越晚越健康

有了寶寶之後,小區裡的寶媽們就踏上了各種PK之路:誰家寶寶吃的多,誰家寶寶已經會說話了,誰家寶寶已經會走路了……

這不,晚飯後下樓遛彎的功夫,一場寶寶成長大賽已經拉開了序幕......

你家孩子都過一週歲了吧?怎麼還天天抱著呢?

你看我侄女家的閨女,剛九個月就會走了。

這孩子這麼大還不會走是不是營養跟不上呀?

聽說走路早的寶寶比較聰明,要不給你家孩子補補鈣吧!

Excuse me???

照這腦回路,是不是娃娃補了鈣就能提高智商了?

……

這樣的情景,想必大多數媽媽都經歷過,

那麼寶寶走路晚就真的代表著智商低嗎?

是不是一歲的嬰兒一定要學會走路呢?

嬰兒走路這項技能最不用攀比,會得越晚越健康

01晚走路≠智商低

寶寶走路早聰明,寶寶比較會爬聰明,寶寶多游泳聰明,雖然這些說法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但是很多家長還是很相信這些沒有依據的俗話。

其實寶寶學走路是很自然的過程,當寶寶身體的平衡能力達到,四肢力量達到,寶寶自然而然就會走路了。通常來說,一般寶寶在10到15個月會走是正常,有部分寶寶2歲走路的也有。

雖然寶寶學走路的平均月齡是12個月左右,但寶寶的個體差異,這不僅與季節,家長提供的客觀環境有關,更與孩子自身的運動發育,心理及氣質特點密切相關,如果寶寶膽小、怕摔跤,相應的走路就會晚一點。

所以對於走路稍晚的寶寶,如果去醫院檢查沒有什麼異常,家長不必擔憂。

也有很多媽媽會擔心,經常抱著寶寶會不會影響他學走路,答案是不會的。

事實上,不管寶寶什麼時候學會走路,這個時間與寶寶的智力和運動技能都毫無關係。

無論時間是早是晚,只不過是不同的走路方式罷了,就像寶寶的個性一樣,都是獨一無二的。

嬰兒走路這項技能最不用攀比,會得越晚越健康

02相反,寶寶過早走路可能會出現這些不良後果。

影響身高

寶寶的身體發育在每個階段重點不同,比如一歲之內小傢伙脊柱的發育就比四肢更快,多躺躺有利於脊柱生長,過早學會走路,體重開始壓迫脊柱發育,有可能會影響身高哦。

易形成O形腿和X形腿

小兒骨骼柔韌性強而硬度差,在外力作用下雖不易斷折,但容易彎曲變形。如果過早地讓孩子學習走路,孩子身體的重量會造成腿部的負擔加重,形成O形腿和X形腿。

嬰兒走路這項技能最不用攀比,會得越晚越健康

影響視力發育

嬰兒出生後視力發育尚不健全,他們都是些“目光短淺”的“近視眼”,過早學走路,孩子會因為看不清遠處的物體而調整眼睛的焦距,長久下去,會損傷孩子的視力。

每個寶寶的成長髮育都需要一個過程,並不是越早就越好,而且這些東西和智商扯不上任何關係,爸媽要多關注寶寶階段性發育情況,尊重寶寶的發育規律。

03寶寶幾歲學走路最好?

8-10月:嘗試站立

寶寶開始會扶著物體嘗試站起來,並逐漸熟悉且慢慢能夠平衡站立。

此時爸媽們要做到的事情就是適時扶一下寶寶,幫助ta學會站立。

10-12月:起立蹲下

此階段爸媽們要給寶寶示範如何彎曲膝蓋,然後站起來的動作,要讓寶寶學會這蹲和站的連貫動作。

其實這就是個緩衝動作,為的是減少寶寶直接落地的摔倒幾率。

12個月以上:練習行走

這時,寶寶已經能扶著大人們的手站得穩穩的了,但離自己獨立行走還有一段時間。爸媽們要做的是扶著寶貝讓ta往前走幾步,感受一下離開桌椅邊行走的樂趣。

這階段,不斷練習是關鍵,爸媽有空就扶著寶貝練練。

13個月左右:扶著東西來回走動

這時候寶貝好奇心重而且自信心也足夠,

就會開始扶著牆壁和傢俱在屋子裡來回走動了。

爸媽們此時要做的是確保給傢俱做好防護,不要傷到寶貝。

嬰兒走路這項技能最不用攀比,會得越晚越健康

13-15個月:已能獨立行走

此階段的寶寶基本上能夠很好的獨立行走了,就算走得不太穩也正常,畢竟

走路是一項頗有難度的技能,需要時間練習的。

平時為了寶寶在走路的時候出現一些危險,家人應該時刻的關注,不要離開,因為寶寶的一些自我意識和保護意識比較弱,如果家人不進行陪伴的話,可能會在學走路的時候受到一些傷害,家長應該多加進行關心,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

04那麼,在寶寶學習走路的時候,父母應該注意什麼呢?

嬰兒走路這項技能最不用攀比,會得越晚越健康

安全行走

行走的寶寶比爬行的寶寶更容易受傷害,膝蓋、手肘容易因為身體失重,觸地摩擦而“掛彩”,頭部會因為撞擊而“長”出包包,這些部位需要爸媽特別“關照”。

所以,當寶寶開始學走路、愛上走路之後,不要讓寶寶遠離你的視線。

要避開溼滑的地面,注意路上的障礙物;

小心傢俱邊邊角角的潛在危險;

不讓寶寶進入廚房;

別讓抽水馬桶成為寶寶愛玩的寶貝;

尖銳物品、器具儘量放置到寶寶夠不著的地方;

藥品或細小用品也要妥善藏好;

容易拉下的蓋布、桌布上不要放置其他物品,以免寶寶將兩者同時拉下而被物品砸傷;

燙手的食物也不要讓寶寶碰到;

在寶寶行走之時不要喂他食物,以免嗆住喉嚨。

嬰兒走路這項技能最不用攀比,會得越晚越健康

寶寶走路的姿勢

在學走路的時候,由於下肢尚未發育完全,所以容易出現不正確的走路姿勢,但大多數都屬於正常現象。隨著寶寶逐漸成長,大多會慢慢自行調整,恢復正常的走路姿勢。

偏內八字的姿勢可說最為常見。除此之外,有些寶寶也可能出現腳板重心偏內而出現腳丫外側翹起的現象。這是由於寶寶的筋很柔軟,而且還不會完全控制腳板的肌肉,所以會在腳板內側發力,造成外側有些翹起,對此父母不需要過於擔心。

寶寶走路穿的鞋和褲子

另外,如果是穿鞋走路,一定要穿硬底鞋,不能穿軟底鞋。如果是穿襪子走,就要穿那種底下有防滑顆粒的襪子。所有的寶寶能夠碰得著的地方,都要注意把危險物品移開。特別是杯子之類的,很容易燙傷寶貝的。

有些寶寶學走路時經常跌倒,讓父母十分擔心。事實上,這是由於寶寶的平衡感及肌肉運動協調能力還沒有發育完全,容易出現重心不穩,這是很正常的現象。請在平時多多觀察,只要寶寶跌倒的情形在逐漸改善,或是跌倒次數日益減少,那就表示寶寶一直在進步,也就不用太過緊張。

千萬不要認為寶寶走路晚一點就是智力不佳,或發育遲緩,一般1歲半左右能獨立行走都是正常的。也不要為了訓練寶寶早早走路用學步車,學步車習步對寶寶平衡力的提升不利,還可能使寶寶腿部骨骼變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