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組合奇特的貝多芬《三重協奏曲》

貝多芬為小提琴、大提琴、鋼琴和樂隊而作的《三重協奏曲》(作品56號)與那些反映歷史重大題材、每個音符都迸發著思想火花的交響樂相比有很大差別。這首《三重協奏曲》創作於1803年。當時憤世嫉俗的貝多芬正在創作《英雄交響曲》,同時又要取悅他的一位貴族學生,也是他的主要經濟贊助人魯道夫公爵而創作的。這位公爵當了貝多芬20多年的鋼琴學生,期間給了貝多芬豐厚的報酬和物質資助,使貝多芬能減輕生活重壓而專心從事作曲,為後人留下了眾多不朽的音樂作品。從這一點來說,魯道夫公爵的善舉也值得後人稱讚。為了感謝和回報魯道夫公爵的長期資助,貝多芬決定創作一首作品題獻給他。運用何體裁創作作品,貝多芬確實動了一番腦筋,因為公爵雖然多年師從貝多芬學習鋼琴,但琴技實屬一般。為了公爵在上流社會、大庭廣眾有一試身手的機會,就決定用採用三重協奏曲的形式來創作。

如果按照傳統的鋼琴主奏,樂隊協奏的套路來寫,公爵實在力不從心,他的鋼琴技術招架不住,難以應付,但是如果用三重協奏曲的形式來寫,只要把鋼琴獨奏部分寫得輕一點,技巧稍微簡單些,相信公爵的琴技還是可以應付自如的。為了讓這位公爵過把演奏癮,而且音樂還能唬得住內行人,於是貝多芬別出心裁,寫了這首組合奇特的三重協奏曲,其中鋼琴部分最簡單,而小提琴、大提琴聲部正好相反,技巧複雜,一般琴手是難以勝任的,貝多芬真是用心良苦。他匠心獨運,把鋼琴寫成一個聲部,小提琴和大提琴寫成另一聲部,形成二重奏的結構,這樣,鋼琴可以在獨奏樂段中盡情表現,傲視群雄,享受眾星捧月的感覺。為了讓魯道夫公爵能順利登臺演奏,又讓樂曲聽起來不過分簡單,把鋼琴技術不足的份量都轉移給了小提琴和大提琴,這樣樂曲聽起來難度大些,總體上會感覺平衡一些。

再仔細琢磨,這首協奏曲中竟然沒有一般協奏曲中的華彩樂段,當時的協奏曲演出中華彩樂段必定是要有的,因為華彩樂段是獨奏者表現音樂,展示絢麗技巧、取悅觀眾的手段,真是不可思議。其實,這也是貝多芬勉為公爵其難,華彩樂段就乾脆放棄了。

在音樂性與悅耳上,這首作品應為上品,通篇散發出獨特的古典之美,雖然沒有強烈對比與戲劇性發展,沒有那個時期貝多芬慣常的力量和氣魄,但它的溫文爾雅、華麗多彩深入人心,其中第一樂章英武的氣勢、第二樂章大提琴令人陶醉的吟唱、第三樂章回旋曲迷人的色彩與節奏感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原創)組合奇特的貝多芬《三重協奏曲》

但是,1807年《三重協奏曲》樂譜出版時,扉頁上的題獻卻是羅布高維茲公爵,而不是魯道夫公爵,另外1808年的首演魯道夫公爵既沒有登臺,也沒出現在現場的觀眾中,原因無從查考。這部作品首演失敗了,從那時到貝多芬去世這19年間,這部作品沒有再演過,即使當今貝多芬作品相當豐富的音像市場裡,這部作品也不算多見,在音樂殿堂裡演奏的機會也不多。

筆者收藏的一個版本貝多芬《三重協奏曲》CD唱片

DG 453 488-2 鄭京和小提琴、鄭明和大提琴、鄭明勳鋼琴和指揮愛樂管弦樂團演奏

(原創)組合奇特的貝多芬《三重協奏曲》

筆者上傳的貝多芬《三重協奏曲》演奏視頻

Giora Schmidt小提琴,Zuill Gailey大提琴,Navah Perlman鋼琴,帕爾曼指揮以色列愛樂樂團演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