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石油貿易巨頭申請破產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新加坡石油貿易巨頭申請破產

新加坡最大私營石油貿易商興隆集團日前爆發財務醜聞,瞞報上億美元交易損失不僅促使其宣佈破產重組,同時也讓數十家銀行面臨不良貸款增加的風險。新加坡是全球重要的石油貿易樞紐、亞洲石油產品定價中心和最大區域船舶燃油加註港,而興隆作為全球實物燃油貿易巨頭之一,其興衰或將給亞洲石油產業鏈帶來不可估量的“蝴蝶效應”。

新加坡石油貿易巨頭申請破產

隱匿鉅額虧損

綜合新加坡媒體消息,成立於1963年的興隆集團,在與債權人就暫停債務未能達成協議之後,已經根據《新加坡公司法》第211B條申請破產保護。一旦獲得新加坡高等法院批准,興隆集團有望獲得為期6個月的暫停期,並在此期間與債權人重新敲定重組協議。

彭博社指出,興隆估計遭受了至少8億美元的虧損,而這筆虧損並未顯示在集團賬目中,該公司會計赤字高達33.4億美元。據悉,興隆出售了數百萬桶的煉油產品,這些產品曾用作抵押品,以確保從銀行處獲得貸款,隱匿期貨交易虧損表明興隆財務上的空缺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對所有向興隆進行貸款的銀行而言,賬面顯示的石油庫存與實際抵押給銀行的庫存之間存在巨大缺口,這將引發大規模的壞賬損失。

有銀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作為貿易商,尤其是在持有大量多頭頭寸的情況下,他們(興隆)顯然是在此輪油價暴跌中做出了錯誤的判斷,比如對航空燃油、低硫燃油等實物庫存進行了豪賭。”

興隆迄今沒有發佈官方聲明,但一份來源於新加坡高等法院的文件實錄,掀開了其財政醜聞的“冰山一角”,素有新加坡“石油教父”之稱的林恩強似乎是促成這一局面的主因。法庭文件顯示,林恩強獨子林至明(Lim Chee Meng)透露,這些損失已經累積數年,但始終未記錄在帳目中。

“他(林恩強)賣掉了大量石油庫存,並將所得款項用作普通資金,儘管這些是進行銀行庫存融資交易的抵押品。”林至明表示,“與庫存賬面數量相比,實際數量出現很大短缺,賬面數量有利於獲得銀行方面的庫存融資。”

林至明目前是興隆集團董事之一,同時還是油輪子公司海洋油船(Ocean Tanker)的負責人,海洋油船緊隨興隆之後也宣佈了破產保護。新加坡《星報》消息稱,林恩強將辭去在興隆及其相關公司的所有職務。

“融資信譽”墜入谷底

興隆隱匿虧損導致其“融資信譽”跌至谷底,在新加坡本地金融機構對大宗商品交易融資態度越發嚴謹的當下,越來越多的銀行開始對興隆的還債能力表示擔憂,且拒絕提供新的信用證。信用證是商品貿易公司重要的財務工具,主要用作短期貿易融資。

新加坡高等法院文件顯示,興隆目前債務約40.5億美元,但資產價值僅為7.14億美元。截至4月9日,其石油產品庫存價值為1.41億美元,較截至去年10月31日的上一年度審計報表中的12.77億美元相差甚遠;現金流只有5000萬美元,較上一年度審計報表中的4.61億美元更是天差地別。

《金融時報》彙編數據顯示,興隆聲稱上一年度實現了7820萬美元淨利潤,但實際上過去幾年一直沒有盈利。新冠肺炎疫情和暴跌的油價促使銀行收緊信貸額度並追加保證金,從而導致興隆現金儲備越發“枯竭”。

興隆陷財務醜聞曝光之前,一些投行和金融機構已經對其融資能力感到擔憂,從而取消了興隆的信貸額度,該公司在20多家銀行有近40億美元的欠款。新加坡《商業時報》指出,匯豐敞口最大約6億美元,荷蘭銀行約3億美元,法國興業銀行約2.4億美元,新加坡三家本地銀行星展集團、華僑銀行和大華銀行的總計敞口約6億美元,其中星展2.9億美元,華僑銀行2.2億美元,大華銀行1億美元。

或被迫出售旗下資產

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稱,全球多家石油及其相關行業公司正在與興隆接觸,意在收購後者的戰略股份。

由於興隆無法獲得銀行開具的信用證,該公司只能取消一些石油產品合同。有消息稱,如有必要,興隆極有可能出售旗下新加坡最大的獨立汽油倉儲碼頭環宇碼頭的股份。該碼頭總儲量高達233萬立方米,包括78個專門定製的儲藏罐和15個泊位,其中2個是深水泊位,可同時操作兩艘滿載的超級油輪。

另有子公司海洋油船,成立於1978年,主要從事石油和相關產品運輸服務,是新加坡最大油船船東,擁有從小型駁船到超級油輪的各類油船,船隊總數達到180艘,全球油輪運營商中排名第16。截至目前,海洋油船公司有20艘在建新船,有1艘計劃4月交付,3艘預計年內交付,另有16艘交付時間為2020-2022年間。

分析師表示,海洋油船雖然宣佈破產保護,但其是獨立於興隆的實體,沒有為其債務提供擔保,有能力且能夠繼續開展業務,現有船隊和在建訂單不會受到影響。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國際能源參考,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