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Intel牙膏廠的前世今生便知十核i9-10900K為何姍姍來遲

如今的桌面級平臺,無論是主流級別還是HEDT,Intel都被AMD佔據了上風。5.3GHz的十核i9-10900K可謂讓Intel粉絲熱血沸騰,可是儘管它在網絡上被炒得沸沸揚揚,但始終是猶抱琵琶半遮面,遲遲沒有解禁。

看看Intel牙膏廠的前世今生便知十核i9-10900K為何姍姍來遲

5.3GHz的十核i9-10900K為何姍姍來遲,這個問題,要從Intel牙膏廠的前世今生說起。

看看Intel牙膏廠的前世今生便知十核i9-10900K為何姍姍來遲

IBM成就了Intel牙膏廠

靠存儲器起家,開發第一個商用處理器4004

英特爾一開始並不是做CPU的,雖然早在1971年,英特爾就開發出它們的第一個商用處理器4004,但一直以來Intel的主營業務都是儲存器。4004作為Intel第一款頻率為740KHz四位寬微處理器,從現今的標準來看,不僅慢得要命,還完全沒辦法與當今的電腦操作系統和程序兼容。

看看Intel牙膏廠的前世今生便知十核i9-10900K為何姍姍來遲


X86架構的8086處理器誕生

​直到1978年,Intel才推出了著名的16位處理器8086,才給之後四十年CPU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個8086處理器的架構是現今X86架構的鼻祖。一開始的話,8086 還沒有引起業內的轟動。

看看Intel牙膏廠的前世今生便知十核i9-10900K為何姍姍來遲


但到了1981年,業內大佬IBM為了儘快地搞出PC,但沒有使用自制的處理器,而是直接採用Intel的8086。這麼一來,英特爾隨著IBM的成功而一舉成名。

看看Intel牙膏廠的前世今生便知十核i9-10900K為何姍姍來遲


第二代PC處理器80286誕生,X86地位逐漸崛起

​在一年後又做出了和8086完全兼容的第二代PC處理器80286,它用在IBM PC上。到了1985年,康柏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臺IBM PC兼容機,此後兼容機廠商們像雨後竹筍一樣湧現出來。但是為了和IBM PC保持兼容,它們的處理器都得使用X86的,於是英特爾就這樣幸運地壯大起來了。

看看Intel牙膏廠的前世今生便知十核i9-10900K為何姍姍來遲


開始稱霸PC市場

​同一年,英特爾研製出32位的微處理器80386。其實1985年發佈的386 DX是英特爾的第一款32位X86處理器,主頻高達33MHz,支持最高尋址4GB的系統內存。這個限制在隨後的20年都沒有突破。藉著IBM的東風繼續高速發展,可以說當年的英特爾靠80386,簡直就是稱霸了PC兼容機市場。

看看Intel牙膏廠的前世今生便知十核i9-10900K為何姍姍來遲


​90年代PC黃金時代,Intel面臨挑戰

​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到了90年代,可以說是PC黃金時代。但這既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英特爾開始面臨一些挑戰,一方面是和RISC的競爭,另一方面宿敵AMD快速崛起了。

看看Intel牙膏廠的前世今生便知十核i9-10900K為何姍姍來遲

與RISC的競爭

當時編程非常複雜,既沒有現在所謂C語言和Python這樣高級語言和實用的工具,只有基礎的彙編語言;也沒有也沒有複製粘貼這種操作,重複的語句就要重複地編寫,編程效率非常低下。

看看Intel牙膏廠的前世今生便知十核i9-10900K為何姍姍來遲


於是科學家就想到了把常用的指令和算法做成一套標準,要用的時候可以直接調用,這不就大大減少了程序員的工作量了。這套標準就成了我們現在熟知的“指令集”。英特爾的8086就是通過加入大量的指令集,大幅提高了運行效率。

看看Intel牙膏廠的前世今生便知十核i9-10900K為何姍姍來遲

但是有了指令集還不夠的,當時許多專家提出了8020理論,計算機80%的工作是由僅僅20%的指令集完成的,剩下80%的指令集經常無所事事。因此他們帶來了一種更為精簡的指令集,就是RISC,包括IBM的Power處理器、摩托羅拉的處理器還有今天的ARM,他們其實都是基於RISC的。而英特爾的X86所使用的完整指令集就叫做CISC。RISC由於指令集減少,能耗比更高、體積更小,設計難度也更低,因此在業內佔得上風。

看看Intel牙膏廠的前世今生便知十核i9-10900K為何姍姍來遲


Wintel聯盟的誕生

​Intel為了對抗RISC咄咄逼人的挑戰,做了一個至今都影響全世界的決定,就是建立Wintel聯盟—Intel和微軟在硬件和軟件層面上強強聯合,共謀天下。

看看Intel牙膏廠的前世今生便知十核i9-10900K為何姍姍來遲

英特爾和微軟建立聯盟之後,Windows系統只能在X86上運行。這個簡直是英特爾的救命藥啊,X86的CPU也隨著Windows系統的成功而保住了市場地位。計算機沒有軟件的支持、優化,就像一個人沒有一條腿,RISC的企業再怎麼牛逼也鬥不過Intel。

之後,X86內部不斷地激烈競爭,Intel和AMD的軍備競賽,導致RISC的眾多對手都被甩在了後面,最終被耗死在兩千年的經濟危機裡了,Intel成功地解決多個競爭對手。

看看Intel牙膏廠的前世今生便知十核i9-10900K為何姍姍來遲

Intel一手培養出來“傀儡”對手AMD

起初,AMD是從仿製Intel一顆處理器而誕生的,​AMD這個對手說白了也是由英特爾一手培養出來的。當年IBM在採購8086的同時,為了防止英特爾壟斷,要求英特爾授權第二家廠商,能夠造出8086,這就有了AMD。AMD一路跟著模仿英特爾,也算是混得不錯。和Intel瓜分X86天下,日子可謂過得滋潤。

看看Intel牙膏廠的前世今生便知十核i9-10900K為何姍姍來遲


奔騰誕生,Intel黃金時代開始

但到了90年代,Intel對於AMD的山寨X86越來越不爽,為了和競爭對手的X86做個區分。Intel就想辦法給自家的處理器打造品牌形象,於是“奔騰”就這樣誕生了。

奔騰系列還向X86增加了多滅提拓展指令集,之後又出現可超頻的奔騰處理器,賽揚300A處理器因為易於超頻且超頻性能出色而聞名。根據Anandtech 1998年的文章來看,它的表現甚至於更昂貴的450MHz奔騰二代在同一檔次。

看看Intel牙膏廠的前世今生便知十核i9-10900K為何姍姍來遲


奔騰三代帶來了SpeedStep技術,讓處理器在閒置時能以更低主頻和能耗運行。同時的話也是英特爾首次在芯片內集成了旨在快速訪問常用數據的二級緩存。也是英特爾首款(雖然是否是業界存在爭議)第一打破了1GHz主頻的處理器。

看看Intel牙膏廠的前世今生便知十核i9-10900K為何姍姍來遲


由於性能強勁,再加上英特爾瘋了一樣地給奔騰打廣告,這就導致當時就連完全不懂電腦的普通人都知道奔騰處理器,由於營銷非常成功,英特爾的名聲也是口耳相傳。再加上PC在90年代開始大規模地普及,靠奔騰賺發了的英特爾,甚至在1999年突破了5000億美元的市值。

看看Intel牙膏廠的前世今生便知十核i9-10900K為何姍姍來遲


21世紀初,Intel開始被AMD捶打

AMD速龍64,令Intel聞風喪膽的處理器

進入新世紀後英特爾的日子就沒有那麼好過了,Intel萬萬沒想到,自己一手培養出來競爭對手會給自己帶來幾乎滅亡的威脅。

先有互聯網泡沫破滅,再有被AMD搶先突破1GHz主頻,之後奔騰4的高頻低能和奔騰D的膠水雙核,更是把英特爾拖入了輿論的深淵,時任CEO的貝瑞特甚至在一場峰會上當眾下跪道歉。

看看Intel牙膏廠的前世今生便知十核i9-10900K為何姍姍來遲


AMD處理器出現天價,Intel顏面盡失,無地自容

到了2005年,AMD的速龍64已經把英特爾全家吊起來打了。由於Intel的萎靡,而AMD的旗艦FX57和後來的FX62甚至賣到了1萬元人民幣天價,Intel這個處理器“老大”可謂顏面盡失,無地自容。

看看Intel牙膏廠的前世今生便知十核i9-10900K為何姍姍來遲

酷睿誕生,Intel“捲土重來”,開啟擠牙膏旅程

​酷睿來了,Intel滿血復活,“捲土重來”

正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捲土重來未可知”!重重危機之下 英特爾痛定思痛,在2006年帶來了全新酷睿2處理器,運行效率大幅提升。強到什麼程度呢?當時的酷睿2 E6300,只有1.86GHz主頻 65W的TDP卻能打敗功耗上百瓦、頻率高達2.8GHz的奔騰D。這一戰直接讓英特爾滿血復活、至此英特爾總算是要回了PC領域的王座。

看看Intel牙膏廠的前世今生便知十核i9-10900K為何姍姍來遲


酷睿繼續強化,AMD無力迴天,Intel開始擠牙膏

酷睿架構的成功,使得Intel充滿激情。隨後,不斷在酷睿中加入虛擬化技術、快速通道互聯技術(QPI)和速度稍慢的直接媒體接口(DMI)、睿頻加速技術、北橋集成到CPU從而優化內存頻率技術等等,使得酷睿也像奔騰輝煌時代那樣深入民心。

看看Intel牙膏廠的前世今生便知十核i9-10900K為何姍姍來遲

反觀AMD,雖然也在發力,之後開發了所謂什麼打樁機、推土機架構,但是相對於酷睿,是一款高頻低能、高功耗的失敗產品,因此被冠以“農企”的稱號。AMD這邊可真是有心競爭,卻無力迴天。不知道是Intel良心發現,還是擔心AMD破產死去。Intel發揚了“得容人處且留人,凡事都給人一條活路”的“優良作風”,開啟了將近十年的四核八線程擠牙膏旅程。

看看Intel牙膏廠的前世今生便知十核i9-10900K為何姍姍來遲

銳龍架構來了,AMD重新崛起,Intel又被捶打

​銳龍架構來了,八核成為主流

2017年,第一代銳龍誕生,蘇媽把主流八核心帶給了我們。這時候,i7 7700k成為史上最後一款四核八線程旗艦,Intel長達十年四核八線程擠牙膏旅程宣告結束。

看看Intel牙膏廠的前世今生便知十核i9-10900K為何姍姍來遲

Intel開始慌張,急忙推出自家主流八核

在一代和二代銳龍的強強威逼之後,Intel無奈推出自家的第一款主流八核十六線程處理器i9 9900K,總算把兩代銳龍給壓下去了。

看看Intel牙膏廠的前世今生便知十核i9-10900K為何姍姍來遲

三代銳龍,似乎讓Intel回到奔騰膠水時代

三代銳龍的來勢洶洶,主流16核32線程。這把主流八核心i9 9900KS性能完全壓下去,除了基本的遊戲性能。這個輝煌瞬間大家現在都在經歷,不用我多說了的。

看看Intel牙膏廠的前世今生便知十核i9-10900K為何姍姍來遲

5.3GHz的十核i9-10900K為何姍姍來遲

​5.3GHz的十核i9-10900K為何姍姍來遲,回顧歷史我們知道,Intel目前在短時間內還沒能拿出新架構的桌面級處理器。i9-10900K的架構依然和i7 6700K架構一樣,並且都是14nm工藝。都是基於Skylake內核,只不過做了一些優化,但是沿用多年了,這個架構已經非常老舊了。

看看Intel牙膏廠的前世今生便知十核i9-10900K為何姍姍來遲

Intel知道,就算i9-10900K拿出來,超頻到爆,14納米9-10900K的綜合性能依然打不過16核心的銳龍3950X,再加上全球疫情影響PC產業鏈和PC業務的慘淡,所以這個我們期待已久的CPU已經沒有什麼值得期待的了。

看看Intel牙膏廠的前世今生便知十核i9-10900K為何姍姍來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